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枝相求,同声相应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她们勇于在惊涛骇浪中扎实自己
她们敢于在万里海疆中沉淀本心
本期国奖专访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
侯佳一、李雅琦、欧阳百惠
让我们一起探寻她们的故事
聆听她们为时代作注的声音
侯佳一:卓越至佳,一心求是
侯佳一,2023级教育学专业。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2023-2024专业成绩第二名,综合测评第一名;荣获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白鸽青协志愿者之星称号。
主持一项校级本基课题《新高考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科学兴趣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参与一项国家级课题;参与两项省部级课题;参与一项学工课题;获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创业竞赛省级铜奖;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强国,青年担当”寒假返乡调研,获优秀结项。
现任白鸽青协基础教育中心主任、23级教育3班心理委员。
志愿服务时长达245.5小时,广泛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主责白鸽青协志愿开放月·春日游园会活动,进行人员统筹与策划安排;曾赴河北省尚义县新兴街小学进行暑期支教;师英爱心社成员。
加入教育学部爱的开始辩论队,期间参加海纳杯、熙言杯和风云杯,曾在海纳杯中获得两场最佳辩手;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国旗护卫者,参与运动会开幕式升旗,七一升旗;在129合唱比赛中获得团队“时代新声奖”。
Q1:首先恭喜师姐获得国奖!请问师姐在准备国奖答辩时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哪些特别难忘的时刻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呢?
准备答辩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但由于我比较喜欢写年终总结,因此短暂的时间并没有太过于限制我。接到通知后,我迅速地梳理了一下过去一年所做的事情。当我翻看到修改了n多版本的申报书时,会产生“我的天,我当时是怎么撑过来的”这样的感受。当然也有很有趣的时刻,比如我在制作PPT时翻阅了包括海纳杯、熙言杯和风云杯在内的多个辩论赛活动的照片,不仅有我和朋友们在正赛结束后的合影,还捕捉到了我们在模拟辩论时不大装扮自己的瞬间。这些瞬间让我感到很真实、很辛苦,也让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做了很多处于考评体系之外的、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它们是在精神上滋养我的,让我感到生活有趣的宝贵经历。总之,准备答辩的心路历程,就像是写了一部大一回忆录,我能够感受到今年的自己与去年的自己在心境上的变化。总体而言,幸福感超过了遇到困难时的焦虑。
我觉得欣赏其他国奖候选人的答辩过程真的很难忘。高年级优秀的师兄师姐们在大学二、三年级取得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且质量更高的成就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相信这能够为我未来取得新的突破提供一些指向性的引导和激励。
Q1:师姐在专业课程上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吗?
由于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只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我自己喜欢的方法——思维导图。它不仅是梳理基础知识的工具,还可作为拓展内容的框架。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课堂,这些内容一方面能够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在期末复习时更加省力。除此之外,拓展学习也非常重要,对待自己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发展。比如我在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时,喜欢在B站上找一些相关视频;在复习教育统计学时,我也会选择B站上更难一些的心理统计学相关视频来学习。这些资源让我在学习那些相对枯燥且难以理解的知识时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活力。
Q2:我们了解到师姐不仅在专业课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还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请问师姐在这些科研课题中有哪些收获呢?
科研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同时会“敦促”我们去学习一些新的、在传统的课堂上没有办法学到的技能。比如做量化研究要会用SPSS,制图要掌握Origin,这些技能需要我们通过B站大学或者一些公众号自学。除此之外,积极参与师门的组会也是非常棒的学习途径,组会上会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交流分享自己的科研课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科研的方向,还可以从微观上了解到做科研的基本思路。这些东西也许不能立即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研究能力,但将来遇到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会突然想到:“哎,这个方法之前听过,可以用在这里。”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非常实用。
社会实践
Q1:师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志愿活动上,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在去年九月加入白鸽青协,参与了两个重要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一个是基础教育中心创可乐项目,在其“悦读成长计划”服务活动中,我负责为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制作导读视频。从写脚本到找素材,再到最后的视频剪辑和配音,每期都需要投入至少30多个小时。我把对书籍的理解,以及我对这个志愿服务项目的认识都融入到了视频中,希望那些素未谋面的小朋友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我的真诚与热情。这种志愿服务看似细碎,却充满了细腻与温情。此外,我还承担了本学期白鸽青协公益月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它让我感受到为一线志愿者保驾护航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被人信赖真的是一件令人非常幸福和满足的事情。
Q1:师姐对未来有哪些规划和期待呢?
