wumiancaijing.com
////
公司利润几乎腰斩,奶粉卖不动,保健品后劲不足,换了三任掌舵人仍未解决问题……健合集团当下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卷向医美赛道能解决问题吗?
镁=金+美,易燃元素,
丰富程度地球第八、宇宙第九。
我们美丽、绚烂,渴望惺惺相惜。
草间弥生说过,要一起发光呵,
否则,我们跟孤单的瓢虫,有什么差别?
所以,我们组了一个社群,
聚焦新消费,关注美好,关注商业。
入群请加官方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本文由镁经(mgjing001)原创发布
作者:郭俊宇
编辑:王大镁
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团(证券名称:H&H国际控股,代码:01112.HK)交出了一份一言难尽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上半年健合集团实现营收6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归母净利润3.058亿元,同比下降49.7%。
其实,从2020年开始,健合集团便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0年至2023年,健合集团的营收从111.95亿元增长至139.26亿元,可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却从11.37亿下滑至5.82亿。
从增收不增利到营收和利润双降,健合集团的财务指标进一步恶化了。
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其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ANC,下文统称保健品业务)营收32.76亿元,同比增长11.2%,占比总营收49%;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PNC)营收9.85亿元,同比增长4.1%,占比总营收14.7%。拖后腿的是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下文统称婴配粉业务),实现营收24.32亿元,同比下滑22%。
对此,健合集团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面临持续的系统性挑战,新国标过渡后竞争持续激烈,消耗渠道中旧国标奶粉库存所需时间较预期长,导致销量减少。”
言下之意,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外部环境不好所致。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或许,健合集团也该从自身找找原因,看看到底是经营问题,战略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奶粉业务拖后腿,问题出在哪?
实际上,健合集团婴配粉业务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梳理健合集团近十年各项业务的占比和增速情况,可以发现婴配粉业务在健合集团的地位在逐渐降低。2016年之前,占比在50%以上;2016年-2022年的占比在40%-50%之间;2023年,占比不到三分之一;2024上半年,占比跌破30%。
▲健合集团近十年各项业务表现,镁经小组制图
这跟该公司的战略布局有关。公开信息显示,1999年,罗飞和他哥哥罗云在广州创立了合生元。起初,合生元只是一家卖益生菌产品的企业,它切入婴幼儿奶粉的思路,也比较奇特。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崩塌,罗氏兄弟嗅到了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商机。于是,他们在法国花费1万欧元注册了“法国合生元”公司。合生元开始打着“法国品牌”的旗号在国内销售婴幼儿奶粉,宣传其产品是欧洲奶源原装进口,以此获得快速增长。
2008年合生元的销售额仅为3.26亿元,2012年达到33.82亿元,5年暴涨940%。当时,合生元80%的业绩贡献来自奶粉。合生元还在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了。
2013年,因为奶粉售价畸高,合生元被国家发改委展开反垄断调查,被罚1.63亿元,其“假洋奶粉”的头衔被媒体戳穿了,罗飞在2013年中期业绩会上当众承认:合生元只在中国销售。
“假洋牌”被拆穿后,合生元奶粉业务增长失速了。与此同时,合生元也走上了跨界之路,进行了一系列海外并购。
▲健合集团并购史,镁经小组制图
2017年,合生元集团旗下已经不止合生元一个品牌,还有包括Swisse在内的多个品牌,于是便改名为健合集团。
上述并购中,最能证明罗飞眼光的便是收购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仅一两年的时间,Swisse的营收便从8.5亿元快速增长至35亿,跟合生元奶粉的营收不相上下。
健合集团营收也重新回归两位数增长。2015年-2018年,健合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8.19亿、65.05亿、80.95亿、101.32亿。
这期间,BNC业务还没有拖后腿。2014年-2020年,健合集团婴配粉业务营收一直保持增长,2021年和2022年陷入增长停滞,2023年开始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持续大幅下滑。
因此,健合集团对婴配粉业务大幅下滑的解释,显然难以服众。它或许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战略出了问题?
