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小事7件
文化
2025-01-11 17:02
浙江
石悦五岁那年,曾陪父亲去新华书店买文具,却一眼相中了这部刚刊印不久的经典读物——《上下五千年》。至此石悦爱上了历史,从《周易》到《资治通鉴》,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每天如饥似渴汲取养分,不断的做札记。大学期间,他徘徊于教室和图书馆,成绩不温不火,却因喜欢历史整天泡在图书馆,不跟同学聚餐,从历史中获得慰藉。或许长期读史,培养了他沉稳性格,他有自己的看法,曾说:“了解世界就不会畏惧,翻开历史书如看大海。”大学毕业后,他听从亲友建议参加公务员考试,以面试第三成绩进入佛山海关。下班回家,读书两小时和上网冲浪成了他必备的活动,看网友谈古论今,他逐渐萌生分享念头。 品牌定位2003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论坛时代悄然登场。2006 年 3 月,石悦在天涯注册 ID,偶然发现“煮酒论史”板块,激起兴致,开始分享历史趣闻。他从明史入手,凭借扎实功底和细腻笔风,有了写明史题材的想法,取名《明朝那些事儿》。起初上传后反响寥寥,只有十位浏览量,但他毫不介意。下班后,他不是查阅《明实录》,就是精读诸类历史典籍,然后坐满四小时更新章节。某天夜里,他写完最新章节抬头见月,忽来灵感,署名“当时明月”。次日下班回家,发现文章点击量骤升,评论区数百人催更,这让他更有动力。后来,在最新章节得到正响反馈后,经读者建议,改笔名为“当年明月”。两个月后,借助明清历史剧与央视文化节目的热度,石悦以朱棣的靖难之役拿下南京城为关键,《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社区迅速走红。阅读数据在线点击率,从起初的几百猛增至百万量级。从此,石悦以当年明月为笔名,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作家。
2009年石悦在做客央视的《面对面》访谈节目时,曾讲述过他的写作缘由。央视主持人好奇地问他:“为何你写的历史能卖出几百万册?”当年明月:“我觉得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历史。它很狡猾呢!史官虽记录着往事,却有很多话不说,就像鲁迅说的,要从字里看出字儿。我就懂一个秘诀,叫感同身受。很多人只把历史当故事,可我看到的远不止这些,有痛苦、挣扎、悲伤、追悔莫及,那是情绪。”主持人又问:“我们很多人不懂历史,其根本秘诀是什么?”当年明月:“其实你根本不知道那些事真的发生过。看历史常以为是故事,可它是真的呀!古人也是一分钟一分钟过的,史书却寥寥数语,很难理解他们的痛苦。就像‘白起伐赵’杀 40 万人,那几十万人都有父母妻儿,却瞬间消逝。我选择自己承担这份沉重,用轻松方式讲述,书中说幽默的不是历史,是我。”当年明月:“但我告诉你,它不好玩儿。回头看历史,人人都是聪明人,可当时都不聪明。我老说,你站在一个历史原点的时候,你前后都看不见,你必须撤出来你才能看见,问题是我们谁都不能站在这么高来俯视这块历史。这里面有很悬的点是这事儿不是你办的,你总觉得知道就该怎么办。但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都是有背景的,你要明白你并不比前人聪明,甚至可能比前人笨,所以当那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你也得那么办,甚至还不如前人。”随着阅读量和访问量飙升,攻讦和质疑声也蜂拥而至,一些历史博主借“点击量造假”疯狂举报、控帖刷屏,严重影响他创作。有个叫赫连勃勃大王的博主,经常找他茬,看法不一致就指责,矛盾一度不可调和,当年明月只好退出天涯去博客更新。后来,作品在许多出版社的邀约下再版,他接受很多访问,得到广泛关注,单位领导还因他的“副业”名利破格提拔到北京。你以为退出天涯是个“坏消息”,实则给当年明月提供了其它的出版渠道,一下子又成了“好消息”;你以为当年明月升职是个“好消息”,但对于一个本来只想在幕后潜心创作的作家而言,太多的期待和曝光却成了他的”坏消息“。
粉丝期待的《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没有出现,投资方期待的古装荧幕大片和出版商期待的新一代顶流作家也没有出现。他回到现实,每天骑着车,到点上下班,为领导润墨赶稿。那个曾经叱咤天涯论坛的名字,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十年之间音讯杳无。
从鱼跃龙门到心力交瘁离开煮酒论史后,当年明月并没有沉寂太久。他凭借着《明朝那些事儿》,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与财富。然而,他没有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畅销书作家,而是选择到体制内去工作。2021 年 7 月 2 日,他被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他试图用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去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却一次次碰壁,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在体制内工作。与此同时,他的创作灵感也逐渐枯竭,再也写不出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引人入胜的作品,这让他更加焦虑与痛苦。长期缺乏生活的素材与灵感,导致他渐渐失眠,每天都精神萎靡、昼夜颠倒混日子,甚至还出现了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让他原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他无法正常工作,连续两年都没有再动笔,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成了问题。就在前两天,看到一条特别震动的消息:有媒体报道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患了精神病,他与同事、领导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几次在部门里讨说法,甚至发生了言语冲突。最终,他被送往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的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