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的火热,可以被视为中国设计在与世界文化的频繁互动后,向传统文化的再一次“回归”,也是与当代文化更加深刻的交融演变。在本篇章,WWD CHINA 通过与各地时装、设计师协会的对话,共同探讨新中式如何成为一种当代精神品格的表达,又如何链接千百年来共同的文化记忆。
如中宝协钻石分会副会长、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姚华镔所说:“在每一个阶段,对美、艺术和时尚的表达肯定是此时此地所有人的一种集体意识,或者集体潜意识,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价值取向在视觉上的表达。每个时期都会有这样的表达,因此自然会出现一个范式。”而新中式正是如此。郑州市服装协会秘书长贺荣也认为:“设计师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塑造了‘新中式’美学的不同阶段的版本内涵,引导和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在审美需求,形成了新的时尚风潮和文化回归现象。”
谈及新中式美学在当下的兴起,“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是时尚行业协会代表最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虽然这种现象被多数人认为是一种新的趋势,但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杨晓东认为,这一点对国人来说,在历史和现在都是相同的,他向我们表示,“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服装从建国起就走了完全西化的道路,从服装产业的工业化到消费者对于西方时尚的追逐。当我们走上服装强国之路的时候,我们产业和我们的产品都需要从本国的丰厚文化土壤中汲取灵感,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文化因子,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源泉。所以不管是产业端还是消费端,国风服饰开始形成潮流,这是时代使然,也必然会影响深远。”
在这基础之上,新中式美学也体现出从消费者到设计师的对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认为:“服装是设计师灵感的表达方式,也是消费者个性与态度的传递载体。如今的年轻人对新中式的认同度显著提升,不再仅仅满足于追随西方时尚,而是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有归属感的元素和设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贺荣也提到:“服装行业‘新中式’的兴起与发展,来源于中国服装设计师群体对本土文化的深层自信与深刻诠释,是对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多元化理解与个性化表达。”
而对比过往的“中国风”设计,这种多元化也显得越发引人注目,姚华镔对我们分享道:“在之前的国潮、东方主义等趋势中,你会发现大家的方向比较相似,比较集中在某个方向上,目前它更加多元化,我认为这与现在这一代人的观点相符,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经历有关。”
与此同时,“文化自信”带来的并非固步自封,而是海纳百川,如潘明所言,新中式反映出中国新世代的“全球化视野,包容性显著增强”,“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包容度,这其实本质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新中式美学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这种兼容并蓄的风格和态度,也反映在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中。”
此外,新中式也是当代中国人“向内观”的一种体现,姚华镔认为:“中国新世代更自在、更关注自己。以前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会比较在意外部,更加注重环境和家庭。如今大家更加关注自己,这几年你会看到,大家似乎都有向内求的渴望或者追求。这种情况逐渐增多,这也会影响大家对于美的表达。新中式既有向外表达,又有向内连接的意涵。”
李以希则把新中式称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选择”——现在消费者购买一件衣服不仅仅是看它的外观好坏,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们的情绪价值,这件衣服传达的是什么,比如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像是服装上代表福的图腾,这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这种向内连接的追求,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也早已深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回归生命本源、与自然共生的宏观价值取向。
贺荣认为:“新中式风格发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所运用的每个文化符号都曾是时代的‘最时尚’元素。以现代手法,将历史‘时尚’与‘现代’时尚’无缝衔接,将民族特色融入时代审美,形成独特魅力符号与文化表达,烙印了独属于中国服装的视觉识别标志。”
在这其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传统观念已在新中式美学中得到了丰富的呈现。当被问及新中式背后链接传统与当代的社会价值共性和文化系统时,潘明认为“自农耕社会延续而来的亲近自然,柔和共生的东方文化”是其中之一,他表示:“桑蚕、棉麻等衣料自古以来的运用,展现着农耕文化的智慧与能量,也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始终如一的愿望。同时,亦与如今世界主流的可持续趋势相契合,爱护自然与地球生命的延续,这是新中式文化的必行之路。”
李以希也提到:“现在的设计师非常积极地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运用到了设计中,通过这种设计作品向消费者传达了我们的生活态度。”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寻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母题。如贺荣所说:“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对于价值体系有着繁杂研究,追根究底,是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尤其在传统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对于‘生命’的关注和表达绵延数千年。”
姚华镔对此表示:“我认为从古代延续到现在的中国式审美,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非常注重外在与内在的结合,我们也经常听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禅等概念,让我们获得内在的宁静,我认为这是很东方,很中国的。因此,生命美学可以作为一种中国美学表达的范式,生命的美是就让生命活出它原本的样子。”
潘明也认为:“中国文化离不开哲学,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始终延续。从儒法墨三流到中国近代哲学,理智与情感的探索,表附与内在的会通,无一不基于生命这一本源。如今的新中式设计常见一些象征吉祥、幸福、长寿的传统符号,更是中国人始终如一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
但是,新中式背后链接传统与当代的社会价值共性和文化系统,对多数人来说,或许还处于一种无意识感知和表达的阶段,杨晓东认为:“就目前产业来讲,这个系统的构建还尚需时日。这个文化系统的建立不仅仅来自行业自身的有意识构建,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比如社会学、民族学、卫生学等,但我相信,以文化为引领的国风服饰一定会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大家会共同完成这一系统工程。”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