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成都开放大学第三次党员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讲话精神,落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部署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迎接学校第三次党员大会的召开,特别推出“喜迎党员大会”系列报道,展示学校建设奋进历程,激励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在校党委领导下,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传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引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团结一心、昂扬奋进,谱写开放教育的新篇章!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国开放大学整体更名和战略转型同步推进的机遇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五教并举,融合发展”,携手擘画学校发展的壮丽华章。
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党纪学习教育,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强化思政课程建设。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领导、校外专家、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辅导教师“五元协同”的全员育人机制,着力构建“天地人”三网融合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持续打造“成开思政云课堂”,与四川、重庆开放大学联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开放大学马院联盟”,20余人次获得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社会实践微视频征集等活动一、二等奖。
三是强化思政领航。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连续举办三届课程思政教案设计、说课、教学大赛,组织50余名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比赛,获奖30余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大学新时代大思政教育研究院揭牌仪式
全面推动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是聚焦构建特色专业。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精心策划并致力于打造3个特色专业。其中,眼视光技术专业成为全国共享优势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被评选为市级重点专业;积极与地方学院携手合作,共同建设学前教育特色专业,旨在培养德技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优化办学体系。启动并实施区(市)县更名或新增挂牌开放大学地方学院,新增学院1个,恢复学院3个,构建“成都开放大学+17所地方学院”覆盖城乡的全域办学体系。近五年,开放教育累计招生10.61万人。
三是建设数字化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建成成都地区规模最大的终身学习远程教育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各类学习平台服务实名学习者150万人以上,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唯一授牌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基地”。
成都开放大学蒲江学院“乡村振兴”学历+能力主题班毕业典礼
学校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成都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是加快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依托“最成都·市民课堂”“社区微学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项目累计服务100万余人次。《社区教育阵地标准化建设》与《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双向互动”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两个项目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年全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是推动老年教育提质扩面。全市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覆盖率达100%,村(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点建设达标率20%,代表中国城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低龄老年人数字能力研讨会。
三是助推家长学校落地见效。举办“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构建“总校+分校+子校”三级家长学校办学体系,启动“平台”“师资库”“研究院”建设工作,开展常态化送教进家门、进社区活动。目前,全市23个区(市)县全部成立家长学校分校,镇(街道)社区学校子校共1171所,全年共培训家长400余万人次,全市授课总数1992场次,全市送教总数4596场次,线上多媒体课程353门,微课资源700余讲,家长开学周”系列公益讲座活动吸引近10万家庭参与,满足家长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开放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学习”“智慧教务”“智慧教学”一体化云管理系统。平台现有15个语种、13000余个数字化学习资源,注册用户4万余名,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协办中国侨联“亲情中华”夏令营,服务80余个国家(地区)100余所华文教育机构2万余名华裔青少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来蓉调研暨学习型城市建设研讨会
成都市家长学校揭牌仪式暨第一课
新时代,学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一流城市开放大学目标,聚焦“强引领”抓好党的建设,聚焦“增动能”抓好体制机制改革,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动学校各业态改革落地见效,确立“理念现代化、教育智能化、合作全球化、管理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为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培养应用型建设人才,助力成都建设国际学习型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来源: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