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这句话——某些学校的学生喜欢“厕所社交”——我的内心念头纷飞、思绪万千,由匪夷所到到同情理解,最后是心疼和无语……
话说,那天,朋友让我针对以下案例谈看法: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班有10来个比较活泼外向的男生,每次一下课就往厕所跑,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尤其是男生认为,卫生间是最能让人放松的地方,这里没有学校和老师“监视”和打扰,是放飞自我的“灰色地带”;还可以跨班交友,找到更多玩伴。作为班主任,我想课间10分钟,确实得让学生放松,如果每节下课都下楼到操场,时间不够;但卫生间缺乏监管,又存在交友安全、打闹安全等问题,甚至滋生校园霸凌,该如何评价这种“厕所社交”?如何引领?
窃以为,学校流行厕所社交,需要反思改变的不是学生,而应该是老师、学校领导和家长包括整个社会:为什么厕所空气那么污浊,学生还愿意在厕所逗留?如果每个人都天生“趋利避害”,厕所里究竟有什么“利”?
我想起来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厕所里总是会响起或婉转、或嘹亮的歌声,有时候冲澡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唱歌。为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放松。一个人在放松的状态下,歌声最优美。然而,说到社交,我们那一代人,是绝对不会选择厕所社交的。因为我们在校园里、教室里、寝室里……都可以放松社交。
如今,当我们的学生要在厕所里社交,可以不可以猜测,是因为校园里监管太严,到处都是摄像头?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们处在严格监视管控下,随便走到哪个地方,都有一双、甚至几双眼睛盯着,到处都是摄像头,在所有的地方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我们舒服吗?如果这时候我们知道只有厕所这一个地方没有人盯着,没有摄像头……我们会不会也热衷“厕所社交”呢?
所以,要彻底解决“厕所社交”的问题,就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舒适的社交氛围,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嬉戏玩耍。而做到这一点,又何其难!这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家长,给老师安全感。如果孩子一旦有点小伤小痛,家长就不依不饶找老师负责,老师也会缺乏安全感。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控制欲会随之加强。当老师希望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摄像头便可能处处存在,孩子必然觉得校园里、教室里、寝室里……不舒展、不自由,便会向往厕所的安宁。
多年前,我到许昌某校讲课,听说该校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在刚刚拖过地板的教室里奔跑,不小心摔倒,磕掉一个门牙。其实学生都买了保险,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态度也非常诚恳,但是家长不依不饶,要求学校必须给班主任处分……我当时唏嘘不已,心想,如果我有女儿,将来绝对不让孩子嫁到这样的家庭,甚至上学期间都不让孩子跟这户人家多交流……
再后来,我听说部分小学规定,不让孩子下课后奔跑,免得磕磕碰碰受伤了,家长四处告状……我表示理解。学校和老师为了自保,有这样的要求也是万不得已呀……然而,再想一想,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像中年人一样谨言慎行,这是家长所希望的吗?
阿德勒说,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背后,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价值感。注意,阿德勒在这里运用了“所有”两字。当社会没有给学校和老师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当家长动辄状告老师,老师会缺乏安全感;上文已经提到,当老师缺乏了安全感,控制欲逐步增加,于是增加摄像头,于是加大监管力度;如此,学生活得不舒展、不自由,便喜欢上了“厕所社交”——尽管那场地臭烘烘的,但自由价更高呀!甚至为了自由故,色声香味皆可抛呀!
所以,消除“厕所社交”的最好办法,是家长和社会先给老师一个安全的、不会动不动被告状的环境。
完成于2024.11.22
喜欢请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