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拓展城市新空间
“晚了就‘赶不上趟’喽。”12日清晨,夷陵区蔡家河村村民周木新挑着蔬菜赶往夷陵三巷市场进行售卖。
他表示,这里是夷陵区最红火的菜市场,每天早上人挤人,很多都从宜昌主城赶来的。
陈代斌是伍家岗人,他很早就来到这里,购买了些茄子、黄瓜等新鲜蔬菜。“只要是想吃的菜,这里几乎都有,而且新鲜、便宜。”
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平介绍,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就自发形成了商贸聚集地,构建了持续40余年的繁荣面貌。
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多人口开始朝城里涌进。
老城区承载力有限,城市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往哪儿走?
夷陵区一位退休老干部告诉记者,“我们也曾经考虑往西走,可‘出了黄花全是山’。”
夷陵区山大平地少,城市沿河呈带状分布,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夷陵区委政研室主任汪淳表示,“基于现实情况,我们只能开始探索向北拓,往南融。”
他回忆,原来该片区都是一片荒地,几乎没有什么配套可言。
“如今我们都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出门就是商场和医院,还有这么多公园,真的感觉非常幸福。”王有军说。
锦江片区是夷陵区全力推进城市北拓的缩影。
东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帅永洲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锦江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片区潜力、活力显著增强。
横贯锦江片区的发展大道是夷陵区向南融入宜昌主城区的重要通道。
有着20年驾龄的公交车司机饶华表示,多年前,去往主城区只有夜明珠路一条主干道,“路途长,时间久,大家都没有其他选择。”
2006年,发展大道启动拓宽改造,开始打破该区与宜昌主城区之间的隔离带,成为其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轴线。
随着发展大道建成,沿线吸引了大量人口、产业等要素流入,塑造了夷陵区新的发展格局,呈现老城、新城“双峰并秀”的局面。
“事实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而且还要加快推进北拓南融,推动城市形态由‘半月’向‘满月’蝶变。”夷陵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成梓说。
高铁新城就是一枚关键落子。
▲宜昌高铁新城整体效果图
宜昌城发集团高铁新城专班牵头负责人高飞介绍,目前,高铁新城已开工项目15个,建成后,将吸引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聚集,成为承载5万城市居民的城市综合片区。
12日上午,高铁北站产业园(鸦鹊岭片区)宜昌新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定军接待完客户,又赶忙跑到车间查看生产情况。
记者在车间看到,这家生产机械装备配套产品的企业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从这里生产的密封箱等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发往外地。
宋定军表示,今年上半年已经交付了数百万元的产品,目前主要生产的是北京客户的订单。
新锐机械是宜昌的一家本土企业,2023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张,需要建新厂,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落地高铁北站产业园。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宋定军说,产业园内水电气等要素齐备,产业链联系紧密,是一块值得投资兴业的沃土。
夷陵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静表示,因为地理受限,原来的产业都是插花式开发,最大连片园区不过400亩,产业难成规模。
近年来,夷陵区加快打造以东城园区,三峡大健康产业园,宜昌高铁北站产业园(龙泉片区)、(鸦鹊岭片区)为主阵地的“一区四园”产业空间,逐步破解“项目等地、布局零散”困局。
如今,夷陵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搬”进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实现集中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该区2023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26.14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家,累计达到247家。
夷陵区委书记肖鹏飞表示:“我们将把‘双集中’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聚焦奋进‘双千百强’、引领宜昌主城目标,不断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积极促进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集聚与集约发展,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点击查看作者近期报道精选 ▾
捧着金饭碗,它能否坐稳“宜昌老二”
宜昌这里,赢“麻”了?!
他们为何频频加码?
来源:白龙岗纪事
图片来源:夷陵发布
编辑:邓诗棋
转载须注明来源
特别提醒:底端广告由腾讯系统自动投放,与本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