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笔记】温和地拒绝别人、坚定地表达愤怒、合理地划清边界

百科   2024-08-17 11:02   北京  
   
本公众号仅做分享使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MPRHQ0_zLbSSEcT9SHbqg

前阵子有个朋友约我出来聊天。她最近得了抑郁症,正在吃药和接受心理咨询。


我们大学时候在社团认识,她健谈开朗,很照顾人的感受。如果不是有心理学基础,恐怕我在听到她得抑郁症的消息后,也会相当讶异。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才发现她随和的外表下,压抑了很多不舒服的感受没有说。



大学时住宿舍,她断断续续失眠了两三年。她对睡眠的光线和声音非常敏感,但有个室友因为男友隔三差五的加班,总会不时在深夜里,突然打开台灯和刚回家的男友视频。


生物钟一被打乱,即使等到室友关灯睡觉,她还是要辗转一两个小时才能入睡。隔三差五地失眠。一开始想过开口和室友说,但话到了嘴边又憋回去了,怕说了室友不开心。


几次之后,她开始说服自己,体谅一下室友异地恋的不容易。过了一两个月,她接受了这个事情,每次室友一开台灯,她就听着歌看着天花板,越看越清醒。


直到大三下学期,因为检查出了身体的毛病,需要持续休息,她才找了个理由搬出去。这种模式一直在她的生活中运行。


工作后,领导随便定了个太高的目标不敢反驳,拼命去做做不到,最后挨了骂;开会时同事甩锅给自己,不敢站出来说话,尽管内心委屈满满。


几段恋爱也是这样不疾而终。不舒服,不敢说;不舒服,安慰自己;不舒服,就慢慢远离这段关系....直到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才发现憋着憋着,是能憋出抑郁的。



“你不舒服为什么不说?”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她下意识回:说了没用,还更糟糕。小时候的她身体娇弱,常受欺负,回到家哭个不停。妈妈听久了觉得烦,指责她就知道哭,是个没用的爱哭鬼。


慢慢地,她就不哭了。而弟弟小时候性格直率,经常因为 “顶撞” 爸妈被打。她每次都在一旁看着,不敢出声。


这些经历都在告诉她:不舒服、不开心、愤怒,都是不能说的。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被鄙视和嫌弃,甚至会被对方给打压下去。



但这种暂时的平静,隐藏着更大的危机。心理学上把这种试图释放攻击的动力,叫做攻击性。这是一种人的本能。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当攻击性被认为是好的,被允许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


例如温和地拒绝别人、坚定地表达愤怒,合理地划清边界。而当它被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不被允许的事情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个是转向自己。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不断转向自身和合理化,成了一个老好人和软柿子。


边界不断被侵犯,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内心却直积压着负面的情绪。很多抑郁,就是这样产生了。


另一个结果,是不合理的释放,这将会带来巨大的摧毁或分裂。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儿有一天发现自己心爱的梧桐树要被锯掉,她赶紧爬到树上迟迟不肯下来,一直在抗议。


但梧桐树是合法被砍,下面的工人不断发出警告:再不下来就直接锯树了。爸爸担心女儿的安全,爬上了树,严肃地告诉她,他知道她很舍不得这棵树,但为了安全,她现在必须下来。


女儿最后不得不下了树,终日郁郁寡欢。几天后,爸爸画了一幅梧桐树,放在她的房间里。女儿看到画之后非常惊喜,失落的内心有了新的寄托,悲伤的心情也逐渐缓解了。


爸爸的举动教会了她两件事情:

1、即使情绪再汹涌,也不能以自我伤害或伤害别人的方式去表达。

2、即使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也要去表达,起码情绪能被看到和释放。


在不舒服的时候,能站出来说,合理地争取权益,接受客观的不可得。这可比简单的压抑和懂事,要健康多了。

‍‍

如果您对心理学、家庭教育感兴趣,想学习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来帮助自己和家人建立起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招生老师:15070973005(肖老师),18779193525(龙星老师) 报名咨询。


欢迎关注 知行365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平台(全国终身学习品牌)

知行365
知行365,幸福千万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