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少女感”的女演员们
热播剧《小敏家》中,周迅饰演的小敏是一位孩子面临高考的中年妈妈。
从“人间精灵”到“中年母亲”,周迅似乎也难逃女演员的年龄诅咒,到了“演妈”的年纪。
有网友感叹美人迟暮,觉得再美的美人,也难敌岁月的摧残。
也有网友力挺周迅,称赞她的少女感依旧,演技和脸都没有崩塌。
不管是哪种评价,都无法遮挡这背后的容貌焦虑。
冻龄、少女感,应该是大多数女性都在追求的一种评价。那意味着青春永驻,意味着保养有术,意味着可以多留住青春几年。
难道,少女就更值得被爱吗,难道,年纪大了就应该“遮羞”吗?
我有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好,每年花在脸上的钱就十几万,看起来也确实有了“冻龄”的效果。她总是宣称:我要永远十八岁,永远看起来像女儿的姐姐。
“姐姐式”永远18岁的年龄宣言,本质上也是在制造焦虑。
她们宣扬的是:老了依然漂亮,争取财务自由,对抗年龄。
我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少女感的糖衣炮弹,而是坦然面对年龄。
被年龄PUA的女性们
我们不得不承认,女孩年轻的时候是可以吃青春的红利,是享受过社会的“优待”的。
女孩年轻漂亮,在择偶方面有优势;女孩年轻漂亮,更敢于不计代价做选择;女孩年轻漂亮,在职场上有取代别人的优势;女孩年轻漂亮,有生育潜能的资本。
年龄就像是社会给女性的一颗甜枣,让你沉迷这种味道。
然后有一天,当你爱上了这种美好,岁月又告诉你——一旦你失去年轻,你就失去了认可,你就会被这种感觉PUA,认为自己失去了就是羞耻,认为没有了就是自己的错。
看,像不像一个渣男对你的PUA。
先对你好,让你沉迷。然后给你打击,告诉你都是你的错,你要反思自己。
多少女性,都在被年龄PUA着。
人类一切的焦虑,最终都指向死亡焦虑,年龄焦虑自然也不例外。
除了对我们肉体上的死亡的恐惧,还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消失。
年纪越大,意味着我们身上“死掉”的部分越多。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颜值,我们的任性,都面临着“死去”的窒息感。
更可怕的,是年龄背后关于选择权的死亡。
很多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敢选择了。似乎生命留给她们的机会不多,她们必须按照社会时钟生活。
例如,女孩到了30岁以后就不好找对象;30岁以后就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30岁以后没有从前有活力了。
所以,很多女性不敢再大展拳脚,不敢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
女性的年龄焦虑,比男性来得更凶猛一些。它意味着婚恋选择权的逐渐死亡,生育选择权的逐渐死亡,职场选择权的逐渐死亡。
综艺节目《我们恋爱吧》中,有个女嘉宾说“我28岁了,没有情绪失控的权利”;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王漫妮不敢继续在大城市打工,选择回到小镇按部就班;
《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中年离婚,感觉世界都要崩塌了……
我们无法面对这些“死去”的焦虑,不敢再重新活一次,最后都化成了对年龄的执念。
从完美主义,到自我攻击的女孩们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一条视频中讲过一个女孩的故事,他说这个女孩非常优秀,是个难得的科研苗子。
她的研究生论文优秀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梁永安教授把女孩的论文发给别的老师看,别的老师都怀疑是抄袭,因为写的太好了。
老师们都希望她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读博,可是女孩却放弃了这条路。
原因很简单:女孩学历不能太高,30岁以后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婚生子了。
梁永安教授觉得非常可惜,高知女性也逃离不了社会时钟,也逃离不了对自己年龄的苛刻。
中国自古以来父权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民族潜意识,是不可忽视的代际传递。
它意味着女孩要想被认可,你必须要承担好母职,必须把家庭照顾好。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女性有了追求自己事业与理想的权利,可是母职依然是必需品。
而女性的年龄上,又有一个非常狭窄的“最佳生育年龄”,这让女性的生存空间、选择空间,越来越小。
为了对抗年龄焦虑,为了在“做自己”与“满足他人期待”中找到平衡点,很多女性的选择是——在合适的年龄做好兼顾。
兼顾家庭与事业,扮演温柔与刚毅,追求自我与追求认可,把自己逼成人生赢家样子。
从被社会期待凝视,到内化为自我PUA,女性开始追求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攻击。
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她们阉割掉自己的真实需求。为了做出稳妥的选择,她们阉割掉自己冒险的选择。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她们对自己苛刻,对他人迎合。
而且这一切的完美要求,都要发生在特定的年龄之前。
如果没有做到怎么办,那一定是自己不够好,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一定是你不够自律。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女性往往会自我设限。不敢让自己的人生有太多波动,甚至不敢让自己锋芒太露。
打破年龄焦虑,需要一份勇敢
容易有年龄焦虑的女性,其实与年龄无关。只是到了一定年纪后,焦虑被激发出来。
它很可能是女性在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稳定的自我,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她们可能对外界声音敏感,对社会时钟认可,对“我是谁”存在疑问。
很多女性都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从小灌输的传统思想诱惑了,而留给自己的时间,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富裕。
打破年龄焦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女性重新认识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课题。
第一,任何年纪,都不要被诱惑洗脑。
任何时候都相信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要需要靠自己来实现,而不是靠做谁的妻子谁的母亲实现。
我们始终想好自己是谁,想好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不要相信人生有捷径,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
第二,与自己的焦虑对话。
我们面对年龄焦虑时,就是要面对自己死亡的部分。
不妨换个角度,想想那些死去的时光,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我就觉得30岁比18岁幸福多了,因为我们拥有了更多,可以承担的更多。
第三,不求社会的认可,喜欢当下的自己。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违背社会时钟,逆流而上毕竟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可以把“我应该”换成“我喜欢”,没必要认为“我应该结婚”,可以想想“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人”。没必要觉得“我应该生孩子”,可以想想“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孩子”“我是不是想要一个孩子”。
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太难了。
与其如此,不如得到自己的喜欢。
不用美成迪丽热巴,不用变成人生赢家,只要做开心的自己。
第四,永远给自己选择权。
在网上总是看到一些问题,“30岁可以不结婚吗”“35岁可以重新选择一个行业吗”“40岁还有重新追求幸福的权利吗”……
这些年龄,是我们给自己的限制,是我们不敢对抗别人的眼光。
在六七十岁的人眼里,我们都是年轻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人生不存在什么下坡路,而是一直在走的旅行。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曾经说过,希望自己将来死去的时候,不是死在医院里,而是死在去工作的路上。
他希望自己可以一生都在工作,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同样可以如此,如果我们的一生都在做喜欢的事情,我们一生都真心喜欢自己,多少岁又有什么关系?
在群内,四大福利:
1、领取2023年【美好关系】主题书单和12本电子书
2、领取2024年【自在成长】主题书单和12本电子书
3、参与2025年共读主题和书单建议
4、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进展,参加部分公益共读活动。
作者:妙黛
编辑:井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