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棒球源於日據時期的學生比賽,僅埋下興趣種子。
1931年嘉農獲日本甲子園亞軍是當時高峰,後因局限於學校體育、無成人棒球及日本歧視未投資等原因成績下滑。
二戰後臺灣有成年隊,1970年前後社會多方面配合,加上球迷支持,形成發展體系,成為棒球崛起新起點,其拼搏精神推動各領域進步。
1970年7月,人們聚在客廳看國際棒球賽直播,彼時電視不普及,鄰里共觀,情緒隨賽起伏。
1971年,“民國”退聯,中華巨人少棒隊卻獲世界少棒賽冠軍。此後十年外交受挫,棒球佳績不斷,提振士氣;蔣經國“十大建設”完工,臺灣經濟起飛、生活改善,
1979年開放出國觀光,社會漸富且自信,凝聚力增強。
中華少棒奪冠開啟系列全民運動,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中華隊勝日韓獲亞軍,經三十年奮鬥,中華成棒達日本水準。
1970年9月,中華七虎少棒隊衛冕世界冠軍失敗返臺,蔣經國冒雨接機勉勵。
此前金龍少棒隊奪冠引發熱潮,七虎隊實力強、受期待且賽事直播、報導多,失敗後引發國人負面情緒,教練承壓。
蔣經國暖心安撫,次年中華少棒巨人隊於遠東區預賽、威廉波特決賽連勝勁敵。七虎隊優秀球員入華興、美和中學後,在青少棒、青棒賽連年奪冠雪恥。
1973年9月,蔣夫人宋美齡設茶會招待世界青少年棒冠軍華興隊與世界少棒冠軍巨人隊。
此舉助力選手升學,借其地位促社會各單位配合 默契、提效,推動棒球運動發展,對球員而言,她似大家長,往昔滿是溫馨照料。
1990年3月17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成立,臺灣棒球進入多元發展階段,職棒開啟後球員待遇提升、拼勁足、賽事精彩,吸引大量球迷,媒體熱捧,球員地位上升,掀起熱潮。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賽,中華隊4:0戰勝日本隊,首奪12強賽冠軍,斬獲國際三大賽首個冠軍,創棒球史,終結日本隊該賽事27連勝。
現在的台灣隊不再只是土法練鋼;把最高等級國際賽交給中華職棒主導,每一個投球,甚至是每一個打擊的安排,都是經過精密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