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壳的微妙运动到山脉的壮丽崛起,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结构、过程及其历史的科学,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秘密的一角。在探索地球奥秘的旅途中,有这样一位深耕地学科普领域40余年的大牛专家,让复杂的地质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他便是《科普聚焦》第一期的专访嘉宾——徐世球教授。
人物简介:
徐世球,教授,博士,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原馆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原馆长,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全国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评审专家,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评审专家,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专家,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校外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洪山区科协常委兼教授科普报告团专家组组长,湖北省导游考试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科学概论、矿产资源、地质历史学、古生物学以及博物馆学。迄今为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横向科技项目15项,公开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2012年主编的《科学解读世界末日》一书被湖北省科技厅、湖北市委宣传部、湖北省科协评为2012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
2024年12月12日下午14:30,原逸夫科普讲解队队长、地球化学系2020级博士姜昕,现逸夫科普讲解队队长李泽鑫、武建宁及组织部部长杨戈尔到达徐世球教授的办公室,正式开启本次访谈。
1
当前科普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
当今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行各业都在风云变幻。科学普及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之一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针对科普在当今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我们请徐世球教授进行了解读。
问:徐老师,我们希望您能从自身经历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认为目前国家层面科普,尤其是地学科普,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困境是什么?
答:谢谢同学们的提问。在接到你们专访通知时,我把你们准备的一些问题总结整理了一下。目前我们国家层面,科普工作存在的难点或者是困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科普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科普的相关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和《关于开展2024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是科普行业的大事,对于科普从业人员来说这种新形势下奖励机制的设立,让大家从事科普事业更有干劲儿。
第二是科普队伍建设有待强化。当前我国的科普队伍建设整体有以下几点问题:(一)科普从业人员整体科普能力不强。我之前去过很多地质公园,那里要么没有讲解人员,要么讲解人员缺乏地质专业知识,科普人员能力良莠不齐是科普队伍建设不足的表现;(二)科技人员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不高;(三)科普志愿服务能力不足;(四)科普培训力度不够。其中,科普培训应该是多方面的,从科普从业人员来说,需要扩大科普队伍,培训提升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能力;从科普工作本身来说,需要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当下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优势,把科普信息化,扩大科学传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第三是科普资源建设不够。主要体现在前沿科技成果的科普转化,一项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产出后,如何快速高效地将它转化成科普作品并传播给社会大众,这是需要下功夫考虑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等方式科普给公众不仅对科普工作本身起到一种督促作用,同时也能让大众增加相关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第四是科普手段认识把握不足。科普手段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科普作品、科普展示、科普解说、科普渠道,我们传统意义的科普作品是出版的书本,但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普作品包含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文字了,各种平台短视频的加入使得作品内容更加多元化。在新事物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科普工作者的我们依然要保持内容的严谨、准确并且跟上时代潮流进行创新。
第五是科普产业化缺乏创新。国家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对科普的产业化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来看,科普相关的文创产品仍就不足。我前段时间去参观病毒所,他们有一套科普文创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看做科普文创产品的典范,把病毒结构很形象地展示给游客,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收藏价值。
第六是科普的影响,科普跟科研不同,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事情,科普做得好是可以直接影响民众科学素养以及他们对于科学的态度。除此之外,结合我刚说科协正在推进科普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例如地质学,很多学生出来不太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不妨就继续精进本专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尝试从事科普事业。
2
新时代科普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新时代对于科普工作产生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时代的科普人才也需要在新形势下具备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徐世球教授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问:我们了解到您的科普讲座涉及面非常广,从地球的圈层结构、生物演化等基础地球科学知识到碳达峰、碳中和这种国家层面的政策解读,我们非常敬佩您的科普能力和素质,所以希望您能谈谈作为新时代科普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者换一种说法,您觉得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科普人才?
