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旅行   2024-12-21 09:01   北京  

传统

节气

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的“至”指的是极致,自此起,太阳在南半球触底后转而北归,气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同时,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既是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 · 简介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确定的时间很早。它的特点也很明显,“十一月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分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阴曲阳伸,冬至阴至极,所以蚯蚓感阴而蜷缩起来;麋和鹿虽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角后生,所以为阴,冬至阴至极而衰,麋感阴气衰退而解角;冬至后阳光回归,泉水内部能在封冻的冰层下面隔绝空气中的严寒,但阳光确能透过冰层给内部泉水带来热能,所以泉水能在冰封之下温润流淌。


传统

节气




冬至 · 习俗




冬至

冬至自古以来就是很重要的节气。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开始上升,是个吉祥的好日子,甚至在汉初以前,冬至还被定为一年的开端,也就是当时的新年,如同当今的春节,值得庆贺。

01 画九

明代出现了 "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02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03 吃饺子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传统

节气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
介绍玉渊潭公园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特色景观、游园资讯、文化活动、服务指南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