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杵有两种,一种是挑担子用的,一种是背背蒌用的。挑挑子用的较长,一般比使用人的肩膀略高出一二公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在挑重挑行芝走的过程中用打杵的中间放在左肩(担子在右肩)用打杵帽一端撬在扁担或千担下面,左手稍用力向下拉位打杵下端,利用杠杆原理以达到减轻负担之物重量之作用,第二个作用是在挑担子疲劳之时用打杵帽支撑在扁担中央让挑担之人不卸担子便可原地站着休息一会儿。第二种打杵也叫丁字拐,它相对短些,一般与使用人的庇股高度相等,它是高山地区劳作人员背背蒌时用的。它的作用同样有二:一是背背蒌爬行山路时当拐仗之用,二是疲劳歇气时把打杵上方的横杠垫在背蒌底部让人暂时休息。
小时候砍柴时我们用的是第一种长打杵,
儿时记忆之四十三吹火筒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做饭再也不用柴火和柴火灶了,再也不会因柴火没干烧不着灶里约柴火而过烟熏火燎的做饭菜生活了。
小时候家里做饭、煮猪食全靠柴火和煤炭,柴火烧不着就用吹火筒对着灶口使劲儿吹,有时急忙(很长时间)吹不着柴火,从灶囗冒出阵阵青烟把眼睛水熏的长流,有时候没吹到柴火上把灶洞里的灶灰吹的直往外飞,把眼睛蒙的睁不开更是痛的直流泪,可是为了吃上饭我们还是得坚持着不停的吹。刚生煤炭炉子时我们就蹲在炉堂口前用棕榈树叶做的扇子使劲儿煽,那煤炉子里发出的硫磺味把人胸闷的出不来气儿。现在的生活好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厨房里一尘不染、一烟不冒,吹火筒自然也被人们给遗忘了。
金叶 欧胜宝 夏淳 彭卫东 李学成 胡文慎 丰中 史间嵩 阎勇 张晓荣 郑爱伦 王鸣 何小娟 陈阿琼 周建和裴建丹 叶星箭 梁静 何军雄 李灿 曾伟 张小云 付平 梁爱平卢德明 竹林 李才江 铁笛 毛远意 周明鑫 张义德 杨妍梅 吴小艳陈建中 刘家敏 朱明富 徐先刚 蒲小茶 翟辉存 柯美新 陈砚文
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关注后点击)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右下)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投稿时标题:公号栏目加作者名加文章名。如:文史武陵校园文学郑苇那年的雨
投稿信箱:2250459253@qq.com
接收书法绘画摄影诗文作品,以附件形式发来。作品字数不少于三百。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三张。
作者所投作品必须是个人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发布过的作品。平台只接受邮箱投稿,作者投稿后最好立即加主编微信,zxmayi,方便交流沟通.
赞赏低于10元恕不发放。打赏总金额的五成作为稿费,本周周日发给作者并提供赞赏截图,另一半用于平台维护。稿费将通过微信红包发给作者。
声明:本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作为推广地方文化用;部分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各报刊如有选用、摘录,请务与作者另行沟通。
文史武陵交流QQ群:1737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