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人说最近不婚的很多,把长辈们急坏了,都问到底结婚好不好?
结婚好不好,结过的人都知道呀,冷暖自知,好处呢就是反正是夫妻共同财产,羊毛心安理得可以薅,那个薅羊毛的人一定是觉得婚姻好的,被薅的那个估计就觉得这婚结得委屈吧。但不管好坏,都是自己当初的选择,结婚了还是要本着既嫁(娶)之、则安之的平常心的,婚姻家庭里就怕计较,一旦计较细思极恐,不如糊里糊涂的日子也就混下去了。
当然也有杀身成仁,直接脱离苦海的,也无不可,只要一开始选得大差不差,即使离婚其实也挺不错的。我身边挺多三四十岁离婚后单身的,带孩子的可能会辛苦一些,不带孩子的那简直就是直接飞起了。至于婚姻好不好,我这种围城里的人说话自然是不作数的,只能把我这些年看到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说说,婚姻的好坏答案自然在这些故事里。
我一个男同学挺有意思,四十多搞旅游的,天天带着一群找乐子的年轻姑娘出去玩,自然机会也多,和其中一个就恋上了,这四十多岁男人遇到“真爱”立马同意净身出户,老婆也是爽快,你这心也不在家,把钱和孩子全留下你走吧!结果呢,就是同样四十几岁的老婆带着钱和房子身边还没有作妖的老公,女人有钱愿意花,怎么都不会太差的,自然不缺追求者。他呢……小女朋友没什么钱养他的,四十几岁的上海男人在上海连个房子都是要靠租的实在算不上优秀,疫情时行业又不景气,没过多久快活日子。回过头来想要和糟糠之妻复婚可就没这么容易了,自己父母天天怪他把孩子抚养权都给让出去了,房子也是自己当初自己大方让出去的,现在天天舔着个老脸前妻名下房子客厅地板上住着呢,该不?人么,要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承担后果。
曹禺的《日出》中的女主是一位叫陈白露的姑娘,跟了银行家做着人家的金丝雀,她一直说自己挣来的钱,住的好房子、过得悠闲生活是用自己最宝贵的牺牲换来的,所以比起那些达官显宦杀人于无形而换来的人血馒头钱要干净得多。可小说里她的生活片断无不书写着“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批判性主题,最后她选择在日出之前服下了安眠药自杀了。她可能以为自己本离婚姻很近很近,她也的确把男人给的好处最大化了,但这种依附于人的关系,何来长久?一旦分开、一旦失去,灵魂都被掏空了。
再来看看《蜗居》!男主不爱他那个金屋藏娇?爱的!可海藻陪宋思明睡了又怎样,孩子都要帮他生了又怎样?人不是她的,财不是她的,逢年过节都不能陪她,伤心难过的安慰也不过如此,孩子比她重要、家人比她重要(老婆的家人都比她重要),海藻又算什么?权利金钱光辉下的炫耀品?一个可以随叫随到的人?我们承认宋思明是爱海藻的,但那又如何?出事情时,人家第一个安顿肯定还是家里的妻子孩子。再没地位再不受男人待见的正宫娘娘,照样可以到海藻住的豪宅带着道德的光环,随便一推就让海藻流了产,那时整个屏幕内又有几个人会去同情海藻?你说婚姻无用?爱情高尚?可在那一纸婚书面前,爱情屁也不是!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给自己那么大负担干什么。我上一篇写了,结了婚当了娘,我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还谈什么别的?再说你不结婚不代表你不能恋爱,想要有人陪这件事情,婚姻真不一定给得了你,但婚姻可以给你理直气壮的底气。后宫三千挣宠的多还是挣皇后这个位置的人多?这玩意儿就是有两面性的,你要权利就有义务,看你如何取舍了,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两全齐美的好事儿。再加上现在国内的婚姻法的确也不怎么保护女性的权利,离婚的时候真的是看各自本事和良心了。和结婚一样,结得好不好,过得好不好,离成什么样儿,都是各人自己的修行和本事。
要我说呢,结婚的确没什么好,但婚还是可以结的,当是人生体验嘛,你不亲自体验怎么知道好坏?结婚和恋爱是真的不一样的,就因为婚姻背后有那么多的糟粕更显得你们这爱的认真,每个人对咸淡的感受都不一样了,何况是婚姻。结一下有什么可怕,不体验一下这人生吧总也不觉得完整吧,顶多不行了再离嘛,有啥嘛。我那个没怎么读过书的表姐,结了两次婚,拿到了两套房子,儿子也有了,一辈子没上过班,年轻时打打麻将,现在老了跳跳广场舞,逗逗广场上的老头儿,带带孙子孙女,日子照样过得风生水起的,你说她没人陪?真不见得。结婚离婚财富自由,你问她结婚好不好?答案可能是不好,但离婚这事儿对她来说可是真不错。
所以呢,婚姻其实没什么可怕的,试过可能会遗憾,但结好了还真有可能逆天改命!对条件不好的人来说,结婚可能是最好薅的羊毛了。所以你去看,现在犹豫着不想结婚的,真都是些条件不错的,一个人挺好,就不赴那场“劫富济贫”的盛宴了。至于外人,劝什么劝?劝好了没有夸你,劝差了还被记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