我对未来的规划主要集中在学业和科研领域。步入大二之后,课程的重心逐渐向专业核心课程转移,这无疑需要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力。至于科研方面,我认为无论是本基项目还是小型调研,它们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以我个人为例,我将来一定会面临硕士学位的多个方向的选择,因此我需要综合考量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科研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可以作为我与学术双向奔赴的一个过程,能够帮助我迅速筛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样,多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切实地成长、有所收获。
Q2:请问师姐有没有什么寄语或建议想要给师弟师妹们呢?
送给大家一句我一直标注在手机屏保的话吧:食甘寝宁,守心明性。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有时真的无需觉得自己有所欠缺。如果真的在某个领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希望大家在四年之后回头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这样的一段无法重来的宝贵的岁月。最后,我想建议的是,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我把“食甘寝宁”放在前面,并不是认为精神层面的追求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切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在追求梦想时,我们首先要确保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李雅琦,2022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2023-2024专业成绩排名第六,综合测评排名第二。思想积极向上,始终向党组织靠拢,于20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
主持校级本基课题《乡镇中小学美育发展问题及措施研究》,学术科技作品《亚文化视角下青春文学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十二届“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参与一项国家级创业项目,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挑战杯”竞赛北京赛区铜奖。
曾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生会新媒体中心干事、团委社团部干事和白鸽绿色环保中心干事,现任木铎手语社办公室主任。
社会实践
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参与白鸽青协衣药纸项目、木铎手语社舒耘项目、红会海军医院导引、鹤童驿站、“回声计划”孤独症儿童家庭喘息日志愿活动,曾获志愿者之星;参加教育学部“家乡教育这十年”寒假返乡调研活动、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寒假返乡调研活动;连续两年前往河北南皮进行支教,均结项获得二等奖;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一起云支教“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Q1:首先祝贺师姐荣获今年的国家奖学金!请问师姐得知自己获得国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其实我去参加评选的初心只是为了向大家学习,但没想到今年乘着国奖名额扩大的东风,我也幸运地获得了国奖。所以一方面,我非常惊讶,因为在答辩过程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表现出色、有独立见解的同学。另一方面,我感到无比喜悦,因为国家奖学金是对过去半年来我的努力的正面肯定。
Q2:请问师姐对于国奖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获得国奖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与影响?
国奖其实就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激励。大一时我主要是在成绩方面有所欠缺,经过大二一年的付出,我就获得了这种正向的激励。在接下来的学年,我会继续努力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习科研
Q1:师姐在学业成绩方面都表现出色,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的?
我的初心只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每个阶段都要比上一个阶段更加优秀。算不上有很细致的规划,只是有向上的想法。我在大一的时候会去不断地尝试,在学生会、志愿活动以及学业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到了大二就想突破自己,在科研竞赛,文体活动和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进行了挑战,然后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反思。比如大一时,我的学业成绩可能并不是特别突出,我会进行总结反思,接着在大二进行提升改进。大一大二在我看来是一个扩展的过程,对于大三,我目前的规划是缩小一下投入的范围,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爱的领域,继续寻找答案。
Q2:我们注意到师姐在科研竞赛中主持了多个关于青少年及儿童发展的项目,是什么促使您选择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经历?
因为我们都是刚从青少年时期过渡而来,所以对这个阶段的问题是较为熟悉的。我选择的这些领域,都是我曾经遇到过,或是看别人遇到过的问题。比如我参与的关于青春文学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项目,青春文学的受众是青少年,它的题材很广泛,内容却良莠不齐。初高中的我也会读这些书,有时我也会想,这些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现在我会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某一本书或这一类书的讨论,这就进一步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些书究竟会给正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怀着这样的疑问,我聚焦这个选题,希望它能引导青少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提起难忘的经历,还是以这个项目为例,与访谈者进行对话的过程让我非常难忘。有很多人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找到我们,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见解,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灵感。正是这些反馈证明了我们的选题是有价值的,我也十分感动,其实与人对话交流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社会实践
Q1:师姐在假期中多次参加专题调研社会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请问师姐参加这些调研实践活动的初心是什么?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又有哪些收获呢?
