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官方报纸《The Crimson》(深红报)发布的一则报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内容指出哈佛学院已决定取消至少20个系及其他项目下的超过30门秋季学期课程。
此次课程调整的核心影响区域集中在人文学科领域,其中历史与文学系受影响最大,艺术与建筑史系、宗教研究委员会亦分别有三门课程被撤销。被取消的课程涵盖了诸如“购物中心中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其批判者”、“全球跨性别历史”以及“全球资本主义历史”等议题。
据相关教职人员的评述,此番课程变动主要归因于教师离职或课程重组以适应缩减需求,尽管具体离职原因未予公开,但近年来“人文领域师资优化”的普遍趋势或许能为此提供一定线索。
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均采纳了“学术优化”机制,旨在淘汰生源不足的专业与课程。
文科贬值论
随着选课学生数量的持续下滑,校方决定削减英文系的财政预算,甚至撤销了部分终身教职。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20年间,获得人文学科学位的毕业生比例下降了29.6%。2022年,哈佛大学新生中仅有7%计划主修人文学科;同期,塔夫茨大学在近十年内取消了近50%的人文专业课程。
这一系列现象伴随着“文科贬值论”的再度兴起,成为社会主流观点之一:人文学科毕业生面临较低的就业率,签约率仅为12.4%,且起始薪资水平偏低,应届生起始薪资排行榜前十位均为理工科专业。
(点击进入)
文科理科就业市场
使“文科无用论”持续难以反驳的关键因素在于就业市场的统计数据——具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及软件工程专业在本科毕业生综合薪酬排行榜上稳居前三;相比之下,历史学、法学、汉语国际教育及应用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因薪酬水平偏低及失业率偏高,连续多年被列入就业市场的“红牌”专业行列。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权威数据进一步印证:人文社科类与理工科毕业生之间的收入中位数差距,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呈现扩大趋势,特别是在职业生涯的中期达到收入峰值时,理工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约为人文社科类毕业生的1.5倍。此外,传统上被视为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路径的法律行业、出版业及学术界,亦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与困境。
尽管曾有预测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学科的价值将日益凸显,然而,过去十多年的发展态势却表明,这一观念非但未减弱,反而有所加剧,这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变迁趋势。
请加入我们提灯人的托福、SAT、美本申请等交流群,和骨灰级标化名师、资深留学顾问、以及藤校本科学长面对面交流
(点击进入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提灯人学院 学习留学干货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