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强集聚,链式发展促升级
聚焦亩均效益,深挖土地潜能。积极推进扩区工作,新扩入685.73公顷(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扩区后园区总面积达1252.84公顷。优化整合存量厂房面积62212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696.64亩,连续四年蝉联全省土地集约节约用地先进园区。瞄准产业链条,精准招商引智。紧盯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装备新智造、现代服务新业态等优势产业,引进2亿元以上项目36个,投资额206.76亿元,招商引资及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均排名全省前列。紧盯项目进度,全力提速增效。对3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台达三期、骏阳环保电解铜深加工项目、郴州锂离子光电产业基地项目获评全市“红旗项目”。
创新驱动赋新能,转型升级促发展
创新引领促开放。全国首创“综合保税区载货非保税包装材料进出区循环利用”获海关总署备案并试点,“批供同步化”“五步法”参评全国新一批改革创新成果,6项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制度创新成果(3项为全国首创),产业项目“批供同步化”供地改革入选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获评国家工信部“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全国典型案例”。绿色发展促转型。擦亮底色推动绿色化发展,严格项目引进的环保准入关,对有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稀贵金属生物冶金等11项行业技术中试,实现企业损耗和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园区规模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值同比增长34.9%,整体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3%。科创驱动提质效。全力推进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功复审通过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3家,争创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项。2024年,园区营收增长超过30%的规模以上企业达24家;纳税过千万的实体企业达12家。
深化改革添活力,优化服务提效能
激活市场,释放发展新动能。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场化招商改革,组建招商投资公司2家,引入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平台招商、“工程+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设立自贸投集团,从供应链切入,搭建原材料集采代采平台,为园区赋能、降本、减负,创立12个月以来实现营收16.4亿元,纳税4173万元,公司资产从2亿元成长到8亿元。其全资子公司高新建投公司以组建联合体的方式中标1.55亿元高新区高层安置项目,属全省首例。融湾向海,提升开放新能级。深入推进落实与仲恺高新区、佛山高新区园区合作共建试点任务,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相互衔接、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引导郴产投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坦赞铁路重启国家战略项目,引进中非供应链集采平台项目,实现园区对非贸易同比增长413.6%。优化环境,打造园区新形象。率先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增值服务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建立健全涉民企惠企政策资金直达快享机制,争取到位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55亿元,助力25%以上规上存量企业实现增资扩企、转型升级。常态化开展“政企早茶会”“自贸夜话”联企活动,以自贸区企业协会为纽带,打通园区“内循环”,会员单位累计业务采购金额超5亿元;自贸投集团开通代采集采业务,交易额达1.8亿元;实施“惠企便民·绿色出行”行动,设置“两员”帮扶专区窗口和“首席专员”,持续擦亮园区营商品牌,园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记者:谢斌
通讯员:杜苏丹 刘昌义 肖洋
终审: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