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东方巨响”,依然震撼人心!

文化   2024-10-16 18:41   天津  

60年前的今天

1964年10月16日

在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你知道吗?

“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

马兰开花二十一……”

这首从小唱到大的童谣

唱的其实就是

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许多密语

一起揭秘↓↓↓


“小皮球”指的是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因其外形似球形

故称其为“小皮球”

“架脚踢”指的是
罗布泊试验场上的
一座102米高的铁塔

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并非是采用空投的方式引爆

而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塔爆试验

“马兰开花”是指

在马兰基地“开花”的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55年

我国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

经过漫长的选址勘察

最终将核试验基地选定在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荒漠

这里几乎寸草不生

但却生长着一种名叫“马兰”的花

美丽且生命力顽强

因此核试验基地

又被称为“马兰基地”

这里也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

童谣中的“二十一”

指的便是这里

童谣后一句中的28256和28257

是两个信息的编号

也是保密基地

对外联系的唯一通讯方式

为什么第一颗原子弹代号是“596”?

1959年6月起,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准备撤离在华的该领域专家。


1959年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把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保密代号这颗原子弹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争气弹



原子弹爆炸前夕,为了保密这次行动编了暗语,首次核试验的原子弹是球形根据谐音,就叫她“邱小姐”



隐姓埋名的他们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为了这一天

无数英雄与戈壁黄沙为伴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也是钱三强51岁生日,那朵漂亮的“蘑菇云”成为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当时年仅34岁的钱三强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巅峰期的他,却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国。面对大家的不解,钱三强回答道“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回国后,钱三强不仅承担了繁重的科技攻关任务,还肩负起向核武器研制的关键岗位输送人才的使命。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找到了留美归国八年的邓稼先。“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这一夜,邓稼先辗转难眠。面对妻子许鹿希的追问,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能说”。天亮后,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照相馆,与家人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就这样,邓稼先在接受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离开了家,离开了孩子,隐姓埋名28年。他这一生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邓稼先。


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在与妻子团聚后仅一年,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终年62岁。他的遗言只有四个字——死而无憾!



邓稼先的老师王淦昌亦如此。1960年,53岁的王淦昌接受国家秘密任务,改名为王京。


王淦昌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本科生,当时外界认为王淦昌获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但他选择了放弃,受命回国秘密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改了名字,王淦昌变成“王京”。他说:“我愿以身许国”。


1960年,面对国家的迫切需要,王淦昌毅然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核武器研究之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研制核武器改名时,王淦昌毫不迟疑写下了“王京”,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从那以后,科学家王淦昌“音讯全无”,大漠深处多了一个叫“王京”的研究员,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一年除夕夜,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



女科学家王承书,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即“WCV”方程。从研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起,隐姓埋名30多年一直到去世。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生于天津宁河芦台镇的于敏为了研制“两弹一星”,带领团队隐姓埋名28年,为国铸核盾、卫和平,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


1961年1月12日,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在我国原子弹响彻世界的背后

是许许多多

为核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们

他们中

有号召全体留美同学

“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人民”的朱光亚

有飞机失事时

用身体保护核试验绝密文件的郭永怀

……

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新华社发


历史永远记住

60年前的重要时刻

也会铭记

这些将青春献给祖国

默默奉献在科研岗位上的人

今天,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敬!


综合 | 新华网光明日报共青团中央CCTV国家记忆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科普时报、天津广播

声明 |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文章所使用的字体或图片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END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于1995年元旦正式向社会开放,其中常设展厅面积1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展品数量、服务功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建成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科普设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