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安署名文章:《强化人才引领“三力” 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在2025年第2期《党员干部之友》上刊发。
![]()
2024年以来,邹城市以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为抓手,围绕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做强聚才平台载体、创优留才服务环境持续发力用力,推动人才集聚、人才承载、人才生态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产才融合,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聚焦需求精准引才。聚焦全市“1+5”主导产业,编制紧缺人才、技术需求、合作院校清单和产业链图谱“三单一图”,精准对接大院大所,依托李玉、韩步兴等院士团队推动企业全球引智。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吸引市场化机构服务本地企业引才用才,2024年新增认定省级人才5人,引育国家级人才4人。拓宽渠道高效聚才。实施青年托举工程,探索人才共引共用模式,政企协同遴选 24 名海内外优秀硕士、博士及“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服务本地企业发展。举办“人才夜市”、“春风行动”、"百企进百校”、高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活动,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青鸟驿站等载体,2024年引进博士 15人、海外留学人员 19 人、青年人才 4524 人。立足实际系统育才。探索“企业+院校+大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冠名班2个,举办职业技能大赛14 场。2024 年新增备案自主评价企业24家,培育高技能人才 6501人。创新“教室+厂房”教育模式,推动高职校与盘龙工控科技公司共建工学一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人才精准供给。深耕人才沃土,激发科技创新创造力。打造高端产业园区。统筹各方资源,依托省级农高区、市经济开发区两个重点园区,高标准建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智慧化工、合成生物等产业专业园区,推进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产业集聚,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制定创新平台逐级培育计划,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支持企业联合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学等大院大所共建各类研发实体13个。2024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10个,成功创建省级离岸创新创业中心1个,入选省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1个。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采取“平台+人才”“项目+人才”“政策+人才”等引才形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新公示高新技术企业53 家。强化服务保障,凝聚政治引领向心力。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优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工作规则与细则,在制度层面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精简优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突出效果导向,加大差异化考核力度,确保人才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常态化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人才所需。强化人才政治引领,注重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健全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服务,推动从“保障型服务”向“发展型服务”转变。强化人才项目金融保障,大力推广人才贷、科技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打造1亿元“投贷联动”新基金,破解人才企业融资难题。加大人才政策兑现力度,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人生大事”和“关键小事”,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