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2024年的南京新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确定转业前翻阅了《梦回十日谈》。在对自己未来一头雾水的情况下,那真是如获至宝,开始逐章阅读;本着不掉队的原则,向杜哥表明身份火线入群,加入了梦回这个大家庭。从此,军转路上的新兵蛋子算是找到组织了。进群之后,除了教师天团倾心打造的梦回大课,海量的学习资源,各位老转的热心程度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忝列其中的我,更添不少底气和胆量。现如今,新单位上班已有1月有余。在此,我谨从我个人经历零敲碎打一番,表达我对梦回的感激之情。
感受之一:一份张驰有度的中长期规划很有必要。
从1月3日正式下达2023年退役军官命令,到9月10日在双选意向书上签字,前后跨度整整251天。这一路要经历备考拉锯、统考笔试、双向择岗,关卡一个接着一个。即便超前准备,回头再看,还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不紧不慢,踩稳踏实。我把在单位做年度规划,月、周计划的路数用到了自己的复习备考各个环节,框定标准、明确要求。在实际准备中,执行KPI打卡,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确实能在无人监督的状态下,保持自律。暑假期间,每天和女儿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写作业,互不干扰的身教不觉轻松许多。
劳逸结合,内外兼修。当然,计划过紧过死也不利于复习,尤其是到后期瓶劲期时,确实需要劳逸结合。转业前,长期加班的过劳肥,很多结婚前后买的衣服,尤其是衬衫扣子都扣不上了,妻子半开玩笑:“你这么胖,没准面试的主考官是女的呢?”于是乎,我把健身和备考绑定,每周坚持跑不少于2次中长跑,期间还跑过两个半马,到定岗前瘦了不少,顺利穿上了部分衣服。凑巧的是,面试录我的5家单位中有3家主考官都是女的。
感受之二:笔试敲门砖,面试定生死。
因为江苏营以下是双选,分数线划档确定当年公务员比例。我分析了近8年的笔试前题,总体感觉题目更趋灵活,与省市遴选命题风格类似,从23年考核情况看,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笔试对于赋分较低的我就成了翻盘唯一的“救命稻草”。
笔试高分重思辨。江苏军转考试历来注重申论笔试,并以此衍生出论述、案例分析、实务操作、启示、应用文写作等多种题型,但始终跑不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个路数。关于报班与否,我想说,用怕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去认知,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我觉得报班的根本意义往小处看是去适应并学习一种答题的套路,往大处看是以思维转变为主体的一次岗前培训。就像梦回多名老转所说,从出题人的角度来思考、来答题,体悟越深,答题亦将越趋近标准。所以说,机构只是给出了一种范式,如果纯粹生搬硬套与照猫画虎无异。此外,思维方式也得与书写速度匹配,准备之初,提笔忘字是常事,这需不断总结、练习,行文才能流畅,卷面才能悦目。
面试需长线积累。备考过程中感到:机构和大部分转友普遍认为,江苏半结构化面试相对简单,有的单位仅仅是面谈,军转干部无需过多准备。因为长期在机关搞文字,没有主官经历,尤其是经历了第1场某省直机关直通车面试后,相比别人复盘时的思路开阔、观点明晰,矮人一头的感觉在我心头不断翻涌。并下定决心要跟着梦回,超前准备面试。要讲真话,倾注真情实感,让用人单位觉得你是我们需要的人;要讲行话,对单位的组织运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要讲自己的话,要自然流露,毫不造作,娓娓道来。
细节要不断打磨。谈及“敲门砖”简历制作,封面要用最少的字来概括你的特点,让人饶有兴趣有兴趣接着读下去。就好比给产品做广告,封面要夺人眼球、内容充实饱满,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再谈“开场白”自我介绍,要区别于简历单调的表格,挖掘与“梦中情岗”的共同点,我基于适配性认真准备了8、5、3分钟的自我介绍,并尝试用数字、故事以及网络热词把内容串起来。从实际效果看,我重点面试准备8家单位中,有5家在面试中都追加了问题,并表达了接收意向。
感受之三:选岗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应该是坊间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了吧。“钱多”,降薪之后,除了岗位补贴、绩效考核外,省、市、区几乎拉平。“事少”在多轻编制改革调整后已然不复存在,况且用人单位更希望招“拿来就用”的熟练工,区别在于不同平台的工作模式。“离家近”更多基于家庭考虑,如若搬家,必然涉及生活圈调整,为的是让子女和家属在转业中受益。
在多种选择面前,不妨多问问自己这3个问题。一是你转业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你退休前想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三是转业后你想保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结合安置政策、家庭实际、经济条件,在尽可能消除认知偏差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平衡点,把工作这块残缺的拼图补全。就拿我自己来说,在摇摆之间,我最终确定了省直的民生口,并有幸达成所愿。
感受之四:军转之路是一场不抛弃不放弃的团体赛。
灯影之下,从来不是踽踽独行。
因为背后有家庭。家属带着两个孩子,小女儿不到1岁,千方百计为我创造条件;年迈的父母更是像我当初高考备考时那样,默默包下家庭琐事,让我安心脱产备考。从某种意义来说,我觉得从做转业选择起,备考之旅就是一场为家庭而战的报恩之旅。
因为背后有转友。老转倾囊相授,情景式复盘军转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可感可及;携手爬坡的转友彼此鼓励,交流心得,共享信息,这份感情也随着时间的沉淀化为一份彼此之间牢不可破的信任。
更因为背后有梦回。我觉得有幸加入梦回这个大家庭,是我今年夏天,军转路上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虽然相隔千里,有憾于未加入学习小组。但这种跨越物理界限,不计得失,专门利人的守望相助,让我真切的感受到那一双双向我伸来的温热的手,这是一份久违的家的温馨。
最后,作为一个工科生,术道之间,本想以术起笔,但再想这无非是班门弄斧。只想发自内心的说一声,转途有梦回,不觉前路遥,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