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那遥远的牧场主
在云端上养头牛
尊贵的客人您放心
青青牧场在海外
您的收益和牛一起长大
牛低头吃草
您闷头挣钱
这收益包的
青青牧场牛不少
哪头是我的心上牛?
尊贵的客人您放心
牛脑袋上安监控
牛耳朵上有名片
大数据+畜牧业
24小时直播吃喝拉撒
让您掌控一切
我的牛要是没养好 嘎了的话
我投资的钱咋办?
尊贵的客人您放心
因为您的牛儿有保险
所以您的财富没风险
一段时间过去了
我钱呢?
买牛了啊
那牛呢?
变牛肉了……
那牛肉呢?
有6万斤……
那给我啊!
没法运……
那咋办?
您……寄卖?
啥跟啥?!
互联网养牛不是梦 人人都做牧场主
今年5月,市民吴先生向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报案,称他通过朋友介绍,在某网络平台投资所谓“云养牛”项目,先后投入300万元认养了600头牛,本来期望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回报,却突然全部变成了账面上无法兑换的6万斤牛肉额度,遂向警方报案。
据吴先生陈述,该网络平台号称在海外拥有合作牧场,采取“互联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在当地聘请了养殖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入驻牧场,还可远程实时监测牧场中牛的健康状况。投资人只需线上投资认养,就能获得年化6%到12%不等的稳定收益,而牛的日常饲养则由当地专业团队全权负责。在宣传视频中,平台还宣称每头牛都有保险,若投资者的牛死亡,投资人将获得相应的保险理赔。当投资人决定不再续投后,平台可原价回购牛的所有权。
尽管平台宣传的极尽完美,但为了确定项目的真实性,吴先生还是特意查询了平台的相关情况。他关注了该平台的社交媒体账号,看到其中宣称该“云养牛”项目曾荣获诸多五花八门的“荣誉奖项”;在短视频平台还能看到其官方账号发布的制作精良的平台宣传视频;在一些论坛中,还有投资人积极分享投资经验。为了让投资人放心,平台还有牧场的全天候直播,画面中牛群结队、漫步草原。
300万→600头牛→取不了现的6万斤牛肉
吴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入5000元在平台购买了一头牛的所有权,约定投资期限为1个月,到期后平台将依据年化6%向吴先生支付收益,并原价回购牛的所有权。签订电子合同后,平台还提供了其所购买牛的年龄、体重、耳标号等具体信息。
一个月后,吴先生如约收到了平台的回购款和返利,遂逐步加大了投资力度,在短期内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在此期间,平台商城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即可以50元一斤的价格将收益和本金全部转换成牛肉份额,用于兑换牧场生产的所谓“高品质”牛肉制品。
到了今年5月的一天,吴先生登陆平台后发现,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其账户内价值300万元的牛被平台强制回购并全部折抵成了6万斤牛肉的兑换额度。在向平台质疑后,客服表示因第三方支付问题暂时不能提现,只能提取牛肉,而当吴先生提出要提取全部牛肉时,客服又表示如此大量的牛肉难以运输,可将牛肉份额以200元至300元一斤不等的价格通过平台寄售,待售出后即可提现。然而截止案发,这些牛肉完全无人问津,300万元的投资款至今仍是寄售在平台上的6万斤牛肉份额。
你看到的,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接到报案后,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即会同徐汇分局对该网络平台开展调查,发现所谓的“云养牛”项目竟是犯罪团伙精心编造的谎言:平台宣称位于海外的牧场并不存在,而吴先生在网络上看到的视频和直播,部分是犯罪团伙借用他人牧场拍摄,更多的则是从网络下载素材后再进行后期剪辑包装而成。至于平台提供兑换的牛肉,则是犯罪团伙从本地批发市场购得,民警前往仓库调查后发现,其库存寥寥无几,远远低于用户持有的牛肉份额。而犯罪团伙引导投资人在平台寄售牛肉一方面是希望延缓兑换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有不明真相的投资人继续投资。
经过进一步侦查,警方很快锁定了以犯罪嫌疑人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今年9月,上海警方在外省市警方的协助下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通过雇佣客服及运营团队搭建网络平台,将所谓的“云养牛”项目包装成年化收益在6%-12%的理财产品,并通过拍摄宣传视频、开设线下讲座等方式,在线上线下向社会公开宣传,吸引不特定公众投资。而平台所募集的投资款项,已在犯罪团伙不断“借新还旧”及支付公司日常运营中消耗殆尽。该行为实质就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的一种非法集资骗局。截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共非法募集资金5亿余元。
目前,上述4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在进一步侦办中。
今年以来,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上海警方结合“砺剑”系列专项行动,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处置各类非法集资犯罪,截至目前,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共侦破非法集资案件160余起,其中像前述打着“畜牧养殖”“农产品种植”等农产品投资理财旗号实施非法集资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涉案金额近6亿元。
结合已破案件,当下此类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01
贴靠捆绑农业新概念,鼓吹项目前景
以投资实体农业之名掩盖非法集资之实
不法分子以“新型农业”投资项目为幌,推出所谓“产业集群”“畜牧养殖”“现代化高科技种植”“远程播种”“云放牧”等噱头,将非法集资犯罪行为隐藏于上述花样繁多的名目之下,通过与投资人签订所谓《认养协议》《委托饲养、种植协议》等,借“农产品产业增值”等新名词,来规避“投资理财”属性。
02
假借“原物回购”“成长收益”等名义
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吸引投资人
不法分子为规避“保本保息”等极易引起投资人警惕的话术,改用“原物到期回购”“农作物成长成熟后发放收益”等话术,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利诱投资人。
03
依靠线上线下多样化宣传,营造项目声势
除了传统的听讲座、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投资人以外,不法分子还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引流,大肆宣传其投资项目,或是通过召开所谓品鉴大会、投资人交流会等,营造热度话题。
下步,上海警方将持续主动出击、重拳打击,不断深化与行政监管部门的会商合作,不断细化攻坚措施,全力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整体合力,最大限度防范和打击各类非法集资犯罪,切实维护本市金融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警方提示
以“新型农业”为幌的非法集资犯罪花样繁多,市民群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是加强对经营主体资质的甄别,可通过政府公开网站或相应监管部门查询相关企业的经营资质;二是应充分了解行业的背景和法规,将项目宣传的投资方式、运营模式与行业普遍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充分考量项目的合理性、合规性;三是评估项目承诺的投资回报是否合理,收益与投资是否合乎比例,对承诺“保本保息”或明显高于行业正常收益的项目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