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往事……

民生   2025-01-23 22:23   山东  

原标题

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往事——纪念影剧院落成70周年

作者 马红(虹)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70年前的1955年1月23日正值春节,淄博工矿特区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工程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特区党政领导亲自剪彩,并和千余名职工代表一起观看了南京强华京剧团的首场演出。


  马青峰作为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设计者、施工负责人、第一届主持工人文化宫工作的领导登台讲话,他感慨万千的说:“我们工人阶级终于有了自己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我们一定要丰富工人阶级的文化生活,把这个建筑使用好,管理好……。”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在基建设备非常简陋的条件下,这座端庄典雅、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是怎样在短短的几个月拔地而起,从中太多的往事令人回味。


  马青峰,一个从战争中有幸活下来的人,背负着太多牺牲战友的使命,建设“可爱的中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工人阶级事业有着炙热情怀的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同志们,你们可以相信,我准备今后要把自己的全付力量,自己的全部能力,如果需要的话,还有我全部的血,一滴一滴地贡献给工人阶级的事业,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共产主义的事业。”

(马青峰日记手稿)

  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建设虽然高速、高质,但并非一帆风顺。马青峰在此经历了机遇与局限、理想与现实的人生挑战。

  在上海出生成长的马青峰,最初的设计理念受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影响,陈毅市长的题词“工人阶级的学校和乐园”给了他很大启示,也为建设淄博工人文化宫奠定了总基调。马青峰设计的偏西式方案,总工会领导陈明达主席很看中,并要求制作了模型。

  (马青峰保存的上海工人文化宫照片)


  (马青峰保存的西式设计图模型照片,背面有日期记载)

  在资金有限、条件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测之事接踵而至。首先是1954年正值现代建筑史上“民族形式”第二次复兴高潮,不是“民族形式”省里不批准施工。本着一切形式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的设计思路,马青峰又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式方案。



  这个设计凝结了马青峰理想中的艺术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最有魅力的祥云图案游刃有余的布满整个建筑内外,处处体现了“民族形式”,他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艺术表现力,在影剧院外部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尤其是屋顶的处理,摒弃了传统功能性和经济性缺失的大屋顶,用带有祥云纹独特造型的翼角装扮屋顶,屋檐卷云纹、回纹四面围合,庄重大气,把建筑与传统美学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这也就是《淄博工人报》报道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正式开工时建筑模型图片,与建成后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因此,大量的施工图要做改动;其次,地形复杂,挖基础时,北部正门遇到青石基下水溶洞,处理起来费时费力;特别无奈的是:基础建设已经开始,为降低工程费用,工会领导与马青峰商量缩小建设规模,不得不舍弃无柱子大梁结构(因用此梁造价增至25万元),建筑基础宽度由24米缩为20米间跨,座位由1200个减为落成后的1017个;还有后期冬季施工带来诸多困难等等,每一项都是对马青峰的挑战和考验。尽管他夜以继日忘我的工作,还是因上述情况打乱了正常的施工进度,使得1954年8月10日开工时《淄博工人报》报道的“预计在当年11月中旬完工”那个激情燃烧岁月有可能完成的工期而延迟。

(建成后的圈梁,梁下增加了两根支柱)

(素描作者须生为马青峰挚友《淄博日报》老报人杨振寰先生)

  “民族形式”需要大量的装饰,费时、费力、费钱,第一次接手如此大的工程(属当时淄博市最大的公共场所建筑),马青峰倾其所能,处处谨慎,精打细算,最终还是超出了17万元的工程筹款和3万元的内部设备费用。因此,成为历次政治漩涡逃不掉的批判罪证。更使马青峰受挫的是:“民族形式”复兴高潮,在1954年岁末开始降温,一场席卷中国建筑界的反浪费,反复古、反形式主义运动开始了,一腔热血的马青峰在工程还未结束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复古主义、唯美主义、铺张浪费等帽子扣了一大堆,马青峰在检讨中把后续的工作一一做了简化处理,接受着难以承受的精神打击和历史局限性所带来的创伤,使他一度想放弃钟爱的设计工作。          

‍        尽管如此,马青峰在工人文化宫影剧院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的出色才干,得到了王士超、冯平等市领导的赏识。在主持工人文化宫工作近一年时,于1956年1月调至市政府部门,从事淄博市的基本建设、设计审批工作。

  遗憾的是:影剧院上方精心制作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8个悬浮遒劲的毛体字,文革中因其中有个“宫”字,被当作“四旧”毁掉;


再是令马青峰引以为傲、众人交口称赞的五彩斑斓祥云图案穹顶,在修善屋梁时损坏而被替换。创作灵魂的缺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马青峰50年代设计的建筑大多被拆除,如:博山税务街的淄博宾馆、四十亩地的市委第一招待所


  “工人文化宫建筑群”2015年6月23日被列入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得以长存于世。

  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是淄博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工人阶级文化精神的象征和载体,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文化的缩影。

  时光划过70载,这座倾注了马青峰心血的精品工程,经得住了时间的检验,他对党的赤诚,对工人阶级事业的炙热情怀天地可鉴。

博山的故事
\x26quot;博山的故事”是咱老百姓讲述身边故事的平台。感谢您的关注!共同挖掘和丰富地方文化,讲好博山的故事,回馈这一方热土和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期待赐稿,谢谢关注!供博山文化系列丛书。本店提供票证,烟标,连还画等收藏品。黄长志134090096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