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国家对耕地有着非常严格的保护政策,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提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耕地保护上可以说是下了很大功夫。
近年来又划定了15.46亿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制定了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提出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从事建窑、建房、建坟、取土等破坏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禁止闲置、撂荒永久基本农田;禁止以设施农用地为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保护可以说是持续发力、严上加严,国家明确要求对乱占耕地建房“零容忍”,提出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通报典型案例,先后开展“大棚房”清理、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工作。对以各种名义违法占用耕地建设别墅、住宅、休闲度假等非农设施的,以农业大棚名义建设商品住宅或休闲娱乐设施的,坚决拆除、毫不含糊,我们可以看到一栋栋违规建设的房屋被推倒,一片片耕地被恢复耕种。
但让人十分不理解的是,一边是耕地保护严上加严,违法占地建设被大量拆除复耕,一边却是大面积耕地撂荒、无人耕种,很多农民看起来对耕地并不是那么珍惜,这么严格的耕地保护工作还有没有必要?这当然是一个十复杂的问题,耕地保护是一项战略工程,而部分耕地撂荒只是暂时的,以下4点原因值得深思。
(1)粮价低,种地难赚钱。这是耕地大量撂荒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各种物价不断上涨,农资、人工费用更是涨得快,但粮食价格一直是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农民种地如果风调雨顺能够稍微赚点,如果年经不好就有可能赔本,造成种地的热情不高。
(2)农民收入渠道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放开,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随便做点事挣的钱都明显高于种地的收入,很多农民都不把土地当作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和生活依靠,有的交给老人打理,有的干脆撂荒不种。
(3)土地流转没有铺开。当前,国家鼓励土地的出租、转包、入股等各种形式的流转,目的就是解决部分土地无人耕种,形成土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但土地流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机制,一些农民觉得流转不方便,流转后不放心,土地宁可荒着也不愿流转;一些企业也觉得流转承包土地没有保障,也没有承包土地的动力。特别是耕地种植用途管制加强后,耕地只能用于粮食作物生产,种植树木、花草及其他经济作物被严格限制,流转土地也很难赚钱。
(4)耕地撂荒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相关法规明确如果土地撂荒超过2年,村集体是可以将土地收回的,但这一制度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实际上执行并不是十分严格,有的即使土地撂荒也照常领取农业补贴,没有让农民形成珍惜耕地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