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叹流年,大可酌光影。
2024年11月21日(周四),大可不必观影团为太原影迷带来了《好东西》的导演专场。
在映后交流环节,导演邵艺辉、制片人叶婷以及嘉宾主持宋甲与现场观众亲切交流,分享幕后精彩故事。本文为映后交流的实录整理。
影迷
我看您这部电影。感觉有很多自传痕迹,比如说艺辉小学,王茉莉小时候写日记,包括您之前在访谈里也说过您喜欢胡编乱造,还有抽烟问题以及金斯伯格大法官等女性主义话题。我想问一下您的创作契机是怎么样的?您当初就是想做一部很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吗?
邵艺辉
我没有想把自己融合进去太多。我第一部作品是《爱情神话》,那时候我刻意想离我自己远一点。
到了我写第二部,就是《爱情神话》拍完的时候,2022年,大家整体氛围都有点消沉。疫情期间却涌现了很多邻居之间的互帮互助。在上海,我们邻居之间会送药、送吃的,给彼此都帮助很大,我对此感触很深,我觉得我们当时就是会仰仗这些离我们最近的陌生人的温暖和善意,彼此团结。这个契机,我觉得让很多人都跟自己身边的邻居熟络起来,我就也把她俩铁梅和小叶设置成了邻居。
另外,写自己身上的事儿,这是你最快能想到的。包括铁梅写公众号,写了文章又被网暴,这就跟我之前很像。虽然我那个也不算太网暴,但是这些的确跟我比较近,也是容易想到的。其实我现在都发愁我之后该写什么呢,因为我自己的人生素材也有限。
影迷
您和贾樟柯在我们心中都是很有天赋的山西的导演。前两天他在路演的时候提到你去他办公室聊一些东西,我想问一下今天您有什么话跟贾导说吗?
邵艺辉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就看了贾导的《小武》,特别受震撼。因为那个时候我看的很多电影都是一些所谓的大片、商业片,或者是那种故事性比较强的。当时看文艺片也不多,以国外大师的为主。我觉得中国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武》,当时他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们的确都是山西人,我觉得可能我去考电影学院也有这个因素。他27岁拍的《小武》,简直是天才级的导演。这样非常有才华的前辈特别鼓舞我。我也真的一直很崇拜贾导,包括他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创作,坚持很多东西没有妥协,到现在的《风流一代》。正好明天(11月22日)也要公映。我们现在市场这么冷,我觉得都挺难的,希望大家也要去看《风流一代》,尤其是我们山西老乡更要支持。
宋甲
以观众的角度去看,电影人在银幕内外的这种互动,不同代导演之间的这种互动,是一种非常有趣味的映照。因此看到这个片子,我们是很满足的。也欢迎叶老师,欢迎邵导演能够来平遥电影展。
邵艺辉
欢迎欢迎,山西人不弃山西人。
影迷
我看您的电影有一些地方非常打动我。女性主义并不是说看过就是几本上野千鹤子的书,而是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比如女性的互帮互助,或者是一些自然流露的独立的思想。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在电影中去处理这些东西的?
