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列传:寻访明代散曲大家王九思行迹辑录考曹云海
王九思在寿州同知任上史迹
王九思正德五年庚午(1510)秋因(刘)“瑾党”案被无辜牵连而被贬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同知,此年冬莅任。六年辛未(1511)冬,以“云南天变而罢寿州州同”(李开先《渼陂王检讨传》,《李开先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99页)由于安徽、河南一带流民起义、道阻,王九思只好滞留寿州。直到七年壬申(1512)六月,始离寿州而西归《渼陂集卷十《寿州同知书屋记》)。临行前曾赋诗《盗贼止息卜日西归喜而有作》一首,表然作者此时喜悦的心境,《户县文物志》1995年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89页有收录。诗曰:
八公山前豺虎稀,空翠堂中人欲归。青春虽去不作伴,紫芝有约仍未违。才呼舟子入城市,便觉岸风吹客衣。香醪正甜沽一醉,来日片帆开晓辉。
诗中空翠堂今县城西北2.5公里,陂头堡东渼陂故址中高阜之上。现属渼陂湖景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有堂旧矣”(《渼陂空翠堂记》)的基础上而修建,亦名杜工部祠.,取杜甫《渼陂行》“丝馆啁秋空翠来”之句得名。
治国先治水,王九思在任期间,政绩显著。与州守、州守等人积极参与修筑寿州城、修正阳镇水渠,教习士人,与“范庆等十五人,日日诵说经传。⋯⋯民安之,士安之”。(《渼陂王检讨传》)教化百姓,留下深远的影响。其事迹及诗作,被光绪《寿州志》卷十六《职官志》将其列入《名宦》之列。(《安徽府县志辑》第21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
王九思《渼陂集》卷十《寿州修城记云》:“正德辛未夏四月晦⋯⋯会天大雨,雨十日。既晴三日,又雨。于是,大水西北漾薄城。城缺处,几入水。水幸落。无事。已,顾城,益崩塌弗完。”
嘉靖《寿州志》卷八《杂志》中载有王九思《城楼观水》一诗:
“寿春五月半月雨,西北水来势何怒。冲啮城根半欲颓,接连湖影远莫睹。湖头妇子尽乘槎,城外屋庐俱产龟。不见往来鱼艇过,空余远近云山斜。北门两旁古泉眼,昼夜浸渍逗苍藓。营卒负土塞复开。卫官拊髀叹且俯。只见城颓水入城,城中万家同一惊。扁舟何如范蠡蚤,乘桴欲为尼父行。尼父范蠡不可说,众口纷纷谁与折。国非无道水不凶,古则有然今取决。仰看青天红日走,不复烈风大雨久。诘朝携酒再登楼,冯轩共君一开口。”
此诗所写的是发生在正德六年“寿春五月半月雨”所形成的水灾。在王九思的其他人作品中也有相关的记述。如《渼陂集》卷七《寿州祭水文》云:“某等奉朝命为吏于此州⋯⋯乃五月淫雨浃旬,州城外西北水涨,日增而高,荡击城趾,将复于隍。既霁两日,乃今六月,又雨。夫雨不止,则水又益高,其势不推城而入不止矣。阛阓之地,且将为鱼鳖之墟矣。”
创建渼陂书院:
《户县志•文物物》:渼陂书院在县西渼陂,为王九思之别墅。清雍正十年(1732)鲁一佐《户县重续志》称:“空翠堂,建自宋张公伋,与渼陂书院东西连接。”《古今图书集成》载:“十亩园即渼陂先生书院,内有春雨亭,康对山为之记。又有且坐亭、紫阁峰,阁内有先生遗像。康对山先生石碣记其胜。”今俱亡。另据康熙二十一年康如琏《户县志》县治图中,绘有渼陂书院一所,其址当在今县北街剧院附近。
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曹云海先生按语:宋代大儒程灏,初仕鄠县任主簿,在为鄠县元圣周公后裔《姬宗世语录》所作《程序》中说:“鄠为丰京旧都,周公退老告终之地。孔子之道学于文武,而文武之德,实惟周公成之。”
该《谱》号称“天下第一谱”,现为国家二级文物。2016年12月,笔者对该《谱》残缺模糊文字千余字,作了抢救性复原,使这一稀世珍宝得以重新焕发容光。
《周礼》原名《周官》,是儒学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今鄠邑区五竹周贵坊村,相传为周公作《周官》的诞生地。
中国学宫传统由来已久,诗画鄠邑是古代中国学宫的摇篮之地,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渼陂湖,史书载,夏为甘泽。《诗•振鹭》谓之西雍。雍者既为泽,又为学宫之意。《诗》之辟雍,即学宫,周天子所设立的国立大学也。笔者考证其丰京辟雍遗址,当在今西安市鄠邑区秦渡丰盛堡村之东,长安区周灵台遗址以西,古丰水故道西岸一带。
周成王时封卿土荣伯于此渼陂湖附近古崇国故地,以氏为国,而有荣国。出土的西周荣仲方鼎铭文中,始见有学宫之“宫”铭文之载,父丁尊(执尊)铭文“乙亥,尹(彳+各)(各)于廱、赏执,锡金二,聿(笔)二,执用作父丁尊彝。”此是尹氏在学宫赐这位“执”的物品,除了铜块之外,还有两支笔。这正是“执”供职于周人学宫的明证。(见李学勤先生《论荣仲方鼎有关的几个问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
笔者据此认为居于丰京辟雍之西的辟雍(学宫),故谓之西雍。其与《诗经•大雅•振鹭》所载:“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史相合。汉代“赋圣”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曰:“日出东沼,入乎西陂。“东沼”,即《诗》之周灵沼也。“西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之“美陂”,诗唐“诗圣”杜甫《渼陂行》谓之“渼陂”,“坡仙”苏轼《渼陂鱼》诗也谓之此地为“渼陂”也。
《论语•为政》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明季文学家王九思,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而用“九思”之名,自号“王渼陂”其名,在此兴学办教育,施以传承之功,乃深情藏沃土,善举义行也,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唤醒、感恩、传承和守望,是文化的一种归乡之旅。
原位于渼陂西南的天桥割耳庄村的巢阁书院,其遗址今已无存。它是中国书院史上最早的民办书院。其办学历史较北宋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或八大书院)早得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民办学校走出来的高材生。据《户县志》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县西南割耳庄读书,隐士张光裕在此倚树建楼,高七丈,名曰巢阁。明万历年间进士、工部尚书冯从吾(长安人、字少墟)曾在这里讲学,富平解元刘士龙写文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崇祯年间,咸宁人杨应祥对诸子之学造诣甚深。移居到这里终生教授生徒,其形式亦类书院。”
曹云海研究员绘制的:诗史中国《诗经》地理辟雍位置还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