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不为饥馑所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终于成了现实!
青石板路通到了屋舍俨然的苗寨,篝火摇曳、歌舞翩跹醉了八方游客。你能想象,这是那个被行路难困了四百多年的山尖尖上的十八洞村吗?
一家家比肩而立的农家乐,笑语喧喧;一棵棵劲挺的修篁阻遏了西风、招来了祥云。这就是那个藏在井冈山褶皱里的神山村?红旗漫卷,山河妖娆;休谓无名,昆裔竞翱!
川塬上稻花飘香,山坳里牛羊成群,那个穿戴得比城里人还时髦的放羊老汉羊鞭儿一甩、信天游一唱,峁峁墚墚都漾着笑意!你知道吗?这里就是左宗棠哀叹的“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
那些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想必你和我们一样想去触摸。
新岁伊始,光明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撒向大江南北各个角落,去体察山乡的巨变,聆听时代的足音。
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一头扎下去,脚下有泥土,笔尖有温度,务求一句一读均是“原生态”。
我们做到了吗?读者是“阅卷人”。
《山海情》里那些苦焦的村子,
光景变了——
弘德村,“协作”催生了好日子!
去弘德村采访,竟被密密匝匝的人流挡在了村外!
年里头的弘德村“晋江集贸市场”,简直是人山人海!瞧,那个汉子站在摊位前喊得多起劲!风把他的脸吹得通红,可额头上却沁出了密密的汗珠。他一边不停地招呼着顾客,一边不停地介绍着商品,手上麻利地帮客人打着包,还不忘提醒身边的婆姨记得结账。
记者注意到了他。攀谈起来,这个淳朴的西北汉子告诉记者,他叫罗海鹏,老家是宁夏同心县的,现住红寺堡区弘德村。他说,弘德村是个扶贫安置村。
怕记者不明白,他偏过头问记者:“看过《山海情》吗?讲的就是我们那圪垯,苦焦得很!和村上1000多户人家搬过来13年了,现在的日子,攒劲!”
“咋着个攒劲?”记者来了兴趣。
他掰着指头一个个数起来:“你看,除了这家小铺,我还养了30多只羊,还入股村肉牛合作社……”正说着,手机响了,他带着歉意说:“抱歉抱歉,我得走了。村委会通知下午开会,领土地流转金呢!村干部都会来,你要是对村上的事有兴趣啊,可以问问他们。”
记者饶有兴致地坐上他的摩托车,朝村委会赶。
街道宽敞整洁,一水儿白墙的民居排列齐整,或青色、或红色的琉璃瓦房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学校、医院、球场、超市、文化大院从身旁一一掠过。
村党支部书记任军是一个50多岁的精壮汉子。讲起村里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
刚搬来时,全村有一半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闽宁协作让大家脱了贫。
任军告诉记者,从闽宁协作到东西部协作,如今早已不是当初“送钱送牛羊”的光景了。“人家福建来的干部说了,要想方设法帮村子把造血功能弄起来,以后发展的路就更宽了。”
眼瞅着来弘德村建产业、谈合作、搞帮扶的“朋友”越来越多,村里人的营生也越来越多。“咱村里现在可没闲人!”任军很自信。
说话间,任军带着记者来到了弘德村肉牛养殖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整齐的牛圈。
依托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帮扶,如今,村里的肉牛养殖上了大规模:统一分配圈棚、统一联系牛源、统一提供优质饲草料、统一防病防疫、统一联系销售……
村民李牛旦正驾驶着自动喂料车给牛添加草料。他是这里的牛“大厨”,负责每天让“食客”吃得舒舒服服。“以前在西海固,我就是个放牛娃。你猜我现在一个人能管多少头牛?”李牛旦眨眨眼睛,“几千头呢!开着车一溜子全都能喂上。”
“我们村几百户都在肉牛厂入了股,我除了在这打工一个月有几千块,年底还有大头分红呢!光会喂牛不行,我打算再好好学些知识和技术,争取哪天也能升个管理层。”李牛旦“摆”起了自己的计划。
“嚯,心劲儿蛮足嘛!”记者给他点了个赞。
