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丽已加盟广州实验室,在《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学术   2024-11-04 12:28   新加坡  


10月30日,著名病毒学家石正丽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该论文首次提出了“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Customized Viral Receptors, CVR)的概念,为病毒学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文章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人工受体模块化设计方案,类似于“乐高积木”结构,旨在突破病毒感染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即受体识别。

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感染机制、加速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冠状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受体识别和细胞融合是关键步骤。石正丽团队所提出的“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策略,通过模块化的人工受体设计,模拟了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解决了未知受体冠状病毒感染模型缺失的问题。

团队使用了不同模块组合的人工受体,识别和结合不同冠状病毒,从而拓展了冠状病毒在未知受体模型中的应用潜力。

新研究突破病毒感染瓶颈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冠状病毒感染提供了新工具,还展示了在病毒学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研究团队开发的CVR设计,通过模拟病毒与天然受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可独立于天然受体的感染模型。

这种模型可用于包括SARS-CoV-2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甚至涵盖了尚未被完全研究的病毒株。研究团队的实验成果表明,这些人工受体模块不仅能够有效促使病毒进入细胞,还能够进一步完成病毒传播的模拟过程。

石正丽团队的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多样性和广泛适应性,创建了支持12种代表性冠状病毒传播的细胞模型,为当前和未来冠状病毒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

此外,通过特定的CVR设计,该团队成功培育了HKU5等冠状病毒株,这项突破性技术为研究具有潜在威胁的新兴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职业转型与学术影响


我们注意到,本次石正丽在《自然》论文中的通讯单位标注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广州国家实验室。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官网上已无法查询到她的名字,这引发了外界关于她是否已正式离开武汉病毒所的猜测。

实际上,今年7月,广州国家实验室发布了石正丽课题组的招聘启事,显示她已在该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石正丽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她的职业生涯专注于新发传染病的研究,特别是蝙蝠冠状病毒的分布和遗传进化、SARS病毒溯源以及新冠肺炎病毒的鉴定。

作为病毒学界的领军人物,石正丽的学术成就备受认可,其发表的多篇论文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受到高度关注,引用次数逾3万次。

她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于2019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这次发表在《Nature》上的成果再度彰显了石正丽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


更多相关信息,可+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来源| 广州实验室/nature官网



科研城邦
服务百万华人学者,见证祖国科研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