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之死,不该被炒作
文化
2024-10-30 17:17
上海
主人公沙白今年43岁,是个精通多国语言的海归女精英,也是一名红斑狼疮患者。除去生病20多年,她的人生剧本比一般的江浙沪独生女更完美。爸妈是典型的中产高知,本就不缺钱,还赶上拆迁,在上海分了五套房。她自己也很优秀,从小学习好,不管是语数英,还是钢琴舞蹈,都能驾轻就熟。留学归来,她先做了几年托福教师,后来创业开了工作室,喜提百万年薪。照理说,红斑狼疮患者需要打激素治疗,切忌晒太阳和剧烈运动。她热爱去海边沐浴阳光,厌恶激素药造成的肥胖。在她看来:“宁可少活40年,也要充分享受阳光海滩,还有美好身材带来的各种男性的爱慕。”
一路走来,她去过40多个国家,尝试过各种极限运动。尤其是肾衰竭和尿毒症,一度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连跳楼的力气都没有。面对镜头,沙白总带着精致的妆容,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可在无人知晓的角落,她的求生欲已经被一次次痛苦的透析消磨殆尽。某次,经历了近五个小时的透析后,她告诉护士,那感觉如同被轮奸了一样,没有任何尊严。 因此,即便有人劝她坚持透析,好好活下去,她也并不愿苟活。陪她一起去尊严机构的,还有年近八旬、中度阿兹海默的老父亲。看着父女俩生离死别,几乎每一个旁观者都跟着热泪盈眶。 随着更多细节被披露,这个让人唏嘘的故事袒露出了极具争议的B面。“规范治疗加上生活注意,可以让病人安稳生活几十年。”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是情感的双向涌动,不该被所谓的“孝道”绑架。“我肯定把自己放在首位,因为我不好,我爸爸也过不好。” 即便拿到推崇多元化的西方,保守主义人士也未必悉数赞同。沙白家里,宽厚的爸爸总能包容她的种种追求,保守的妈妈却不喜欢她的生活方式。尤其当她消极治疗,妈妈屡劝无果后,母女情义消耗殆尽。面对水肿到无法自理,只能搬到父母家里养病的女儿,妈妈只甩了一句:而当沙白拿着基因检测报告,告诉母亲,是她把红斑狼疮带给自己的时候……她曾提出用房子换表妹的肾,可表妹没给回应,甚至连配型都不做。可当下面这段发言被人挖出,整件事开始往政治学的维度走了。中国不允许活体器官移植,某种程度上侵犯了穷人的自主权。因为器官是他们的,应该由他们决定用在哪里、怎么使用。 推而广之,所谓“法律”、“道德”的合理性都可以被质疑、被解构。沙白认为,“大麻合法化”、“嫖娼合法化”都有合理性。 每个人都该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而非盲从于既有的社会契约。我身边很多定居国外的“世界公民型”亲友,都讲过类似的话。国外的生活经历,肯定会让他们多一些国际比较的视野;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没有多少在中国社会摸爬滚打的经验,未必了解各阶层的生存实况。只要多看看社会新闻,或者多刷两遍《人民的名义》,我们就能想通为啥那些东西不能合法化。要是当地还有祁同伟式的保护伞,那就可以假借法律之名,把拐卖妇女、卖淫嫖娼、权色交易做成一条高度合规的产业链。它不仅无法赋予穷人自主权,反而会加剧富人对穷人的结构性支配。《隐入尘烟》里,那个“自愿”为土豪输血续命的贫苦农民就是典例。现在,不少网友呼吁国家放开禁令,让每个病入膏肓的人,都能体面地走向终点。 理论上讲,安乐死确实是基本人权,但考虑到现实因素,推广起来太复杂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万一那些苦苦求生的老人,被嫌麻烦的子女劝去“安乐死”了,咋办?还有,遇上某些不干人事的医疗机构,他们会不会拿安乐死当挡箭牌,掩盖自己造成的医疗事故?再者,安乐死非常昂贵,开销在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主要贵在心理评估和审核流程上。真放开这项医疗服务,恐怕也未必能照顾到多少基层家庭。考虑到安乐死带来的问题远比它能解决的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放开它。至于把她吹捧成汉娜阿伦特式的独立女性,更是大可不必。
既然是自杀,就不值得被大肆炒作。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任何一种保持基本理性的文明,都不会把自杀当成好事,向公众反复宣传。生活中,远有比她更真善美的人,值得我们去见贤思齐;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没有谁能拥有绝对的自由。 而要鼓励自己:“她没怎么治病,都活了这么久,我认真配合医生,一定能活得更好”。还会有房产投资、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发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体等等。现在发了一些专栏文章,都是公众号不会发的,现在进去都能看:群里现在已经有450个小伙伴了,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还会拉微信群扯淡聊天。
雷叔写故事
为你写一个故事改名啦,雷斯林欢迎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