“日子有了奔头,村上的男女老少哪个不憋着一股劲儿?!走,带你去看看‘银发直播团’。”任军说。
走进直播间,只见一个鬓发斑白的妇女左手执着枸杞、右手擎着黄花菜,满面笑容地介绍着。
“老任从福建回来就跟我们说,人家那面,老的少的脑子可活了,挣钱的路子可多了。他这么一鼓动,我们也就来了劲儿,都是人,咱差啥?”妇女叫赵淑梅,还真有点主播的“范儿”。
“咱们村现在也兴讲个‘爱拼才会赢’,那歌我老在直播间给观众唱呢。”赵大姐说话间给记者露了一小手,发音和曲调都挺像那么回事儿。
前不久,红寺堡区组织任军他们去福建泉州考察学习了一回。这一看,任军的心劲儿就更足了,泼泼辣辣搞出了好多动作。
他告诉记者:“闽宁扶贫协作,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开启了。从送钱送牛羊,到建晋江集贸市场、上冷凉蔬菜大棚,再到办扶贫工厂、搞产业园区,这些年,闽宁协作一路升级,协作面也不断扩大,村里的营生越来越多。”
走出直播间,远处工地上的塔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任军介绍:“那是一家福建公司投资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厂,说也是看上我们这儿的区位条件、工业用地和劳动力优势了。”
说到这儿,他停了下来,掏出手机讲了一通电话,然后对记者说:“刚才和相熟的福建挂职干部通了电话,打问打问,等这个厂子投产了,能不能给咱村的后生们也给上几个岗位。”
离塔吊工地不远,是一片温室大棚,一座一座白顶子大棚绵延开去,很是壮观。
“山东兄弟也瞧上咱弘德的条件了,带着资金、技术、经营新理念来跟咱合作搞产业。走,进去看看!”
嫩绿的苗叶间,弘德村村民杨耀梅正闷头儿给辣椒绕头吊蔓。双手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一畦翠生生的辣椒就被“扎”上“小辫”,“攀”上了从棚顶垂下的牵引丝。
“又快又稳,您这手上有功夫啊!”记者不住地夸道。
“是咱山东老师教得好。”杨耀梅直起身,笑着冲大家点点头。
“耀梅说的是,人家寿光派来的技术员,种菜就是水平高,教咱这招也真管用,她那4个棚,去年少说往她口袋里送了五六万。”任军在一旁“爆料”。
见记者在拍视频,好几个人围了上来:“记者,给我们也做个广告!兴民纺织厂正招人呢,有感兴趣的姐妹,欢迎来报名!”
“还有我们肉牛养殖园,刚扩建完,也急着招人呢!”
“我们基地种的葡萄销路好得很,一年能挣不少。”
…………
(本报记者 杨舒 王忠耀 闫磊 张文攀)
【短评】
了不起的升级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
正是缘于此,西部许多贫困村寨,在东部帮扶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路。
那么,解决了绝对贫困,东西部协作该怎样进行?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弘德村给出了答案:将协作升级!
我们知道,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东西部协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位,瞄准方向精准发力。唯有此,才能事半功倍。譬如,过去,东部帮扶西部,多是“单向输出”,而今,变为“双向奔赴”。其实,东部西部各有优势,西部有资源、有劳动力,而东部有资金、有技术,“双向奔赴”必然是各得其所,产生“1+1>2”的效果。是了不起的升级!
记者看到的今日弘德村的东西部协作,不正是如此吗?!
(作者:殷泓)
儿子的作文震惊了老师,也让任永花瞪大眼睛,“啊”出了声。
“写的啥呀?”
腊八的午后,记者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小广场遇见骆驼湾村妇会主任任永花时,她正和几个闺蜜聊得欢呢。
“这小子不让看啊。老师就说,把骆驼湾写得特美、特好,同学们都想来看看。”
“说明骆驼湾有魔力啊!”
“还真是这样!以前,总觉得家乡穷山恶水。村边上那些山,名字听起来好听,什么骆驼峰,其实又高又陡,种啥啥不成。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了,城里人可着劲往这里跑,一个劲夸这里生态好呢!”
