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法天使、云象法学院携手在北京举办在北京举办“律所合伙人千人峰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法律人齐聚一堂,分析经济趋势,研讨学术前沿,交流法律行业核心议题。作为协办方之一,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盈科全球董事会副主任、中国区董事会主任李正受邀出席本次活动。
梅向荣 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
梅向荣主任出席主论坛二“律所管理年度演讲”,以《盈科出海的思路与实践》为题展开分享。他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为中国带来无限增长,正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了律师行业的今天。“这是一个需要也一定能够产生大批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时代”,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重新构建全球贸易法律体系,需要中国律师的努力。律师行业应当认清形势,顺势而变,才能看到无限未来。在此背景下,盈科始终秉承“提供机会、促进交易、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服务方针,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打造“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促进“三个100”融合发展、互联互通,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响应机制。
李正 盈科全球董事会副主任、中国区董事会主任(上图右侧)
活动现场,李正主任与与会嘉宾针对盈科涉外法律服务的有益探索等内容展开分享,他讲到,盈科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96个国际城市,其中盈科海外机构已覆盖44个国家的56个国际城市,并计划在2026年建设完成100余家盈科海外机构,与国内100余家律所、国外100余家国际合作法律服务机构实现“三个100”融合发展。未来,盈科还将努力发挥自身商务律师事务所的优势,整合全球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客户满意,建设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精彩回顾
向松祚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根本转型问题”,他深入分析了中美经济关系,谈到未来经济主要增长点和投资赛道,并就经济转型升级及资产配置提出了新策略。
刘纪鹏教授对中国A股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刘教授认为,股市的牛市到来需要“资金注入”、“监管政策堵漏”、“国家基本面好转”三大要素。他认为,“股市是拯救经济的引擎、是拉动经济的引擎。”
劳东燕教授在演讲中确立了积极主义刑法观的基本立场,并从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分析当下积极主义刑法观的表现。劳教授从立法层面、司法层面、整体法制层面、社会治理层面出发,探根寻源,多角度剖析问题所在。其认为,社会日益复杂化与实际治理能力之间存在鸿沟。
李建伟教授凝练概括地阐述了“商”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现代企业家的“商”事思维,分析现代“商”事发展的社会现状。李教授总结道,“商”、“企业”、“市场经济”、“法治”、“律师”这五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华晓军主任结合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等权威研究数据,谈到对AI技术发展状态的几个观察,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市场生成式法律AI应用的发展状态、中国市场AI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律所数字化进程的影响。应对AI发展冲击,华主任从律所拥抱AI、律师提升AI使用技能、利用优质私域数据参与AI研发的角度,提出了策略思考。
高树主任讲到,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法律人需从有限性建立确定性,坚定正确的行业方向。均衡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匀速是最好的前进方式。把有意义的事做成有意思的事,把有意思的事做成有意义的事,这是法律人的诗意与浪漫。
吴革主任认为,对于律所如何保增长的话题,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一是紧跟形势保增长,包括寻找经济下行时期的业务、寻找优质企业、创新业务类型、调整收费模式等;二是夯实基础保增长,中闻的坚实基础是四个办所理念和五个建设项目;三是树立“专业+”思维,转变思路保增长;四是继续优化总分结构,通过管理创新保增长。
“这是一个需要也一定能够产生大批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时代”。梅向荣主任提到,为响应提升涉外法治水平的时代需求,盈科加快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 。同时,盈科也全面加强涉外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法商交流。
金有元律师从宏观层面分析世界之变局,从中观层面概览中国律师行业数据,从微观层面谈到中国律师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内卷在法律服务行业的表现。结合对美国律师行业的数据对比分析,金有元律师认为内卷不具有可持续性,并就如何抗内卷给出切实建议。
常金光老师认为,在众多律所中,一定规模下具备一体化运营能力与智能化支撑的律所,未来更有发展前途。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各行各业,但对法律服务的改变很小;而这次,AI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世界观,展望未来AI对律师行业格局的重塑。
张国栋主任提出,出海不仅是“登上了船”,还要考虑“上了什么船”、“和谁上了船”以及“船要去哪里”,这些问题涉及涉外人才的专业化、涉外布局的专业化、市场的系统化需求以及法律服务的数字化与科技化等战略部署。张主任分享了金诚同达的出海实践,给有出海愿景的律所带来启发。
刘逸星主任的观点是,中国律师产能过剩,出海是唯一的破圈正道。刘主任分析了出海困境的认知障碍、海外市场的开拓前景、海外法律服务的范围以及海外客户对中国律师的依赖之处。对于兰迪而言,家国情怀、逆向思维、道路自信和代际正义,是兰迪国际化的力量源泉。
张合主任介绍了中国企业出海的背景、目的地选择,以及常见的出海模式、法律风险,分析了中国律师在出海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在出海企业的投资决策、风险控制、争端解决方面,中国律师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身价值,展现中国力量。
