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就要到来,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了吗?
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制2025”
机器人技术的作用
昨天
中国于 2015 年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 2025”计划,旨在将中国定位为先进制造业的领导者,涵盖十大战略领域,包括机器人技术(下图中位列第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所针对的十大领域也遭遇了不少批评,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海因茨学院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李·布兰斯特特 (Lee Branstetter)就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生产率、研发支出、专利和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或者,就像彭博社最近的一篇文章《近 10 年后,中国的‘制造 2025’成功了》中提到的那样。彭博社列举了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半导体生产、5G、商业航空、造船、人工智能 (AI)、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成功,其中许多在 2015-2025 年的十年间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中国仍在努力推进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和医学领域的进步,以及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如修建大坝和开垦大片沙漠。更不用说这个大问题了,它的‘一带一路’计划。
2024 年即将结束,世界上还有谁能承担如此大胆的国家计划?没有人!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喜欢说,他的人民在承担如此庞大的项目时处于最佳状态。或者,用他的话说:“唯一的硬道理就是发展。”也许他是对的。他于 1997 年去世,那时距离“中国制造 2025”启动其庞大工程还有十二年。
自动化机床和机器人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重点列表中位列第二(见图表),是中国最看重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有望实现从低质量产品向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转变,使中国成为高科技制造业的全球领先者。
发达国家似乎并不急于让中国达到如此崇高的水平。它可以继续生产数不清的芭比娃娃,或以每部 4 美元的价格组装大量价值 700 美元的 iPhone,但你不敢妄想成为高科技制造业的领导者,而这正是“中国制造 2025”的真正目的。
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和部署的国产机器人和机器人驱动的自动化是成功的关键。工业机器人被公认为中国实现成为高科技制造国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增长缓慢、工资停滞或下降以及经济前景暗淡)的关键要素。日本和韩国勉强逃脱了陷阱。中国难道不应该成为下一个成功的东亚国家吗?随着“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工业机器人在中国获得了比其他任何制造技术都要多的政治支持和公众关注。
摸着石头过河
关于打造中国本土机器人能力,“中国制造2025”(2015年宣布)是政府自“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关于机器人技术的规划之一,其标题为“十二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规划”。两年后(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买家,现在仍然是。随后,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随后,习近平发表了著名的“机器人革命”讲话,使国家领导人成为机器人革命最重要的推动者,从而为强大的融资选择打开了闸门。
一年后的2015年,《中国制造2025》出炉,之后又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再之后又出台《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3),规划产业发展蓝图。数十年的过程,犹如邓小平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借助工业机器人重回商业舞台
如今:中国机器人崛起
凭借来自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数十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财政支持和拨款,以及低成本贷款和中国国有企业的援助,“中国制造 2025”(2013 年至 2024 年)成功建立了一个可靠的机器人行业,并因此建立了 10 家高质量的协作机器人制造商。总体而言,中国本土机器人品牌目前占中国所有机器人销售和部署的 35%,高于 2015 年的 15%,但距离目标(但不切实际)70% 还相去甚远,但它们越来越受欢迎!最大的三个品牌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埃斯顿自动化和埃夫特智能装备。
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可以归因于成本竞争力、创新和政府对国内供应商的优惠政策。这些品牌不仅相互竞争,还与知名的国际机器人公司竞争。新松、埃斯顿和埃夫特等国内制造商通过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并满足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需求,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并购活动和国际合作为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埃斯顿而言,该公司已经收购了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机器人技术。此外,家电制造商美的还以 50 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明星企业库卡。
要想将市场份额提升到目前的 35% 以上,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市场,已经部署了 170 多万台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中国蓝皮书称,中国有 150 多万家工厂和 200 多万个仓库,其中绝大多数仍未实现自动化。
202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34.2 亿美元,出货量为 26.64 万台,预计到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2.6%。
随着各行各业寻求实现生产线现代化以提高效率和缓解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集成的进步,中国机器人制造商生产智能、高精度机器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生产力。
“这项雄心勃勃的国家计划旨在重组中国的工业,使其在自动化、微芯片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具有竞争力,而推动这项计划的不仅仅是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相反,这种推动力也来自下层:来自中国各地的企业和城市,他们知道他们必须现代化,否则就会灭亡。”——李源,《纽约时报》。
引擎盖下的麻烦
尽管“中国制造2025”在打造优质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方面大胆尝试,但仍有一个巨大的战场需要征服:引擎盖下,机器人 70% 的成本都在这里。
机器人的引擎盖下,机器人的执行器、伺服器、减速器、关节和电缆都位于其中,正是这一点让日本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使其成为精密机器人部件的领头羊。而正是在机器人引擎盖下,中国计划打破日本长期以来的零部件垄断,目前日本占据了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70% 以上的份额。
“我们的目标是将国产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面板的市场份额提高到30%以上,”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曲先明表示。该委员会为政府提供制造业升级计划咨询。
中国挑战外国机器人零部件垄断 75% 的市场份额
对“中国制造2025”的惧与恨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好报也无过,而“中国制造2025”得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崇,尤其是美国,而美国很可能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潜在市场。
2018 年,世界对中国打出了恐惧牌,此后,中国撤回了对“中国制造 2025”的大部分宣传。当时谨慎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该计划仍在全力推进——不过是秘密进行的。
电动汽车的生产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中国向电动汽车制造商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市场。许多外国担心比亚迪 2.7 万美元的高品质电动汽车会大量运往美国,而美国本土的电动汽车根本无法与时尚的比亚迪相媲美,美国人很可能会愿意以 2.7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这款汽车。
中国机器人自主研发之路
未来
近十年来,中国在部署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也暴露出重大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决定其技术和产业战略的未来效力。
尽管机器人部署数量激增,但实现机器人技术的自给自足仍很困难。“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将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提高到80%,核心零部件产量提高到70%。
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应该列在明天的待办事项清单上。外国机器人制造商仍然控制着大约 70% 的市场。这凸显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尤其是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和控制器等关键部件。
“中国制造2025”背后的努力堪称典范。它清楚地表明,中国确实有能力实现机器人技术的自给自足。
然而,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卓越成就,而 2015 年启动该项目时,中国还未意识到这一点,现在,中国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结合,这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如果没有“中国制造 2025”,这一切都超出了中国的能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