答:在我个人看来,其实科普人才具备的能力逃不开一个词——综合性。如果细化一下,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是对于形式把握能力。比如从党中央到全球性的科普政策变化,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是一定要具备这种敏锐性的。
第二是知识获取的能力。科普工作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量作为坚实的后盾,你不仅要懂得自然科学,还要具备一定社会科学的基础,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普通的科普是你简单讲完了自然科学的部分,好的、有理想的科普是你在之前的基础上稍微再向前走一步,让知识变得更生动、更社会化,让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比如我们讲地球为什么适合生命生存?是因为温度、水、在太阳系中合适的位置。我们在跟游客讲完这些知识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一样,太近或太远都不适合关系的发展,只有在距离上达成平衡才能继续健康的情谊。科普讲究自然与社会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还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第三是资源转化能力。怎么找到一个关键的事件/成果以科普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资源转化的问题,百姓都能理解的科普才是好科普,要多举实例、多积累生活经验。
第四是多向结合能力。比如专业知识与大众认知相互结合,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要有不同方案,遇见初中生就跟中学课堂知识结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能力。
第五是现场驾驭能力。讲解员或多或少会遇见讲解过程游客断断续续离场的情况,这说明你的现场把控能力不够好,这里考虑的不止是你的讲解功底,还有多个辅助能力例如环节把控、口才、气质、情绪传达等等。这些所有的能力都离不开学习,你们也应该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拿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坚持背诵、做读书笔记,这些知识的积累让你在需要的时候能立刻拿出来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讲解员的联想、拓展以及语言运用都是现场科普的关键一环,我建议大家多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以及丰富的生活实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适当的创新,总之就是不仅要讲得精准,还要讲得有趣。
第七、八、九点分别是活动组织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心理疏导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每次线下科普过程中不断提升的。最后一点,是科普一定要具有指导人们生活的能力,哪怕是最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它都一定会对人们生活产生切实影响的,我们在科普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3
高校学生科普组织的活动开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科普讲解队是校内知名的地学科普组织,成立15年来,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武汉市多所中小学、武汉市社区等地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群众数十万人次。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线上科普是大势所趋。徐世球教授针对线上科普形式创新给出了他的见解。
问:刚您提到了很多线上、线下的科普方式,我们逸夫科普讲解队也走在不断创新的路上,希望在开展更多相关的线下科普活动同时也开拓一下线上活动,希望您能给予我们一些建议。
答:现在线上短视频科普如火如荼,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的专长,并且线上科普的人越来越多以后,线下科普的数量和质量就很难保证了,我们逸夫科普讲解队还是应该更注重线下面对面的讲解,把握住我们的优势,通过一些品牌活动把我们线下科普的特色做出来。
我看了你们线上出版的科普报纸,这种形式很好,有几个建议供你们参考。首先是减少文字、增加图片,把鲜活的地学知识用精美的图片来表述,文字起解释辅助作用。其次,科普文章部分的语言还需要进一步打磨,力求精辟简洁。再者,你们的栏目设置不错,科普除了注重科学性还需要兼备趣味性,用一些比喻、排比等手法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4
科普讲解相关赛事的备赛建议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作为科技部主办的全国科普讲解领域最高级别赛事每年吸引数万名科普爱好者参与。科普讲解大赛既是自我能力展示的舞台,又是科学知识传播的官方平台,逸夫科普讲解队作为地大地学科普学生组织的领头雁,希望在科普讲解大赛中保持住优异成绩。为此,作为科普讲解大赛省级以上级别的大赛评委专家组组长,徐世球教授分享了他从评委视角的备赛建议。
问:徐老师您作为省级讲解大赛决赛的评委专家组组长,能否以专业评审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您在比赛现场想听到什么样的作品,参赛者在比赛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首先,选手最重要的品质是对自己的内容具备充足的自信。现场比赛的核心在于选手一定对科普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包括PPT、文稿等,最好是打开屏幕,你就知道下一页自己应该讲什么。PPT的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像我自己做PPT是有一些技巧的:字体突出、内容简明、图片丰富,从视觉上就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此外,良好的整体效果离不开肢体动作、语言特色的支撑,一些选手肢体动作过于故意或者过于忸怩,我个人不建议参赛者使用手持麦进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肢体的舒展性;语言风格可以轻松一些,抛一些包袱适当幽默。假如现在让你们讲解长形恐龙蛋,你会怎么讲解呢?如果是我,我会这么讲:恐龙妈妈每次会下很多蛋,为了确保蛋不相互挤压、每一个都能受到阳光的照耀,它会转着圈下蛋,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么辛苦地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对妈妈好。科普过程中要想让知识更精彩,一定要跳脱出书本的框架,由此及彼,联想到社会生活。
此外,讲解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具有互动性的环节,给听众设置一个场景,让大家都沉浸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环节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你在结束一个部分的时候一定要主要衔接和引导,避免上下环节衔接不顺畅导致听众印象出现空白。
我前段时间受邀去华中科技大学参加了他们的全校科普讲解大赛,武汉市其他高校例如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有类似的校级赛事带动、鼓励学生参与科普。我们逸夫科普讲解队既然立足于科普,那就可以尝试促进一下地大相关赛事的开展,也可以达到扩大讲解队影响力的作用。除了依托学校活动外,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一些媒体平台,像刚才的逸夫科普报是一个不错的形式,从讲解队内部挖掘一些人才以讲解队的名义在一些报纸、科普期刊上发表文章。
5
徐世球教授深情寄语逸夫科普讲解队
徐世球教授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为逸夫科普讲解队留下了深情寄语,这既是对逸夫科普讲解队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逸夫科普讲解队未来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相信逸夫科普讲解队会在新时代继续擦亮地学底色,开创地学科普新篇章。
图文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编辑:樊江伟
审核:樊江伟 郝力师 蒋钰鑫 秦傲
-邮箱:dxysu05@126.com-
-QQ:209351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