赵清总对于境外投资监管要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包括境内投资主体、境外被投资企业、境外投资资金用途及投资收益审查、商务部境外投资国别提示分类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赵清总通过多个实务案例,结合案例中的股权架构、项目背景,就监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童新主任提到,在服务企业出海的过程中,客户对律师的需求从提供单一的法律咨询转变为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跨境业务中的多元化需求。服务企业出海时,应该充分利用律所的平台化优势,通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布局,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的解决方案,从而丰富和完善涉外法律服务。
李朝应律师介绍了汉坤的办所特点、出海轨迹和出海逻辑。汉坤的出海逻辑是“客户导向”,其核心理念是“服务客户,与客户共成长,顺应客户需求”。在市场定位方面,汉坤将紧紧围绕核心客户群,并不谋求全面占据当地法律服务市场。
朱树英院长讲到,以专业获客,需了解、熟悉、研究市场需求。以债权保护和水项目研究为例,建纬分别成立了课题组,对实务中的疑难问题、行业前沿问题、法律领域最新动态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市场变化及需求。朱院长也结合大型索赔案例,提炼实务索赔技巧(如证据意识、诉请技巧),给大家带来启发。
刘安东总认为,法律行业最稀缺的是转化案源的能力体系和人,其次才是案源。增加律师,意味着与潜在客户的触达增多,触达即传播,即流量,即市场能力,从而实现行业总创收增长。流量拓展策略,可根据不同业务的获客难易程度制定。
成安律师表示,在数智化时代,律所管理者需要想清楚营销的底层逻辑,明确对营销的认知、营销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营销模式以及营销渠道和工具。营销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不以律师或业务为中心;增长的本质是解决客户的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
王剑峰律师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坚持专业为本,IP为辅。律师需要培养市场能力,拥抱变化,尝试新赛道,对此个人IP可以起到宣传帮助。但个人IP究竟能为律师带来什么?王律认为,主要还是促成与客户之间的初次合作;至于能否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还是由专业能力决定。
吴少博主任认为,律所在决定采用网推模式时,需要从认知、组织及业务层面进行考虑。对律所而言,选择适配的市场和客户比一切都重要,不要过分痴迷于业务的标准化和制度的完美性,人性的规律往往是组织效能中最应该重视的。
世辉相信,效率工具可以释放律师的精力,为此研发了AlphaShihui智能尽调系统,大幅提升律师的工作效率。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系统,世辉创建了互动社区,帮助律师沉淀经验。牛振宇律师也谈到,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梳理各业务线的工作流程、积累高质量的多元化数据,以及动员整个组织探索使用AI。
韦青总的观点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解信息的力量很重要,个人的知识、三观和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行动,全都基于其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应用、更新而决定。韦青总提示,不要以工业文明的逻辑思考信息文明,因为信息对于工业社会与信息对于智能社会,是完全不同的范式,信息最终改变的是人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产生不同的未来。
马巍律师认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律师事务所全面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及积累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与合规性。此外,马巍律师也介绍了大成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以及律所管理数字化和律师业务数字化的赋能,谈到了律所在数字化转型中应注意的现实问题,包括智力成本的定价模式、在技术应用中保持服务等人性化和温度等。
潘扬律师将法律人AI使用段位分为青铜、白银、黄金、铂金以及钻石段位,段位不同,对应的法律科技基本能力、应用场景、法律科技工具也不同。结合实务中的真实故事,潘律师说明了法律人拥抱AI的难处。对于律所而言,数字化没有大力出奇迹,只有日拱一卒。
贺倩明总提出,在经济、社会、技术三重因素叠加下,行业拐点显现,法律服务业进入新周期,也面临着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分配模式、获客方式的挑战。律所当前最核心的战略是AI战略,需要从平台建设、组织保障、制度设计以及服务创新这四个层面进行部署考量。
廉高波主任提到,文化引领、制度保障、与时俱进是康达分所发展的核心要素。“开放包容、勤勉谨慎、谦抑厚重、和衷共济”的文化理念,“稳健高效、全面细致、公正透明、持续优化”的制度保障,以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精神,使得康达实现各分所的长远发展。
沈志君主任分析了全球视野下的律所规模演进,归纳出制约规模化边界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户、品牌、成本与管理能力。其中,律所要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关键在于突破管理能力的局限,从而打破规模化的瓶颈。对于泰和泰而言,其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与时代同频、与政策链接、与大势结合。
分支机构成立的资金从哪里来?杨帆律师介绍了不同的分支机构投资模式,并对各类管理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此外,杨帆律师也分享了中闻对于投资模式、管理模式的复合选择,以及在分支机构管理领域的创新做法。
关于总分所组织模式,谢会生主任分析了“诸侯”与“郡县”之争,“加盟”与“直营”的利弊。作为一家新生代律师事务所,策略不断探索“一体化”与“策略文化”。策略相信,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忧者思不远。
关于为什么要做瀛和,董冬冬主任的回答是“取势、明道、优术”。瀛和的愿景,是让优质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因此瀛和相信并拥抱法律科技,通过“瀛”之精神链接行业 。其后,董冬冬主任也分享了瀛和的创业经验与教训。瀛和不是偶然的相逢,而是志同道和的选择。
注:本文转发自法天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