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经典地质路线考察 | 古岩新韵,泰国地质寻踪

教育   2024-12-11 22:31   湖北  

01

挥别南邦温情地,心怀憧憬赴清迈

11月9日,在那温馨而难忘的南邦之旅画上句点之后,我们满怀深情与不舍,携手并肩,前往清迈。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三个考察点位,其中之一是远洋硅质岩观察点(18°31′57″N,99°5′18″E)。

此处的远洋硅质岩具有一些特点:一是呈现薄层状,二是具有均一性,三是成分纯净,无砂岩、泥岩等陆源沉积物,四是具有较强的变质变形作用。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推测此处的硅质岩形成于远洋沉积盆地,洋壳板块漂移过程中将其带到大陆边缘,较重的洋壳物质向下俯冲,较轻的远洋硅质岩增生拼贴到大陆边缘,并形成强烈变形和重结晶作用。

我们在这个剖面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放射虫的痕迹,在该地质观察点发现肉黄硅质岩,其中含有一些放射虫化石(石炭纪-二叠纪),其符合岩层薄、无泥沙,显示纯净沉积环境,可能形成于CCD面之下的远洋沉积盆地,局部可以看到铁锰结核。


冯庆来老师在野外为大家授课

肉红色薄层硅质岩,发生玉化

冯庆来老师生动地讲述断层的运动方向

团队成员观察手标本和探讨断层走向

我们继续驱车向前来到下一个地质观察点(18°30′46″N,99°5′42″E),此处位于11号高速公路旁。该观测点的地质剖面为我们直观的展现了一段从海山地层层序增生至大陆边缘的连续演化历程,具体表现为一套由二叠纪玄武岩、火山凝灰岩、硅质岩、浊积灰岩构成的完整岩层序列。灰岩呈大小不等的块体,这些块体有明显的软变形构造,推测为尚未固结成岩时,灰岩滑落进入硅质岩沉积盆地中,并且一些细粒的灰岩颗粒层发育底模沉积构造,指示快速沉积的特征。


冯老师讲解岩层序列

玄武岩-火山凝灰岩-硅质岩序列

浊流沉积的底模

灰岩中发生硅质岩交代

向前走二十米,便来到本次泰国之旅的最后一个地质观察点(18°28′1″N,99°8′30″E)。在这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推覆构造的前锋部分。一套石英砂岩中,典型的雁列节理发育其中,通过简单的分析推理,我们可以推断出挤压方向大致接近北北东(NNE)。


典型的雁列节理

继续向前行进约五十米,眼前出现了大颗粒的重结晶石英,更令人瞩目的是,此处还出现了拉伸线理以及定向的破劈理。这些特征明确地指示了该区域位于推覆体的前锋位置,并且经历了强烈的脆韧性变形作用。


同学们在讨论拔丝构造现象

同学们讨论推覆挤压形成雁列脉的应力模型

晚上,为了确保采集的样品不会混乱或丢失,我们当即决定立即开展整理样品工作:一组对所采化石进行妥善包装,并为其分类打上记号;另一组用地质锤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初步修整。同时,我们还详细讨论了每个样品的采集时间、地点,以及如何妥善保存这些样品,以及制定将它们安全带回学校的计划等细节问题。

滕笑丽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包化石样本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所采集的样品

同学们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详细记录

排列整齐的样品

02

美食桥梁连南北,文化交融情更深


11月10日,我们在清迈安排了一个特别的休整日,决心深入体验一番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轻拂过窗棂,我们便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探索之旅。早上七点半,我们抵达了一家备受当地人推崇的早餐店,那里以地道的粤式早茶风味而闻名遐迩。

在柔和的阳光下,我们围坐一桌,各式各样的精致茶点逐一上桌,有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馅满的烧卖,还有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各式各样的餐品,每一道都让人垂涎欲滴。我们细细品尝,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鲜美与细腻,仿佛每一口都在讲述着关于食物与时间的故事。

这顿粤式早茶,不仅为我们的味蕾带来了一场盛宴,更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一丝家的温暖与亲切。它如同一道桥梁,连接着清迈与遥远的南方,让我们的心灵在美食的引领下,进行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之旅。就这样,我们以一顿充满仪式感的早餐,开启了在清迈这座小城美好而难忘的一天。