记者从资料上得知,以前的骆驼湾,戴着一顶“三区合一”(革命老区、深山区、贫困地区)的“帽子”,老百姓戏谑:“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
……
【短评】
尽管第一次来到大湾村,但是,这个大别山腹地的小山村,在我心中却并不陌生——来前,我做足了“功课”。
大湾村,隶属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在中国农村脱贫史上,这个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典型的山区、革命老区:村子逼仄地躲在山的褶皱里,四周除了山,还是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红11军32师活动的区域。
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使敌人的一次次围剿无功而返。然而,“吊”在半崖的地理环境,让村民始终走不出贫困的循环。村里找到一块簸箩大的平地都难。村民这样形容自己的家园:“十天连晴苗烤焦,一天下雨地汪汤。”
一代又一代的庄户人,不停地挖啊、刨啊,却只能这样哀叹:“晴也愁,雨也愁,饥饿始终赶不走。”
脱贫攻坚,让大湾村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资料上获悉,大湾村脱贫,依靠的是“山上种茶、家中迎客”。
……
【短评】
一直在贫困中打转转的大湾村,终于和千百个贫困村一样,告别了绝对贫困。
不过,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永远告别贫困、让日子越过越甜?大湾村交出的这份答卷,想必谁都会称赞。
解决问题,方法很重要。找对了法子,事半功倍。怎样才能“固富”?大湾村的做法是,在长效上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长效?大湾村因地制宜,打造产业让农民荷包越来越鼓,涵育乡风让农民心劲越来越足。
有些地方,在带领农民摆脱贫困时,在打造产业方面,没少下功夫;但对于涵育乡风,就重视不够了。人们讥讽这种做法是“口袋鼓囊囊,脑袋空荡荡”。
其实,打造产业、涵育乡风是“固富”的双翼,两翼齐振,才可能“振”出长效。有了长效,农民何愁不能过上绵绵长长乐乐陶陶的好日子!
(作者:王丹)
没承想,到了神山村竟找不到人!
这是记者第四次踏访这个藏在井冈山褶皱里的小村子。
这个只有70来户的小村子,曾是井冈山最贫困的山村之一。2017年,随着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村里乡亲们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幸亏事先和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约好了,在村东边的竹山上终于寻到了他。他正带着乡亲们伐竹呢!
……
【短评】
这确实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新闻!腊月的神山村,屋里忙屋外忙,从早到晚人人都忙!
曾经,冬日的农人,人们怎么形容?“蹲墙根、晒太阳,东逛西逛闲晃荡”“打扑克、搓麻将,输钱吵架闹嚷嚷”……
这样的“闲”,是为啥?是没有产业,是没有营生,是无事可干!人无事可干,没了奔头,能不闲?今天闲,明天闲,日子就只能在贫困中循环循环再循环!
勤劳,是中国农民的特质。他们愿意闲吗?当然不愿意!这种无奈的闲,让他们心里是那样的恓惶。事实上,只要忙起来,他们就会如饴在喉——因为他们明白,忙才有好光景!
如何让他们忙起来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大家都来品咂一下神山村的做法吧!
(作者:陈城)
说好去三河村,可眼瞅到了村门口,车却拐了弯。
见记者疑惑,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国富䀹䀹眼,卖起了关子:“要想了解三河,有个地方必须先看唦!”
当路边“三河村旧址”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记者恍然大悟。
三河村,是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镇的一个彝族村。老村在山尖尖上,平均海拔2500多米,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是凉山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9年,三河村阿基社率先从山上搬到了山腰平缓处,旧址变成了教育基地。
……
【短评】
我们期待着那份惊喜!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大凉山,曾历经民主改革“一跨千年”,而今,通过脱贫攻坚“再跨千年”。
位于大凉山深处的三河村,因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很长时间里未能甩掉贫困的帽子。
在党的政策支持和各界帮扶的带动下,这里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旧村变新村,旧貌换新颜。更可喜的是,三河村百姓的观念也变了!
是啊,观念能生金。如今三河村精气神焕然一新,人们比着赶着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记者在三河村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凉山不“凉”,发展正“热”。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凉山又会怎样?我们期待着那份惊喜!
(作者:马姗姗)
暮色四合时,记者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毛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一群苗族阿公阿婆蹲坐在露天直播间前,脚下摆的,满满的都是山货:土蜂蜜、萝卜、红薯……
“家人们,鸡蛋好不好,抓抓就知道。看,这蛋清黏黏的,是真正的柴鸡蛋……”手机镜头前,十八洞村的团支部书记施康熟练地敲开一个鸡蛋,给网友演示着。
十八洞村和毛坪村是山靠山的邻居。
只一眨眼工夫,毛坪村村民隆志保背来的小半篓土鸡蛋就都卖光了。刚刚还忐忑不安的隆志保,眉眼眯成了一条线,搓着骨节粗大的手连声说:“要得,要得,这个要得!”
……
【短评】
共同富才算富
自然禀赋不同,这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地区尤甚。怎么办?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已经让我们看到先富帮后富带来的山河巨变。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先富”怎样更好带“后富”?十八洞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先富带后富。先富起来的村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伸出援手。
从“一家好”到“大家好”,从“自己富”到“共同富”,我们为这样的十八洞村叫好!
(作者: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