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原上的“守桥人”,都是95后!

时事   2025-02-08 21:31   北京  
桑加大峡谷峭壁耸立,雅鲁藏布江蜿蜒其间,藏木特大桥飞架峡谷,拉林铁路穿山越岭而来。通车3年多来,拉林铁路为西藏百姓的高质量出行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在拉林铁路的121座桥梁中,有16座横跨雅鲁藏布江,藏木特大桥就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长虹”。
春节期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加查路桥维修工区的一群95后“守桥人”依然坚守岗位,他们细心且专业地查桥面、上拱顶,监测桥梁变化,评估桥梁状态,及时作出“诊断”,悉心呵护大桥“健康”。

强烈阳光的照耀下,藏木特大桥蔚为壮观。2月7日14时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加查路桥维修工区副工长东生瑞带着班组职工来到桥上,准备对大桥主体结构及导风板等桥梁附属设施设备开展重点巡检。

加查路桥维修工区现有13名桥隧工,都是出生于1998年至2002年的年轻人,他们共同担负着拉林铁路33座桥梁、17座隧道、62座涵洞及各类附属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在他们眼中,最高、最长、养护难度最大就是藏木特大桥。藏木特大桥全长525.1米,横跨水深达66米的雅鲁藏布江,主拱跨径430米,桥址处海拔3350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跨度最大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

“我们不仅要在桥面上作业,还要借助安全绳走上大桥的拱梁和拱顶,开展细致而全面的检查作业。”穿戴防护用具的过程中,东生瑞告诉记者。

“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作业!”14时30分,对讲机里传来现场防护员杜猛的指令。6名桥隧工接续上桥,开始检修作业。一上桥,强劲的风扑面而来。大伙儿绑好安全带后,穿过检查通道,踏着10厘米宽的桥梁检查梯,沿两侧分别走上桥拱开始检查。

桥拱顶端最高处距离江面约112米,高差相当于40层楼。桥隧工们一会儿攀登,一会儿探头,一会儿蹲身,仔细查看桥拱的每条焊缝是否完好。“我第一次上拱的时候,根本不敢往下看,看着水面就会有眩晕感,双腿也会不由自主地哆嗦,检查一次下来,浑身都是汗,一半是热的,一半是吓得。”张进对于自己第一次上桥巡检的经历记忆犹新,如今的他早已克服恐高心理,上拱下拱都很麻利。

15时20分,桥拱检查作业结束,他们开始下桥,对桥面设备进行检查。藏木特大桥的桥身遍布着46000余个螺栓,在列车长期的重压和风霜雨雪的洗礼下,哪怕1毫米的裂纹、1个螺栓的锈蚀松动,都会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加查路桥维修工区的职工们每个月要对这些螺栓一个不落地检查、复紧一遍。

“轻敲细听,如果有破响声就是有裂纹,如果是清脆的声音就代表安全。”“发现问题要用油漆做好标记,以便及时更换……”下到桥面,马不停蹄地到达各自的作业位置,大家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东生瑞的强调声。桥面上,他们两人一组,手持检查锤不断重复着踮脚、仰头、弯腰、半蹲等动作,用“敲、看、听”等方法,判断螺栓是否松动锈蚀,并随时拿出扳手进行复紧。要将46000颗螺栓以及螺栓固定的部件全面检查一遍,大概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

藏木特大桥横跨雅江,江岸两侧高山竦峙,形成了“两隧夹一桥”的独特景观。检修大桥的同时,检查路桥维修工区的职工们还要兼顾隧道的检查维护。此外,他们还要时常爬上隧道所在的山体,检查拦石网的牢固情况,有没有土壤滑坡的迹象,有没有松动的石块,有没有聚水的沟洼……

傍晚时分,加查路桥维修工区的职工们完成任务返回工区。他们身后,一列由林芝开往拉萨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钻出隧道,驶上大桥,又钻入另一头的隧道,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2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尕玛多吉、傅强 通讯员周悦翔、马生明、拉巴次仁)


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尕玛多吉、傅强 通讯员周悦翔、马生明、拉巴次仁
责编:邢妍妍
编辑:朱晓帆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