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只有女儿的家庭,哪怕父母老了,还依然在为那个想象中的儿子而轻视女儿。

情感   2024-11-30 21:01   河南  
文/月上疏林


后台有读者留言说,她虽然是独生女,可是她的七十多岁的母亲至今还在为没有儿子而意难平,并且把如今的生活不如意全部归咎于自己没生出儿子。还说跟女儿住,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并且为当年为了工作而被迫放弃生育而后悔不已。一块出去,看见有儿了的老年人非常羡慕。回来又是一番唠叨。


无论她对母亲多好,母亲都在防着她,有时无意的一句话,母亲都认为她在觊觎家里的财产,对此,她很无奈,也很难过。其实母亲除了有点退休金,家里并没有多少存款。

我说:“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更何况是老年人。你能做的只有不去共情,做情绪隔离,因为让母亲达成心愿是永远不可能的了。虽然这样看看起来很无情,但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是无情一点吧。”

还有读者说,她为了孩子上学,有时会住在娘家,可是因为和母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分歧,反对母亲给孩子贴消极的标签,她已经被母亲赶出家门好几次了。母亲并不想让她住在家里,不止一次告诉她,她又不是男孩,出嫁了还老赖在娘家干啥?对此,父亲也是默许的,她困惑地说,不是人老了,都希望跟自己的孩子亲近吗?

朋友小云也说,她的父亲手里握着很多积蓄,但是宁愿在城市租房子住,也不愿意买房,理由就是,他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置办恁多家业干啥,到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外人。还不如自己好吃好喝,颐养天年来得实际。

所以你看,即使在没有儿子的家里,父母依然还在为那个想象中的儿子而轻视女儿,在他们看来,儿子就是信仰,觉得有了儿子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有了奔头。也许人都是这样,喜欢美化甚至神化,自己没有的东西,越得不到,越不停地给他加滤镜,最终呆在虚化的完美中不愿意走出来。

为了儿子,他们可以拼尽所有,可以使出全身的力气,再辛苦也甘之若饴。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反而会多考虑自己一些。这也使得那些只有女儿的家庭,父母晚年的生活会好过一些,因为他们被迫地在为自己多做打算,而且女儿往往比儿更细心,更贴心,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又滋润些。

虽然老人这种想法,对女儿来说不太公平,但人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而且那还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如果难过,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然后建立起来自己的城堡,把这种思想隔离在外面。因为无论是在环境还是在关系中,谁痛苦,谁做出改变。

感谢您读到这里,您的点赞在看分享是我坚持更文的最大动力。




往期回顾:

1:人生最好的三个老师就是:干瘪的钱包,失败的经历,还有离开的人

2:天冷了,就抱抱自己取暖,天亮了,告诉自己向前看,感觉累了,找个地方缓一缓。你要适应这个世间所有的温度,无论是四季,还是人心。

3:出门旅游要趁早,不能等退休后




月上疏林
写温暖治愈的文字,做阳光明媚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