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测标准详解

文摘   2024-10-14 08:02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在电气工程领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成为了设计和测试电气设备时不可忽视的参数。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测量方法。



2

电气间隙




根据国家标准GB/T 7251.1-2013,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直线距离。这一距离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设备在遭受瞬态过电压或内部峰值电压时的安全性。如果电气间隙不足,可能会导致空气击穿,从而引发电弧,损坏设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3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路径。与电气间隙类似,爬电距离的设计也需要保证在特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绝缘材料表面不会发生闪络或击穿,从而防止电痕化现象的发生。电痕化是一种由电场和电解液共同作用下,固态绝缘材料表面逐渐形成导电路径的过程,这会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



4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是指设备制造商声明的一个电压值,它反映了设备绝缘在面对瞬时过电压时的耐受能力。这是确保设备在遭受雷击或其他瞬态过电压事件时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



5

额定绝缘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是制造商为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一个电压值,表示绝缘材料在长期运行中能够安全承受的最高电压水平。这一参数对于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绝缘性能至关重要。



6

污染等级




根据环境中导电或吸湿性尘埃、游离气体、盐类的存在,以及相对湿度的水平,对环境条件进行的分类。污染等级的不同会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因此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必须考虑其预期工作环境的污染等级。



7

额定工作电压




电路在其设计中应能安全工作的电压值,它不应低于连接的电气系统的标称电压。如果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与成套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致,应明确指出适合该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值。



8

间隙和爬电距离不足的后果




不足的爬电距离可能导致电流在绝缘材料表面跳跃,形成飞弧。飞弧产生的高温能够使绝缘材料碳化,进而导致绝缘层被击穿。这种由爬电距离不足引起的绝缘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意味着一旦发生,绝缘材料的完整性将永久性地受损。

电气间隙不足可能引起空气电离,造成电气回路间的短路。然而,一旦移除电压,空气能够恢复其绝缘特性,因此由间隙不足引起的击穿是暂时性的,可以在撤去电压后恢复。这两种情况都强调了在电气设计中确保适当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重要性,以防止电气故障和设备损坏。



9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图示




在电气图纸中,电气间隙通常用黑色虚线表示,而爬电距离则用黑色箭头表示。这些图示有助于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直观地理解和测量这些关键参数。



10

影响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因素




影响电气间隙的因素包括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设备的供电电压、供电设施类别、瞬态过电压的大小、设备的污染等级以及跨接的绝缘类型。

影响爬电距离的因素则包括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以及材料组别。不同的材料组别具有不同的绝缘性能,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合适的爬电距离。

GB/T 7251.1-2013测量程序,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

1. 确定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

2.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3. 根据过电压类别确定瞬态过电压的大小。

4.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



11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1.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 确定材料组别。



12

距离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值需要根据上述因素进行计算和测量。例如,在一个污染等级为2的环境中,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可能需要大于2毫米,而爬电距离可能需要大于4毫米。这些值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电压和材料特性进行调整。

下表是标准中给出认为合适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试验结果根据下表判定:



13

测量设备





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通常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测微计或激光测量设备。此外,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金鉴实验室作为一家提供检测、鉴定、认证和研发服务的第三方检测与分析机构,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深刻理解LED灯具安规标准,具备CMA和CNAS资质,能够提供完整的灯具安规检测服务,帮助客户更好了解产品的安全性能。



14

结论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参数。通过理解这些参数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测量它们,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电气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这些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安全要求。

  • 注: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来源于网络,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并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专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设计与仿真技术,电池包PACK设计、热管理设计、电气设计及系统设计开发的知识交流与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