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好这份养护“秘籍”

文摘   2025-01-14 17:08   山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久坐、长期伏案工作等,椎间盘在异常应力下退变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腰椎间盘突出不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形态学或影像学显示的椎间盘局部外形的异常,椎间盘正常的生理性老化和退变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正常人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也会显示出椎间盘突出的征象,但是没有产生相应的腰腿痛症状,一般无需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一种疾病,是在腰椎间盘突出基础上引起的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障碍等。


“日常生活什么样的姿势不伤腰”

看一下这张“不同姿势腰椎压力表”,不同的姿势腰椎受力不同。平躺身体重力作用于床面,腰椎受力最小;坐位或站立时上半身重力作用于腰椎,腰椎受力增加,但坐位时腰椎受力大于站立,也就是“久坐伤腰”;站立或坐立位身体前屈时则会大大增加腰椎受力,因为杠杆原理,上半身重力均会作用于腰椎这个支点,增加负荷。


正确的姿势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省时省力、均匀平衡地维持各相关肌肉韧带群的张力,使椎间盘各处受力平均,坐位应该保持腰椎挺直或在腰后加垫枕,保持腰椎正常的前凸。


也需注意避免“葛优躺”式的坐姿。
久站、久坐均会导致腰椎的应力集中,一个姿势久了应定时走走、活动和放松下腰椎。
在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下蹲,将重物靠近身体后在慢慢搬起、起身,减少重物的力矩。


腰椎的肌肉可有效减少腰椎所承受的负荷,其核心力量是腰椎间盘的“防弹衣”,腰椎经典的核心力量锻炼包括小飞燕、三点支撑、五点支撑、仰卧蹬车、平板支撑等,日常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等也可以有效增加腰椎肌肉力量。


小飞燕式:俯卧,上肢后伸,头与背尽力后仰,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一天做3次,一次至少挺30下。


三点、五点支撑式:腿弯曲,用两个脚跟撑着地面,双脚是两个点,双肘是两个点,头后仰着地是一个点,五个点支撑起身体,三点支撑法,去除双肘的两点。运动时,腰挺起来算一下,一天做3次,一次至少30下。



仰卧蹬车:双腿蹬自行车,两侧下肢交替训练,每次大 约 5 min,每天 3 次。



游泳:游泳时腿要打水,腰背肌要工作,浮力减轻了身体的重量,身体各部分关节负担减少,是非常理想的运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哪些检查最好”

X线不能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

CT可以观察到椎间盘是否突出,费用低、耗时短。


MRI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无放射性损害、可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更好地观察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但对骨性结构压迫的分辨能力较低,有时也需CT综合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对没有显著的神经功能损害(下肢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8~12周,可通过卧床、药物、理疗、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来改善症状。


“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或生活;出现肢体无力甚至大小便障碍等。


“什么样的手术最好”

没有最好的手术,只有最合适的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为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没有合并腰椎滑脱、腰椎不稳定、脊柱畸形等因素,可以考虑通过单纯椎间盘切除这种手术来解决,目前“微创手术”已逐步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为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切口只有7mm左右,术后第二天可逐步下地活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并减少了常规住院的时间,更加微创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微创”术后同样存在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可能性一般3%-5%左右,不过复发后根据情况仍有措施可以处理。
如果合并严重的腰椎滑脱、腰椎不稳定或脊柱畸形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存在腰椎不稳的因素,需要通过“打钉子”的融合手术,将不稳定的因素连同椎间盘突出同时解决,手术需更加彻底。

声明: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医会健康科普

编辑:李兆莹

编审:贾友波 杨晓芳丨审核:孟宪刚

阳谷县人民医院
传播健康知识,服务百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