邵艺辉
我觉得现在的女性,不管是 20多岁、30多岁,哪怕40多岁,都还是在学习女性主义的路上。而我们过去所接受的传统的刻板印象等,对人塑造和规训的影响其实会很大。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厌女的部分,而且都在克服。包括我自己过去写的小说,我觉得里面也有厌女的元素。我们需要成长,成长就是会否定过去的自己,这也很正常。当然,我也很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宽容的去看待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历史,因为正常的人他就是会更新和代谢的。
具体到如何把这些放到作品中,怎么说呢,我看现在也有人说,你是不是先想有什么热点话题,然后再把它放到故事里?这么想就很难写出一个流畅的故事,而且所谓的热点话题其实很容易过时。女性主义这种话题,它在国外也不是热点。从波伏娃写《第二性》,到电影里面出现的书很多都是90年代就出版的。那它就不算一个热点,只能说它是一个一直以来的,大家都会去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具体怎么写进去,我还是以故事和人物为主的。我只是在想我该怎么编一个好玩的故事。包括那两个男性在雄竞。我就是觉得那样用女性主义知识去比拼,很好玩,是一种我自己的恶作剧的心态。我就是既嘲讽自己,又调侃别人,这就是我的创作习惯。
宋甲
我看了《好东西》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我猜想邵艺辉导演在创作这个片子的时候,她可能是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我们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会觉得非常清爽,非常舒服,很难得看到这样好看的一部片。
邵艺辉
创作的时候也并不轻松,叶婷老师比较了解,因为我这三年创作的时候,她都一直在陪伴着我。
宋甲
叶婷老师也是《爱情神话》的制片人。
邵艺辉
这两部都是。她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亲密的战友,是欣赏我的、支持我的制片人。这个很难。
叶婷
我觉得同为女性,我们之间有那种事业上相伴,生活中互相成长的部分。
邵艺辉
大家有没有发现她有点眼熟。
叶婷
我自己是演了那个地铁上的那个女乘客,其实那一场戏我觉得是神来之笔,你把中间切了一个镜头,然后看到之后她有个动作。
邵艺辉
你知道为什么切吗?因为你们演的时候太慢。
叶婷
就一条给它快切。因为我们在地铁偷拍呢,没有机会去拍很多条,那个机位也是一个偷拍的机位。
邵艺辉
总共就拍了你三次,两次都在笑场。
叶婷
她其实在爱情神话结束之后,就进入了第二个作品的创作了。当时写的是爱情神话续篇,老白、李小姐、格罗瑞亚她老公这些故事。写了一半飞快地发过来,我们就看了。
之后,上海疫情比较严重。大邵她自己特别有那种社会能见度和同理心,她自己虽然身在北京,但是她在整个旁观的过程中,也有带入自己对于这个城市的感情和一些社会议题的思考。
在那个周期之后,她就决定重新去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上海,但是写的是外乡人的故事。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是普通话,而不是沪语。它是写外地的人,一个山西女人和一个广州来的小叶,她们在上海交汇的这样一个故事。
这就是新故事样本的来源,包括在那段时间她自己生活中经历很多事情,除了我之外也有很好的朋友陪伴在她身边。她们在生活当中相处的一些细节和这种关系也带给她关于铁梅和小叶这一组人物更深度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链接。我觉得这都跟她自己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她把自己的这种情感转化成了剧本,把文字也转化成了影像,最终被大家看到,被大家喜欢。
邵艺辉
是这样的。但写作过程也很痛苦。经常写一点发给叶婷,然后问好不好。一般她都会鼓励我。
叶婷
太好了,写的太好了。
邵艺辉
其实有时候我是能从夸奖的话语中分辨程度的。有时候可能人家就是觉得一般,但她就说:“不错了,很好了。”但是如果真的特别好,她就不会这么说话,她就说“啊,我都流泪了。”
叶婷
哈哈哈,但是她写网暴那个部分是很努力的。那次我们也聊过,就是去唤起她自己被网暴的经历。因此里面有很多情感的戏,都有她自己个人经历的代入。
影迷
您有关听声音判断情景的桥段,我印象特别深,我想问问您这个片段的创作背景,这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桥段是如何被写出来的。
邵艺辉
很多人都很喜欢这段,好奇怎么去写或者怎么想。其实最大实话就是硬想,当然我其实后来也有分析,是多方面的元素,包括我自己的潜意识,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老在躺在床上听,就是在猜我妈在外面做什么饭。
我在网上最近看了一些评论,很多小孩都有这种童年的一种感觉,就是自己在听,妈妈在外面又在做什么?她是在做家务还是做饭?他是做的是什么饭?就会在那猜,就是我们这种可能独生子女比较无聊,就是经常自己跟自己玩的一个游戏,但是我具体在写剧本的时候,只是想设置一个让小叶和小孩能情感递进的情节。
最开始剧本其实只有那个她们俩在这听声音,对照铁梅工作的场景。本来这个蒙太奇只是想一种他俩在家,铁梅在外面工作这样一种关系。但后来我在筹备的时候,跟我们那个声音指导商量,发现工作发出的声音比较有限,做家务的声音会更丰富。
一开始设计的就是让这个小孩去听各种声音,也是让她猜错,这是我本来就想好的。因为我平时也很喜欢听各种声音去帮助睡眠,那种雨声、火柴什么的,我自己就先找了很多。比较难辨的,像煎鸡蛋和下雨这种,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其实还有好多根本就没有用上的,比如说吃苹果和走在雪地上,这两个声音会有一点像。我觉得很有意思,想把它拍出来。最后把它俩结合也是为了一种信息量密度的考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