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关系中通杀的秘诀

情感   2024-09-10 14:57   上海  

作者:王语华
人际关系中最底层的部分,不是利益,不是感情,而是交换。
所有关系中,除了我们已知的商业关系之外,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底层都是交换。
这里的交换,有利益、情感、情绪、信息、物质等交换形式。
人和人之间交换的内容越多,利害关系越大,则关系越牢固。
关系的本质建立在相互需要上。无论是利益需要,还是情感的支持、或者思想上的碰撞,以及情绪的陪伴,都是需求和被需要的关系。
有人在与家人相处时,常因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亲情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变得紧张而脆弱;
有人在友情里,总是过于计较得失,导致朋友渐渐疏远;
或者在爱情中,因为缺乏理解和包容,让美好的感情走向破裂。
为什么我们在关系中会如此磕磕绊绊呢?
在关系上总是处理不好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感知系统不够灵敏或准确。
不灵敏,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对方需要什么。
不准确,就是这个度拿捏不好。要么给多了,自己心里不平衡;要么给少了,又得不到自己期待的回应。于是,总活在患得患失中。然后感叹人心难测,关系难处。
其实,关系没那么复杂。
难的是对自己无知,对他人无畏,还对关系充满各自不切实际的想象。
最常见的误区是以下三个:
   1、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于自我
因为缺少多维度参照,很多人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需求当成他人的需求,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别人的标准,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对他人的反应,充耳不闻。
所以交流起来,看起来说了很多,但得不到反馈。
身边的人感到被忽视、不被尊重,而逐渐疏远他们。
这样的人,需要放下自我,保持开放心态,承认人和人不同,看见并接纳多样性。
比如,你喜欢吃甜的,就不要张口说别人吃辣的不可理喻。
面对别人喜欢的东西,张口就道,这有什么用?白给我都不要。
殊不知,看起来是在表达自己,实际却自恃清高,没人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吧。
生活中总能遇到这样的人,哪怕不起眼的小事,也能寻个优越感出来。
你看这种行为和孩子像不像?孩子尤其青少年更喜欢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喜欢,吃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这个瞧不上,那个看不起.....
为什么?因为弱,心理弱,所以会在小事情上寻找和证明“自我”。结果反而朋友很少。
   2、不了解别人的需求
这一条和上一条息息相关。通常过于自我的人,是不愿意去看见别人,也就看不见别人。
也很难共情他人,视角过于单一,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毕竟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需求也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你下班回家说一句,今天好累!
另一半立马说,谁不累呀?
本来一句“是啊,看你最近确实疲乏。”就能释放关注和看见的善意,却用一句“谁不累呀”激发出矛盾来。
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法倾听他人,导致沟通不畅,关系打结。
还有一种就是纯认知局限,看待事物非黑即白。
你这事让我不舒服了,那么你就是坏人,坏人哪里都不好,你就是敌人。
这人一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咱就掏心掏肺的对人好。
和一个人好,就好到令人窒息,没有边界。喜欢一个人,就成了仇人。
这样的人际关系往往被美化成“爱憎分明”,本质是幼稚,无法理解复杂的世界和人性。更不会客观、中立地看问题,总是超极端处去考虑。
那如何了解别人的需求呢?很简单,就是给正反馈
我不是全面认同你,但我可以部分肯定你。
不是直说什么不好,而说,我在这方面没有研究。
对方表达情绪,不是质疑情绪本身,而是说,哦,你很不开心,发生了什么?
我们无法100%去洞察别人的需求,但可以带着好奇,去倾听去探索,去找自己能理解的部分就够了,关系由此发展。
   3、没有交换的价值或价值不对等
当你开口求人时,如果没回应,大概率是没有对等的交换而已,和喜不喜欢没关系。
这里的对等,不仅仅是以利益换利益,而是各种价值都算在内。
比如亲子关系看起来不涉及利益交换,但事实是,亲子关系是精神价值和物质的交换。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精神价值和需求,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养育。
当孩子的言行,让父母感受到精神价值破灭时,就会口出恶言。你说现实不现实?
再说社会上的关系,哪个不是以你能够提供别人所需为前提的?
只是有的所需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而已。前提都是“有用”。
比如,颜值也算、知识也算、信息、资源等等都是。别人需要的才是有用的,否则也是没用。
如果没展现出来价值,就会变成泛泛之交。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缘分,只有你没有看见或者理解到的价值而已。
说到底,就是一个扎心的真相:这个世界,你想得到什么,总得拿出点什么去交换。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失望?原来都是交换呀,人咋这么现实呢?
不然呢?不然你愿意一直无偿付出么?那么同理,你不愿意,别人为什么愿意呢?
当然,你也可能会找出一些反例来,试图证明关系并非总是这么冰凉的交换。别急,关系的底层就是交换,这是事实,需要正视。
但是还有一种升华,叫“共需共创”
无论你用什么交换来的关系,最终能走长远的,只有一种就是共需共创彼此都需要,共创一个更大的利益体。
所谓的家庭,就是这么来的。经营得好,就是利益共同体,经营不好,就是“内部交换体系有问题”。
虽然关系逃不脱交换的底层,但在更大系统中却能成为价值源,抱团交换更大的价值。说到底还是交换。
关于以上三个常见关系中的误区,相信你也遇到过不少身边故事,欢迎文末留言写下你观察。
最近公众号特别值得做一做,尤其现在公域推流的情况下,开个流量主,相当于公众号平台直接送钱给你,也是一个难得一遇的红利期,想了解公众号起号的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爆文”,可以链接我




领 福 利





然“人生规划”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使命都是千差万别。


但我看了上百本人物传记,做过上千例咨询个案,以及总结了这些年的经历后发现,依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指导我们。我称之为人生规划的底层原则。


掌握了这些原则和方向,虽然你依旧还会遭遇各种挫折、痛苦,但是就算多绕几圈,还是会知道接下来该往哪里走。它可以带你跨越这些羁绊,像指南针一样,指引你前进。

有了指南针,每一次挫折和痛苦都有了前进的意义。

长按1秒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

备注“人生”

送你《人生底层规划的秘密》音频课

▼▼▼

往期精选

父母能量不高时,所有做法都是在“消耗”孩子

一定要做一个人能干的小生意,哪怕再小

谈恋爱,谈的其实是一种能力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轻松生活,舒服进化
▼▼

女神30
一个带娃考研的硕士妈妈,爱观察思考的心理咨询师,一边体验人生,一边把对人性的洞察研碎后,洒在日常点滴中,用生活的“酸甜苦辣”调成智慧的“美酒”。你敢问,我敢答,懂你的人在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