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有“节后 emo”?
3个科学原因
你的身体在“倒时差”
假期熬夜刷剧、睡到中午,生物钟被打乱,身体像从“欧洲时区”突然切回“北京时间”,大脑和内脏器官都会懵圈——这就是为什么你白天犯困、晚上失眠。
大脑启动了“痛苦预测模式”
想到堆积的邮件、领导的脸色、早晚高峰的地铁,大脑会自动放大痛苦感(心理学称“预期性焦虑”),其实真实压力可能只有想象中的60%。
快乐激素“断供”了
假期多巴胺分泌旺盛(旅游/ 聚会/追剧),回归工作后刺激减少,就像手机从5G切回3G网速,情绪自然会“卡顿”。
二、5 个亲测有效的调整妙招
提前给身体“调频”
✅ 开工前2天:每天早睡/早起20分钟(比突然早起2小时容易得多!)。
✅ 早餐吃鸡蛋/燕麦:蛋白质+慢碳组合能稳定血糖,减少焦躁感。
给大脑“脱敏”工作压力
开工第1天必做3件事
① 换上白衣,恢复办公氛围(环境有序=心情可控)
② 列待办清单后删掉50%(区分“必须做”和“我以为该做”)
③ 选1件最简单的事完成(比如打开工作站完善一份病历),重启成就感。
设计“上班小确幸”奖励机制
通勤路上听喜欢的播客/有声书;午休时散步10分钟+买杯爱喝的饮品;下班后安排一件期待的事(追新剧/约饭),让工作日也有盼头。
用身体带动情绪
焦虑时立刻做:双手用力握拳5秒→突 然松开(重复3次),快速缓解紧张。
下班后跳10分钟“魔性舞蹈”(比如《科目三》),肢体放开后情绪也会变轻松。
和同事建立“战友联盟”
主动分享假期趣事+吐槽收假痛苦(心理学“社会认同”原理:发现大家都一样,压力瞬间减半);约饭时讨论:“开工后最想吐槽/最期待什么?”(幽默化解焦虑)。
三、特别提醒
这3件事千万别做!
报复性熬夜
越睡不够越烦躁。
第一天就加班到深夜
透支精力会恶性循环。
反复想“要是能一直放假多好”
比较现实和幻想会加剧失落感。
❤『最后的小鼓励』❤
研究发现,80%的人会在复工3天内自然恢复状态。就像跑步刚开始的200米会喘,坚持过“心理缺氧期”,你的专注力和效率就会悄悄回来啦!
图片源于网络
监 制:易伟国、曹继华
主 编:程 磊
责任编辑:董海亮
值班编辑:郭 静
来 源:特勤科
供 稿:李 静、高博宇
投稿邮箱:8675668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