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一个生字需要多久?十分钟?一节课?但是这所学校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大多伴随着智力的缺陷……”12月18日,在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一线教师刘冰凌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让“折翼的天使”有了新家。
近日,刘冰凌以“强国复兴有我,青年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演讲视频,在省委宣传部等省直单位组织开展的2024年“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其演讲内容让大家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这群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身上。
“他们有的失去光明,从未看清这个世界的模样;有的从出生便听不见声音,无法开口说话;有的因为大脑受到损伤,导致肢体姿势及运动异常;有的因为智力发育迟缓导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刘冰凌说,这些孩子似乎一生下来就被排除在正常人的生活之外,而特殊教育的意义就是竭力帮助他们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能够正常地融入社会。
迎着初冬暖阳,记者走进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看到了绿意盎然的绿植基地、干净明亮的多功能教室、认真学习的孩子们……这里处处都涌动着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热潮。正如刘冰凌在演讲中所说:“我们为这群‘折翼天使’再造一个温暖的‘新家’”。
除了在校学习,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还有接近1/3的学生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或家庭原因需要上门送教。其中,有的活动范围只有自家小院,有的常年躺在床上,有的跟着工作的母亲守在绿化带旁,有的在蔬菜大棚、公园……“送教老师的工作日常就是穿梭在这些孩子中间,走遍他们所在的每一个地方。”刘冰凌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是看到那个曾经只能蜷缩在奶奶怀抱里的小女孩可以推着小车走路了、那个曾不敢靠近生人的小男孩可以跟大人一起拍球了,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我大学读的就是特殊教育专业,通过在学校系统的学习和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习实践,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刘冰凌说,这些孩子虽然在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感情非常纯粹,与他们相处起来非常愉快;他们每一次进步也令她很有成就感,这些都让她更加坚定选择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学生们由于智力发育相对迟缓,学习知识技能比普通学生要慢,课堂上专注时间较短,有时候学习一个生字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种种难题,一度令刘冰凌感到“头疼”。
“不过,这些‘困难’也倒逼自己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很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紧贴学生日常生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听进去、看明白、感受到。”刘冰凌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教学“小妙招”,秉承着“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反复练习加强学生记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谈及此次获奖,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教师第一时间感到惊喜和感激,也非常感谢评委老师对其演讲内容和教学成绩的认可。“从懵懂到成熟,从迎接第一届学生到送他们毕业,期间看似平淡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到了自己的稿子中,或许这也是能够打动评委老师主要原因。”刘冰凌说。
“当初建校的初衷是‘温柔而坚定地让每一个孩子通过教育变得更好’,致力于为这些残障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校长刘张利表示,他们走遍港区每一个角落,将残障儿童入学率从不足30%提高到了98.25%,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数载弦歌,岁岁芳华;点亮生命,静待花开。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比如在花树下、三轮车里、公园旁边、田间地头进行教学,同时开设洗车社团、咖啡馆等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和学习的乐趣,克服了教育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小初高融通教育和一体化培养,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特长。”刘张利还希望全社会,特别是各爱心企业能够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目光,设置更多“庇护性岗位”,让这些“折翼天使”能够重新翱翔于世间。
据了解,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学生为主的综合类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在编教师30人,27人为特殊教育专业;在籍学生95人,送教生31人。自2016年建校至今,已先后获得郑州市文明校园、郑州市师德先进集体、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镇/文 徐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