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可否将这一报告制度延伸到乡镇?一些苏南乡镇就此开展先行试点。
2021年,丹阳市委出台《关于建立镇人民政府向镇人大报告镇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同年,丹阳市导墅镇作为试点,在江苏省范围内率先实施镇国有(集体)资产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制度。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推进镇国有(集体)资产报告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具体来说,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制定了‘两查两审两办’的全过程闭环监督机制。”导墅镇人大主席蔡小红对记者说。
据了解,导墅镇人大每年都会向分管领导和财政分局明确具体要求,由财政分局开展自查,形成报告和资产管理情况明细。随后,镇人大组织主席团成员对部分乡镇国有资产进行集中视察检查,为主席团审议报告提供参考。镇人大每年进行两次专题审议,初审时邀请镇长列席镇人大主席团会议;镇人大根据初审情况形成审议建议,在镇人代会上提交全体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通过。会后,一手抓清单交办,将两次审议建议清单向财政和资产管理部门交办,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一手抓公示督办,建立审议结果、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公示制度,促进建议意见落实。
蔡小红说,在镇人大监督下,近三年,导墅镇捋清国有资产53宗,盘活存量闲置资产13宗,不仅理出了一本让人民群众一目了然的“明白账”,还促使资产效益最大化,真正使乡镇人大监督掷地有声。
“从2024年开始,我们实施了1个综合报告和多个专项报告相结合的‘1+N’报告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式’升级到‘精细化’,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专业化水平。”蔡小红说。
为推动丹阳市所有乡镇全面试点,提升镇级资产管理质效,2023年8月,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
“我们探索的乡镇‘4+1+5’报告流程与内容,后来成为镇江市和全省推广的样本。”赵立群介绍,每届镇人民代表大会任期5年,前4年,镇政府每年形成书面材料,先向镇人大主席团会议报告并提请审议,再由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5年,镇政府直接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提请审议。报告围绕5个方面内容,即每年乡镇国有、集体、国有企业、自然资源、重大投资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镇人大代表不能只带耳朵听。”赵立群说,他们要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法定监督方式,加强对乡镇资产的动态监管。
此外,丹阳市还开发全省首个国有(集体)不动产管理系统,将乡镇闲置资产底数以及使用、租借、出售、变更等信息纳入市级平台,市镇一网统管,防止资产“跑冒滴漏”。
“目前,我市各镇已基本做到底数清晰、建档造册、专人管理,并且定期更新档案数据,及时汇总资产使用情况,保证了人大和政府实时了解、掌握资产管理和使用现状。”丹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张俊杰说。
“摸清家底后,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资产用起来,因地制宜唤醒这些‘沉睡资产’,有序推进乡镇闲置资产逐步盘活盘优。”赵立群说,在丹阳市人大推动下,市政府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系列管理制度等,按照“宜租则租、宜转则转、宜耕则耕”原则,统筹推进重新确权、规划调整、危房维修、土地复耕,理清权属矛盾,实现资产有效利用。
丹阳市珥陵镇祥里中学旧址上兴建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稻米加工厂。“旧校舍盘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周边村民和种粮大户的‘晒粮难’‘存放难’,每年还可以增加约3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丹阳市人大代表、祥里村村委会副主任霍洪涛兴奋地告诉记者。
同样作为盘活存量资产的一项重要成果——丹阳市皇塘镇科技创业园,在皇塘镇人大的监督下,推动镇政府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不仅获得了8000多万元的资产收入,引进的4家规上企业还带动了附近区域劳动力就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只有确保国有(集体)资产家底越来越明,管理越来越好,效益越来越高,才能真正使乡镇人大监督掷地有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张俊杰说。
来源:人民代表报
编辑:高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