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文摘   2024-10-11 19:52   江苏  



编者按

近日,市委书记史志军接受新华日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现代快报采访时表示,淮安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现将访谈内容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新华日报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访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淮安正抢抓“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新机遇,以改革攻坚突破带动全域发展攀升。

10月9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设区市市委书记访谈”采访团来到淮安,感受“运河之都”矢志改革的澎湃动能,领略“伟人故里”跨越赶超的崭新图景。

“惟有改革,淮安才有出路、才能进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淮安谋划实施“151”改革攻坚行动,并以此为带动明确了50条改革措施,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以枢纽经济发展提质行动引领全域改革攻坚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作出总动员、总部署。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切实抓好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坚定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明确任务要求。围绕“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这一政策利好,淮安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史志军:近年来,淮安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举措,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项目质态、干部状态两大显著提升,去年在“省考”中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今年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1—8月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规上工业投资增长29.9%、工业用电量增长29.3%,各方面对淮安发展的信心、预期都持续增强。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惟有改革,淮安才有出路、才能进步。站在新的起点上,淮安谋划实施了“151”改革攻坚行动,并以此为带动明确了50条改革措施,就是要把改革推向深入。

前一个“1”即枢纽经济发展提质行动,更好发挥对全局的引领作用。省委全会《决定》提出“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充分体现了对淮安发展的关心厚爱,也蕴含着优化省域资源要素配置的战略考量,是我们最有条件、最应抓住的机遇。我们将抢抓机遇,健全以多式联运为主导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放大城市功能、产业链衔接等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分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集聚更多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优质资源要素,积极布局培育枢纽偏好型和关联性产业,形成淮安特色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切实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中间的“5”即“五个方面重点问题”解决提效行动,更好发挥对全局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们聚焦发展最迫切、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重点重抓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生态环境、县中振兴“四件大事”,并接续解决“五个方面重点问题”,也就是空间要素足不足、发展载体强不强、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干部会不会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抓在手上,着力破解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效能、扩效果,促进“四件大事”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全市实现更大发展。

后一个“1”即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更好发挥对全局的保障作用。这两年,淮安聚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营商环境,赢得了广大企业家的充分认可、带动了重特大项目的快速突破。我们将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对照“最”的标准和追求,通过改革的办法逐项优化提升,让来淮投资的企业家享有“在家的感觉”、让淮安在外的企业家充满“回家的愿望”,使优质营商环境成为淮安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竞争力。

突出工业强县,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记者:“县域经济”是淮安重点重抓的“四件大事”之一。日前,涟水县首次入选“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填补了淮安市的空白。淮安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实现争先进位?

史志军:县域经济是淮安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去年我们提出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各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今年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让我们感到很振奋,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这一成果还是阶段性、局部性的,还面临着县域工业集聚不足、县城建设管理不优等问题。就下一步工作,我想,重点是要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工业的主导作用。发展县域经济差距在总量、短板在项目、根本在产业。我们将推动各地把牢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牵引,突出工业强县,持续在发展精力上聚焦、在资源要素上聚力、在干部状态上聚神,当好招商引资主力军、提高工业增长贡献度,不断夯实县域发展的基础。

第二,改革的促进作用。鼓励支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具体问题,谋划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开发园区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大胆闯、大胆试,着力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经验。

第三,考核的激励作用。坚持把县域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绩评价的首要依据,结合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县域发展评价标准,让各地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

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记者:我们观察到,这两年淮安产业从“三根丝”到“新三样”,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劲头越来越足。请您介绍一下淮安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史志军:对于淮安而言,工业没有突破,谈发展就是空话;项目没有突破,谈贡献就是虚招;科技创新没有突破,谈未来就是空想。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开展项目招引建设系列工程,加快打造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集聚了中天精品钢帘线、巨石玻纤、台华新材料、天合光能、比亚迪商用车等一批龙头型、重特大产业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向上、向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标定位,对照江苏往“十分之一”这个基准线之上努力的要求,淮安提出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成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力争到2035年全市经济总量占全省5.5%、人均GDP达到或略超省均水平,为与全省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筑牢根基。这需要我们发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应该做、必须做、能够做的工作入手,既循序渐进,又敢于探索,在关键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引领性的实践成果。

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内在支撑力。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突出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三根丝”“新三样”等产业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力争在“链主”型、龙头型大项目特别是科技型项目、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增强引领驱动力。抢抓省委助力提高苏中苏北地区创新“浓度”重大机遇,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健全科创平台高效建设运营机制,用好“人才飞地”等柔性引才举措,帮助企业破解人才紧缺难题、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为“产学研用”牵线搭桥机制的效能,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

放大要素集聚配置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城乡空间、绿色生态、城市功能等方面比较优势,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城镇、产业布局,推动城乡形态、业态、生态、神态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好空间和要素承载力以及高效利用的问题,让宝贵的资源更好服务发展。

在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记者:把更好造福人民当作改革出发点。省委全会指出,要着力提升改革的质量与水平,确保改一件成一件,务求于发展有利、于民生有益、于群众有感。淮安在民生方面,将进行哪些重点改革?

