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更新|中秋快乐!

文摘   2024-09-17 20:02   英国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一个承载了千年团圆和思念的日子。它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之情,祈盼丰产、幸福,成为丰硕多彩、弥足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的诸多传统习俗都带着古老而温馨的节日气息。


吃月饼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制作月饼的原料和工艺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包括面粉、豆沙、莲蓉、枣泥、核桃、杏仁等馅料,外面包裹着薄薄的面皮。制作时通常需要将馅料和面皮包裹在一起,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最后烘烤而成。

赏月



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兔儿爷



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人们将“兔儿爷”请出来,奉上瓜果月饼祭拜,祭拜完后的“兔儿爷”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新的“兔儿爷”再被请进家。据说这一习俗始于明代晚期并沿袭多年。泥塑北京“兔儿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早时间老北京的传统中秋节,可不只是品月饼、赏月亮,还要祭拜“兔儿爷”。祭拜“兔儿爷”寄托了旧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寓意事业兴盛;“坐葫芦兔儿爷”,“葫芦”与“福禄”同音,寓意福禄双全。




不过,今年的中秋节,尤其对于江浙沪地区的朋友们来说,可能会有些与众不同。台风“贝碧佳”高调来访,可能对大家的出行和假期安排造成影响。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出。祝愿你们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中秋节。


不管风雨如何,团圆的心情依然不变。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们今年中秋的特别故事、庆祝方式,或者你家乡的独特中秋习俗。


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深影字幕组
深影字幕组是深影论坛旗下的非盈利翻译小组,以翻译欧洲的文艺电影为其特色,期间也翻译过多部优秀的印度电影和美国商业大片。另外,字幕组也从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电视剧的字幕翻译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