一开始在学习教育学专业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是一个理论性强,根植在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专业,如果不结合实践来看的话,可能会云里雾里的。所以我想把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且,在大学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对教育的体验都是独特的。所以我的初心就是想深入到社会中,去探索教育的多样性、去了解别人所接触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想法也激励我去参加暑期支教和社会调研。此外,我们所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科研领域,这不仅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也使我的假期生活更加有意义。
收获有很多。首先,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了大量宝贵的信息。比如暑假时我前往我们省份的一所学校参加支教活动,虽然都在同一个省份之内,但我却能深刻感受到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差异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仿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面,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且难忘的。其次,不同于学生时代以学习者的身份进入学校,这次我们以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再次深入学校,得以窥见学校管理的更高层模式,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大家能接触的人是有限的。但在调研实践中,我们有幸结识了来自不同院系、不同背景的人,这不仅扩展了我的朋友圈,也让我有机会与更多有同样思考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Q2:师姐在课余生活热心志愿,请问师姐是如何看待志愿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的?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对于志愿应当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从小到大,由于生活环境,我感觉我的生活经历非常不足。志愿活动其实是我们深入生活、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有机会还是要多参与一些志愿活动。我参与的活动既包括针对我们学校同学的,例如环保活动,也涵盖了面向老年人和有障碍儿童的社会服务,这些群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与他们交流不多,但通过志愿服务,我得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训练方式以及社会机构提供的支持。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温馨的时刻,老人和孩子们都非常热情,给予了我许多积极的反馈。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能够参与志愿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棒的放松的方式。
Q1:国奖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师姐对未来生活有哪些规划,对自己有什么期待吗?
总体的规划还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反思过去短板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我目前的打算就是上好每一门专业课,这学期接下来的专业课都是非常有深度和意义的一些课程,我会努力地结合我的生活经验与实践去上好每一门课,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在社会工作和科研活动这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Q2:感谢师姐今天的精彩分享!采访的最后,师姐能否向师弟师妹们留下一句鼓励的话语或宝贵的建议呢?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相信自己。借用我答辩时的话就是“拥抱未知,履践致远”。大一大二是充满了机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去突破自己、去探索自己没有尝试过、或是觉得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多事情其实没那么难,勇敢一些就好了。
欧阳百惠,2021级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公费师范)专业。辅修法学学士学位。学业成绩以及综合测评连续两年专业第一(其中综合测评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现选择本研衔接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曾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一等京师奖学金、获得一次优秀公费师范生奖、优秀团员奖。
主持完成一项校级本基课题、一项市级本基课题《基于CRA教学策略的数学学习障碍儿童辅助教学程序设计与开发——以100以内加减法运算为例》、参与一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三生万卷”生命教育工作室》,参与挑战杯、“京彩大创”等竞赛。在第三届“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循证教育教学比赛中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均获二等奖。
曾参与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部寒假返乡调研等社会实践。曾参与教育学部啦啦操队。曾担任成人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助理。
Q1:首先恭喜师姐获得国奖!请问师姐在准备国奖答辩时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哪些特别难忘的时刻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呢?
首先,能够荣幸获得国奖,我是非常惊喜和高兴的,因为这其实是我第二次获得国奖。所以在我知道我有资格评选的时候,我非常高兴,但同时也非常有压力。因为我觉得第二次的国奖会更不容易获得,因为大家对我的期待也更高。但是最后能够获得,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还是非常荣幸的。在准备答辩的时候,我比较紧张,但感觉很充实,因为刚开始准备的时候会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但是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梳理了自己大三这一年的收获与感悟,信心也在逐步积累。关于难忘的时刻,我觉得是在答辩的时候,我在上场前看见前几位同学他们的展示,感觉他们准备得非常全面,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我也会更加担心自己的展示。但当我真正站在讲台上讲述我的收获和经历时,那时我也就完全放松下来了,因为我觉得能够有资格去参评这样的荣誉,不管最后能不能得到,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同时我继续学习的决心也得到了坚定。
Q1:师姐在专业课程上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吗?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听课。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都非常优秀,不管是讲怎样的知识点,我觉得能听一听都会有额外的收获。在课后对课上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总结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等来梳理一下整个课程的逻辑和框架。因为每节课讲的东西是比较零散的,我们最好能够把握课程的整体逻辑进行梳理,这样更好理解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的具体的知识点,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因为我自己辅修法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有很多知识其实不是说硬记就能记住,最好还是通过案例来加深记忆。对于考试而言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前安排时间复习。我会根据考试的顺序来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从期中周之后就已经开始安排复习了,尤其一些可能要背的内容比较多的课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课程作业要提前做。比如期中会有一些要交课程论文的作业,可以在前面几周有空闲的时候就去完成,这样在特定的时间就不会压力很大。
Q2:我们了解到师姐除了在本专业中的学习非常优秀,同时还选择辅修了法学学士学位,请问是什么原因让师姐做出这个选择的呢?师姐又是如何平衡本专业与辅修专业的学习呢?