说得更直接一点,健合集团没有守好中国区的业务。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团中国区市场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滑10.5%,澳新、北美和其他地区均实现了正增长。
▲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团各地区业绩表现,图片来自半年报
健合集团整体的婴配粉业务表现几乎都靠中国区支撑,可见其重要性。
频换高管,仍做不好奶粉业务
除了战略外,健合集团的用人策略也令人有些看不懂。业内曾有传闻,健合集团已经换了好几任CEO,都没能让婴配粉业务重回高增长。
2018年,安玉婷的出任健合集团执行董事,并在2019年接替罗飞成为集团行政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安玉婷2003年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获颁工商管理及企业策略硕士学位。2010年加入健合集团担任国际合作总监,也是集团首席战略官,负责集团战略、收购与投资、集团整合,以及集团国际营运和业务发展的管理工作。加入健合前,她曾在法国贸易华南委员会任职约七年,主要负责向对华合作、出口及投资的法国公司提供游说及支援。
安玉婷上任集团行政总裁的时候,健合集团总营收刚突破百亿大关,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安玉婷当时提出了新的目标——2023年健合集团中国区的营收达到200亿元。
那年,健合集团整体营收为109.25亿元人民币,中国区业务占比为77.3%,即84.45亿元,其中婴配粉业务规模约为50亿元,占比约为60%。
也就是说,当时婴配粉业务还是健合集团的核心业务。要想实现2023年中国区200亿营收的目标,还得靠婴配粉业务发力。
安玉婷从接任到离任只有三年多的时间,2022年9月,健合集团宣布,安玉婷因个人原因离任集团CEO一职。
当时安玉婷还因为“天价年薪”颇受关注。年报显示,2020年安玉婷的年薪高达3848.8万元;2021年为3453万元(不包括股权分红的税前所得),那一年,伊利(营收1105.95亿)董事长潘刚的年薪为2295万元,蒙牛(营收881.41亿)时任总裁卢敏放年薪为1513.6万元。
拿着乳制品行业的最高年薪,交出来的成绩单却一言难尽。在她任期内(2019年-2022年),中国区婴配粉业务营收分别为50亿左右、51.23亿元、49.83亿元、50.23亿元,可以说是在原地踏步。健合集团整体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11.37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6.12亿元。
尽管如此,健合集团表示,安玉婷是因个人原因离职,与业绩无关。
2023年5月28日,罗飞又以百万英镑的年薪,找了外国人Camillo Pane接替安玉婷出任健合集团新任行政总裁。然而,不到半年,Camillo Pane也离任了。
从安玉婷到Camillo Pane,健合集团在四年时间内两换掌舵手,可见,健合集团的“掌舵者”不好当。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掌舵者,健合集团开始调整人事架构:成立行政总裁办公室,由北美及欧洲区行政总裁,亚洲、澳洲及新西兰区行政总裁,以及中国区行政总裁,依次轮值行政总裁,每次任期为九个月。
中国区业务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交到了李凤婷手上。资料显示,李凤婷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本科学的是工业设计。2018年加入健合集团,担任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中国区销售及营销总经理,并于2019年8月获委任为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中国区执行总裁。此前,她曾在宝洁任职。
去年,刚上任的李凤婷立下flag:2023年中国区业务完成100亿元销售额,2025年冲刺120亿。相比之下,李凤婷比安玉婷保守了不少。
健合集团财报显示,去年健合集团中国区营收为99.73亿元,婴配粉业务为42.44亿元;2022年,中国区营收为95.66亿元,婴配粉业务营收为50.23亿元。去年健合集团中国区婴配粉业务下滑了15%。相比之下,2023年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37.4%。
根据上述数据,再结合李凤婷的履历来看,健合集团似乎把重心放在了保健品业务上面,婴配粉业务仍在下滑。
不过,保健品业务真的能弥补婴配粉业务的下滑,让健合集团中国区在明年实现120亿营收吗?
后劲不足,保健品能撑起健合的野心吗?
保健品业务已经成为健合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已经超过了婴配粉业务。
财报显示,2023年,健合集团保健品业务的营收占比为44.1%,而婴配粉的占比为42.4%;今年上半年,保健品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婴配粉占比下滑至36.3%。
随着保健品业务占比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该业务必须保持高增长,才有可能弥补婴配粉业务的下滑。然而,健合集团保健品业务似乎也存在后劲不足的隐患。
首先是保健品业务的增速已经大幅放缓了,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成人营养与护理业务的增速为11.2%,而去年同期的增速为43.2%;其次,成人营养与护理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7%下滑至64.2%。
健合集团的保健品业务,主要靠核心品牌Swisse支撑。这几年,Swisse线上线下齐发力,不仅积极进驻线下药店等渠道,同时也进驻了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除此之外,Swisse还请了迪丽热巴等当红明星代言,赞助《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播综艺。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并不是很理想。线下方面,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药店销售员表示,Swisse在药店卖得并不好,顾客大部分还是选择药品。这跟Swisse不能作为药品刷医保有很大关系,大部分顾客购买钙片、维生素这些品类时,更倾向购买能刷医保的产品,而Swisse旗下暂无一款非保健OTC药品。
线上方面,Swisse的表现也不稳定。去年,Swisse曾出现掉队的情况。抖音达多多数据显示,在去年“双十一大促”的11月榜单中,仁和、诺特兰德、五个女博士等品牌占据着营养保健品销售额榜单前三,当时Swisse已经被挤到第十三名了。
为了扭转局势,Swisse开始“剑走偏锋”,发力口服美容赛道,盯上了女性美白、抗衰的生意。
去年10月,Swisse发布女性口服美容新品超光瓶,还将迪丽热巴,秦岚等明星代言人悉数请到发布现场。在跟Swisse相关的报道中,甚至有媒体将其产品对标医美产品,例如宣称Swisse超光瓶帮助消费者通过口服达到类似于“超声炮+水光针”的提拉紧致水润功效。
有媒体指出,这种用口服产品对标医美级效果的营销方式,像是借鉴了五个女博士等品牌的成功经验。
要注意的是,口服美容产品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赛道。如何验证效果,是口服美容产品面临的最大质疑。因为缺乏有力数据支撑,该产品经常被认为是“智商税”。
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方的过度宣传可能会让他们在选购相关产品时掉以轻心,从而忽略了潜在的使用风险。对于品牌方来说,保健品和医美产品的营销本就非常容易陷入虚假宣传的指控。
目前来看,Swisse的这一系列操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健合集团微信公众号信息,今年“618”,Swisse成为京东、天猫、唯品会营养保健行业销量榜第一。然而,今年上半年,Swisse在中国市场仅同比增长8.8%。
问题是,这种靠“剑走偏锋”获得的增长,真的能长久吗?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商务合作 | 加微信:xiaomian0504
版权声明
▶本文由镁经原创发布,版权归镁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