史志军:我们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让总理家乡、革命老区的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主要是把握好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全方位兜底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扩大就业容量、提高收入水平的作用,优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帮扶体系,想方设法为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让群众收入更加稳定、更有盼头。

二是聚焦教育这个百年大计,以解决“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为引领,以家长诉求为中心,抓住教学、教研、教师“三个关键”,加快健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探索解决“托幼”、学后和假期托管、家长“伴读”等问题,既消除“小家庭”的后顾之忧,又把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聚焦人口这个战略问题,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变化,推进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改革,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科学精准配置,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阶段性、结构性社会问题,真正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聚焦安全这个发展基础,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健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持续筑牢现代化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安全底板。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史志军: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惟有改革,淮安才有出路、才能进步。淮安正抢抓“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新机遇,以改革攻坚突破,谋划实施“151”改革攻坚行动,并以此为带动明确了50条改革措施,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

融合发展集聚区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


对于淮安而言,工业没有突破,谈发展就是空话;项目没有突破,谈贡献就是虚招;科技创新没有突破,谈未来就是空想。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开展项目招引建设系列工程,加快打造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集聚了中天精品钢帘线、巨石玻纤、台华新材料、天合光能、比亚迪商用车等一批龙头型、重特大产业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向上、向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标定位,对照江苏往“十分之一”这个基准线之上努力的要求,淮安提出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成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力争到2035年全市经济总量占全省5.5%、人均GDP达到或略超省均水平,为与全省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筑牢根基。这需要我们发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应该做、必须做、能够做的工作入手,既循序渐进,又敢于探索,在关键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引领性的实践成果。


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内在支撑力。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突出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三根丝”“新三样”等产业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力争在“链主”型、龙头型大项目特别是科技型项目、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增强引领驱动力。抢抓省委助力提高苏中苏北地区创新“浓度”重大机遇,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健全科创平台高效建设运营机制,用好“人才飞地”等柔性引才举措,帮助企业破解人才紧缺难题、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为“产学研用”牵线搭桥机制的效能,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


放大要素集聚配置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城乡空间、绿色生态、城市功能等方面比较优势,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城镇、产业布局,推动城乡形态、业态、生态、神态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好空间和要素承载力以及高效利用的问题,让宝贵的资源更好服务发展。


在群众急难愁盼中

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


我们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让总理家乡、革命老区的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主要是把握好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全方位兜底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扩大就业容量、提高收入水平的作用,优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帮扶体系,想方设法为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让群众收入更加稳定、更有盼头。


二是聚焦教育这个百年大计,以解决“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为引领,以家长诉求为中心,抓住教学、教研、教师“三个关键”,加快健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探索解决“托幼”、学后和假期托管、家长“伴读”等问题,既消除“小家庭”的后顾之忧,又把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聚焦人口这个战略问题,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变化,推进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改革,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科学精准配置,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阶段性、结构性社会问题,真正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聚焦安全这个发展基础,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健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持续筑牢现代化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安全底板。


三个关键词拼出淮安新图景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


关键词一:象征意义。2013年3月8日,总书记殷切嘱托我们“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不仅是淮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引,也是淮安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指引。迈向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标准和水平、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成色,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标志性、示范性的成果,更好地把“象征意义”展示好。


关键词二:工业强市。展示“象征意义”,综合实力是基础,工业强市是关键。无论内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在抓工业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有任何飘移,必须保持定力、创新办法、加大力度、彰显成效,真正以工业强市挺起发展脊梁。


关键词三:敢为善为。干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将聚力解决“干部会不会干”的问题,深入实施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大提升工程,更大力度为探索型、创造型、改革型工作背书,以干部的敢作善为,带动各方面的奋发作为。


现代快报


来源:新华日报、江苏新闻、现代快报


盱眙向上先锋
盱眙向上先锋引领互联网上党旗红。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传播党建好声音,设有盱眙要闻、党建动态、工作部署、热点关注、咨询服务等功能,重沟通、广参与、易互动——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