首先它能够跟我自己的本专业好结合,因为我觉得在教育领域当中,法律它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法律保障对一些特殊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除此之外, 学习法律的同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也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比如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事件,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我觉得法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而且学了不会后悔,所以我就做出了这个选择。在平衡本专业与辅修专业的学习上,因为法学的专业课程比较多,我会事先安排好每一学期,哪一时间段上什么课,和课程的数量等,尽量避免冲突同时也能在一学期内尽量多上一些课。但是这个课程量不要太多,在自己适合的课程量当中安排自己这一学期的学习即可。我也会适当地跨选一些辅修的课程。除此之外,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认真回顾总结两个专业老师讲过的内容,尤其对于辅修,虽然没有主修课重要,但是也不能掉链子或者过于重视,都会影响到主修专业的学习。总之就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Q3:师姐在课余参加了许多科研竞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科研竞赛中,师姐有什么经验与感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科研竞赛是一个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成功地去做一项科研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首先,因为每个项目他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能力能完成的,它可能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比如一些文字工作,美工任务等,需要大家互相补充,共同思考才能把项目打造得更好。其次,创新思维我觉得是需要能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创新。灵活变通。科研竞赛其实是有一定创造性的和挑战性的。所以我们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科研竞赛还是能够收获很多。不管结果怎么样,本身参与其中就已经能收获不少东西了。
Q1:师姐在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历。师姐愿意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学生工作与个人生活吗?
我觉得学生工作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其实也有很多师弟师妹会因为学生工作而影响到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学习。我觉得学生工作虽然提供了很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觉得还是需要去协调好二者。对我而言,学生工作的“适量”是很重要的。我是会根据自己这学期的学业和这种工作计划去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比如这一学期课程量比较重的话,那我就会适当地少做一些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方面,社会实践会有特定的主题,比如说支教、返乡调研等。那我就会选择和我专业或个人兴趣相关的项目,这样既能为我的个人提升助力,同时做起来就不会觉得很累。我觉得对于自己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更重要的还是要跟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保持自己良好的这种身体状态和心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去做一些提升自己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
Q1:国奖既是一次对过去的总结,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请问师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期待与规划呢?
我现在处于大四阶段,而且我是师范生,赶上了很好的政策,就是本研衔接,那我也选择了本研衔接,还会在未来进行两年的专硕研究生的学习。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我可能会想要继续深入特殊教育领域的学习,对数学障碍的干预和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找更创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未来是要去当一名老师,我也希望在未来学习当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成为一名更加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在未来进入一线工作的时候,为更多的特殊学生的成长做出贡献。
Q2:在采访的最后,请问师姐有什么寄语给教育学部的师弟师妹们呢?
我觉得师弟师妹们的未来是很光明的。首先要保持对专业领域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学习,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远。其次要勇于挑战自己,大学的环境其实有很多挑战,要敢于去接受这种挑战,尝试不同的事物,不怕失败,利用每一次的挑战和失败去克服困难,让自己成长。最后就是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朋友,老师多多寻求帮助,慢慢克服这些困难。要对生活保持希望,相信自己。
她们立如青松,行于群峰
字句间都是对信念的坚守
世上难有一帆风顺
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
但我们的职责在于平整土地
而非焦虑时光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愿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
都能无惧风雨,踏浪前行
END
采访丨王佳璐 刘芮伶 郭源哲
文案丨王佳璐 刘芮伶 郭源哲
编辑丨王佳璐
责编丨汪照昆 崔晰然 李芙蓉
审核丨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