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
侗族
侗族简介
大家好,我是来自六年级的牟玉格,我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我平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学好问,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励志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平时在课下爱好也十分广泛,我喜欢阅读,写字,跳舞,游泳,主持和画画。
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交界的大山深处。侗族的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的历史悠久,唐代就已载入史册,明清以来,侗族被称作“僚人”、“侗僚”、“侗人”、“侗蛮”等。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兼营林业。侗族人还善于稻田养鱼,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侗族的传统节日丰富而隆重,如“春节”、“祭萨节”、“三月三”、“六月六”、“吃新节”(7月)、“相思节”(8月)、“平安节”等。其中,萨玛节是南部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
综上所述,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传统节日等方面都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侗族习俗
我是六年级的鞠宜轩,性格比较开朗,爱说爱笑,喜欢跳拉丁舞、画画还有读书。在学校里,我的成绩还不错,比较擅长数学。当然在其他方面也十分注重培养自我,立志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爱心的女孩,你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
侗族的文化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首先,在节日习俗方面,侗族人民非常重视节日,通过节日风俗口传心授,将历史文化传承下来。侗族的主要节日包括萨玛节、吃新节等,其中萨玛节是侗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用于纪念祖先。此外,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的传统节日。
在婚姻习俗方面,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的习俗,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传统。男女青年交往自由,男青年去女青年家时,每人都会手提一个灯笼。这些习俗体现了侗族对婚姻自由和尊重女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此外,侗族还有换灯带、送春牛、月也和拦路歌、打油茶等风俗习惯。
综上所述,侗族的文化习俗涵盖了节日庆典、婚姻家庭、丧葬仪式以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智慧。
侗族服饰
我叫钱欣羽,我的爱好非常广泛。我喜欢读书、唱歌、跳舞、学英语、画画、弹钢琴等等。我是一位爱劳动的小学生,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比如擦桌子、扫地、择菜、刷碗等等。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多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侗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擅长纺织刺绣,自纺自织的侗布是侗族人最喜爱的衣料,由于工艺复杂,侗布非常的珍贵。他们多用侗布为衣料,细布绸缎做配饰,喜欢青、紫、蓝、黑、白色调。
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款式丰富。侗族人平时穿着便装,节日庆典时则盛装出席。根据侗族女子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侗族女子的头饰是飘逸的长发用红头绳扎住,盘在头上,再包上黑纱帕,在脑后再别上银簪、银梳等银饰,再装饰上银盘花等头饰。侗族男子的服饰显得简朴、大方。他们在头上用青布包头;上身穿着立领的对襟上衣,外罩无纽扣的短坎肩,衣襟等处有绣饰;腰间系传统的侗族腰带;下身穿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直接打赤脚。
侗族人最喜爱佩戴银饰,以多和重为美。这些银饰品中常雕龙画凤或有鸟虫花草等图案,显示出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手工技艺。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性,它不仅是保护身体的工具更是传承文化和展示美的载体。
侗族饮食
大家好,我是郭家街小学六年级的刘佳宁,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平时喜欢阅读、朗诵、舞蹈和钢琴。我喜欢书中发现名山巨川、名声古迹,让自己变得辽阔。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中国最酸王者——侗族。
侗族饮食文化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杂”“酸”“欢”的民族特点。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其中香禾糯最有名。有“一家蒸饭,全寨剽香”之说。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侗族嗜好酸味,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其中: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的情景写照。
关注我们
素材:六年六班
编辑:韩雪
初审:刘亚楠
终审:马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