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攻坚·跨越发展|传染病预防】预”见冬天 “防”护健康——济阳区第十中学 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美食   2025-01-02 19:25   山东  

 “预”见冬天

 “防”护健康


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随着秋风的渐行渐远,我们迎来了寒冷的冬天。这个季节,银装素裹,美丽如画,但随之而来的低温、干燥和寒风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挑战,各种病毒、细菌簇拥而至,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季节的多发疾病。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让我们一起“预”见冬天的到来,共同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流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数天的高烧(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极度疲乏无力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2.避免去拥挤的地方,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降低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的传播。

4.如果确诊为流感,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同时多休息和补充水分,增强自身抵抗力。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较长,平均2-3周。

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干啰音、湿啰音。 

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

预防措施

1.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身体素质。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可多次获得感染。该病一般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两三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因感染高峰常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因此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加强防范。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主要症状:以轻症为主,起病突然,以轻重不等的呕吐或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成人腹泻居多。儿童则以呕吐症状为主,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可伴有低热、乏力、腹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不会表现为重症,但可出现脱水。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较短。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

2.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定期清洁公共场所并保持良好通风。

3.做好个人防护,对呕吐和腹泻后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要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在进行消毒处理时,需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开窗通风与个人防护。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为每年3至7月份、10月至次年1月份。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可通过用具间接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2.本病流行高峰期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健康生活,合理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发儿童发热,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居多。5至6月为春季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及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主要症状:猩红热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是发热和咽喉肿痛,发热2-3天后,会出现典型症状:如皮疹、口周苍白圈、草莓舌,皮疹消退后1周,开始按出疹先后脱皮,重症可见大片状蜕皮,以指趾间最明显。约2周脱尽,蜕皮后无色素沉着。易感人群:猩红热潜伏期1-7天,平均3天。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3-7岁儿童发病率较高。

预防措施:

1.猩红热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2.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鼓励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4.日常饮食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全面,也有助于预防疾病。

5.注意关注孩子状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冬季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1.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或接触公共场所物品、脏东西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家长外出返回后要及时洗手。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患者,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正确佩戴口罩非常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超市、医院时要佩戴口罩。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多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5.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7.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8.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END



传染病预防



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中学





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中学
介绍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学生发展情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