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下称审业部)组织编译的《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首次全面公开出版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的完整中文文本。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八次中欧两局局长会议上,双方均对这部指南的编译出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该指南依据《欧洲专利公约》及其实施细则制订,是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及开展审查工作时程序和实践上的权威指导手册,是申请人、专利律师等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参考文件。
“该指南全书共计约150万字,不仅有助于深入对比研究中欧专利审查制度及保护规则的异同点,更为国内外申请人深入理解和高效运用欧洲专利制度,以及在欧洲市场寻求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审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指导企业海外专利布局
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尤为关注海外专利申请能否顺利获得授权,以及何种技术能够纳入专利保护范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相关领域的专利审查标准亦需适时调整与完善。中国企业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时,需缴纳翻译费、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及境外代理机构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往往耗资数万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因此,若能对某项技术是否可获得专利保护进行预判,将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如今,《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中文版的问世,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这样精准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内容共分为8个部分,涵盖形式审查指南、检索指南、实质审查程序指南等多个方面。编译团队根据成员的专业特长及部门领域,划分为四个小组,整个翻译过程历经多轮精心校对与修订,在用词上更加贴合我国专利审查的常用术语,整体可读性极强。
编译团队负责人介绍:“我们组建了一支由二十余位资深审查专家构成的编译团队,历时两年有余,圆满完成了翻译任务。指南中引用了大量判例,并频繁出现欧洲专利局相关法条的缩写,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反复核实确认,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无误。”
加强专利审查标准国际交流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审查机构的交流合作,参考借鉴各国专利审查制度,持续优化我国专利审查标准和保护规则。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各国专利审查标准的最新修订动态始终是热议焦点。审业部对外交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审查指南及审查标准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对于国内审查员、代理师及用户群体而言,专利审查标准,尤其是专利审查指南,是其最为关注的核心内容。创新成果能否获得专利授权,始终是业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基于此,审业部在局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协调下,获得欧洲专利局翻译授权后,组织来自复审无效部、机械部、化学部、光电部、材料部以及审协北京中心、审协江苏中心、审协广东中心、审协天津中心等多部门的资深审查专家,历经辛勤努力,圆满完成了《欧洲专利局审查指南》的翻译、审校及出版工作。
近年来,审业部持续推进主要国家专利审查标准的法律文件翻译工作,为社会各界提供指导与借鉴。2020年,发布了《日本发明·实用新型审查指南》(中文版),为深入研究日本专利审查标准、丰富审查研究资源提供了重要帮助。2021年,出版了《美国专利审查操作指南——可专利性》,该书对《美国专利审查操作指南(MPEP)》中的“可专利性”章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首次中文翻译,有助于业界进一步了解美国专利制度及其可专利性标准。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将世界主要专利审查机构的审查标准、审查政策及用户便利化信息及时传递给审查员、代理师、创新主体等群体,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同时为我国专利审查制度的持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蓄势赋能。”审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陈婕)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