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 | 郭介人:长眠沈阳的英雄

乐活   2024-12-18 12:22   山西  





郭介人,河南孟县人,1916年3月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艺科科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文艺工作团戏剧组组长、热河军区第19军分区前进剧社社长、15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等职。1951年2月入朝参战。由于长期在工作中积劳成疾,于1955年6月24日因病牺牲。


1955年6月25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七排二号。




01


2020年7月7日,家住沈阳的郭介人儿子郭动荡对记者说,停战后,他也到了朝鲜,和父母一块生活,他至今还记得父亲经常半夜还伏案工作,创作文艺作品,不过那时他就经常用笔顶着肚子。现在他明白了,父亲那时身体就出了问题。1955年,郭介人患肝癌病逝于沈阳。



02


1938年,郭介人考上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校期间受到革命进步思想影响,同年加入山西第二战区宣传队。1940年6月,他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2月加入陕公文艺工作团。



03


西北文工团(初名陕北公学文工队)成立于1940年9月1日,当时直属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领导,其成员大多来自各城市剧团较有素养的戏剧工作者。1940年12月5日,陕公文工队与关中七月剧团合并,更名为陕公文艺工作团。1941年底,陕北公学合并于延安大学,陕公文艺工作团改名为西北文艺工作团,郭介人担任戏剧组组长。




1946年5月,郭介人离开西北文工团,到新成立的热河军区第19军分区前进剧社任社长。当时,国民党对八路军实行包围封锁,条件十分艰苦。郭介人带领剧社官兵一边打游击,一边编写标语、排演剧目,粉碎敌人的反动宣传。在缺钱断粮的情况下,郭介人动员发动群众筹集经费、粮食,带领官兵度过了粮荒。在攻打承德的战斗中,一股敌人突然包围了前进剧社。郭介人沉着应对,一边组织男同志进行阻击,一边组织小同志、女同志跑步撤离,在郭介人的带领下,全体同志顺利脱险,无一掉队,无一伤亡。



1949年8月,时任15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的郭介人随部队南下,一直到解放海南岛。在雷州半岛,他跟随炮兵第28团一起渡过琼州海峡,与海南游击队一道牵制麻痹敌人,为大部队成功登陆赢得了战机。


海南岛解放后,为反映当时部队与当地群众的军民关系,郭介人带领一个创作小组深入生活,以解放军渡海作战部队木船打败军舰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中篇小说《六号船》和多篇报告文学,热情讴歌人民解放军和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新生的海南人民。



1951年2月,时任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的郭介人奉命随部队入朝。经过三次战役的狠狠打击,志愿军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赶到“三七线”附近。


只要有部队的地方,只要有炮声的地方,就会有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团员们战斗的歌声,鼓动的口号,活跃的身影。文工团员深入火线,及时把英雄事迹编成短剧、快板、小调,行军途中边讨论边编排,充分发挥战场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鼓舞士气。志愿军总部通报全军,号召全军学习文工团战场政治工作作风。


More




1952年春,郭介人根据第47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勇事迹创作了歌剧《罗盛教》,宣扬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志愿军总部首长和朝鲜干部群众看后,都予以肯定。7月末,郭介人带队携歌剧《罗盛教》赴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一等奖。1953年,《罗盛教》获志愿军政治部文学创作二等奖。英雄罗盛教的故事从此家喻户晓,在中朝人民中广为流传。



本文转自“学习强国”


思政115
欢迎加入思政之窗,更多思政动态抢先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