在清迈的最后一天的早饭

我们逛遍了各处风景如画的集市,每到一个地方,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们精心挑选着礼物,希望能为亲戚朋友带回一份充满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无论是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是地道的特色小吃,都承载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

当夜幕降临,清迈的夜市又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

这一天,我们在清迈留下了足迹,也带走了回忆。这些美好的瞬间,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风景,陪伴我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03

清迈别后情未了,地质之旅梦犹绕

11月11日清晨七点,我们准时在酒店楼下集合,随后乘车前往机场,正式踏上归国的旅程。此时,清迈已是阳光灿烂,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暖意。在机场,我们顺利完成了行李托运手续,与泰方专家挥手致意,互道珍重,心中满是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清迈机场离别前的合影

从清迈飞往昆明,由于时差的缘故,一个小时悄然流逝。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正式踏入了祖国的怀抱,品尝到了久违的中华美食,心中不禁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

晚上八点,飞机自昆明腾空而起,向着武汉翱翔。在万米高空之中,我情不自禁地透过舷窗向下凝望:地面上的人们或许正仰望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而我们身在飞机之上,只见下方灯火荧荧,如繁星落入凡间。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早已展现出勃勃生机,一座座城市犹如长城般绵延不绝,与夜色中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着无尽的活力与希望。


从飞机上俯瞰的祖国壮美的城市之光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愉快旅程,我们安全且顺利地返回了学校。明天大家将为各自的事情奔波,但是这一段地质之旅将成为永远磨不灭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回忆里!

在北区门口下车前的合影

此次泰国北部地质实习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收获颇丰。我们观察了造山带里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这些现象与之前三大基地迥异,为我填补了地质思维拼图中的重要一块。从洋岛玄武岩到远洋硅质岩,从核杂岩组合到海山组合,从雁列节理到拉伸线理,从三叶虫到䗴,这次实习涉及构造、地古、岩矿、地化等多个领域,也不乏丰富的学科交叉内容。我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这次实习中得到了运用与升华,我从时空的缝隙中窥得特提斯构造域的几多变幻。最后感谢冯老师、赵老师、滕老师、清迈大学和南邦中心的多位老师、专家这十天悉心的教导与帮助,也感谢地学院和李四光学院给了我如此宝贵的实习机会。

——李四光学院 吴桐

这次泰国经典地质路线实习之旅让我收获满满、感悟良多。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泰国地质奇观的壮丽和神秘,更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我学到了许多地质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实测剖面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次实习的经历和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梦想。

——地球科学学院 赵柏仪

记得刚入学时,马昌前教授在《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的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在大陆上寻找大洋的踪迹?那时的我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却未曾意识到,那些错综复杂的联系已经在无形中悄然铺开。如今,我站立在清迈的崇山峻岭之巅,置身于芳县的远洋硅质岩与黑色页岩之间,伫立在清莱的造山后伸展断陷盆地遗迹之中,徘徊于南邦的海山地层序列之旁……我脚下所踏的,正是那些我们苦苦寻觅的大洋演化遗迹。经过这次泰国经典地质路线实习,我的野外工作技能更加扎实,专业英语知识也有大幅积累。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对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最后,衷心感谢冯庆来教授、赵天宇副教授和泰方帮助本次实习的专家付出的辛勤工作和悉心教导!

——地球科学学院 林启航

这一路上,欢声笑语交织成歌,团队情谊如酒,愈陈愈香,至此,我们泰国经典路线地质之旅,犹如一幅绚烂画卷,缓缓卷起,暂时画上了一个圆满而璀璨的句号。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我们的心中,却满载着对过往的感激与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向恩师致以最深的敬意,感谢他们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奉献;我们向挚友表达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他们的陪伴与支持;同时,我们也向这片充满魅力的泰北热土,献上无尽的感激与眷恋,感谢它赋予我们的每一次感动与惊喜。

最后,我们团队全体成员怀揣着最真挚的祝福,愿所有在野外地质考察的旅人,都能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最终平安归航,回到那最初的温馨港湾。

 











图文来源:泰国经典地质路线考察团队

辑:杨卓栋

:樊江伟 郝力师 秦傲 蒋钰鑫

-邮dxysu05@126.com-

-QQ2093510572-



地球科学学院
最贴心的,最温馨的,最友爱的地球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时刻关注大家的学习生活,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我们与你同在。祝各位亲们天天开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