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绥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华峰小学

文化   2024-10-08 22:32   云南  
 

我家绥江

公众号ID:wojiasuijiang

关注





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一岁多点就送到县机关托儿所,全托,吃住等一切都在托儿所。期末,放假回县城,我才去看看他们,将他们的破烂衣物鞋袜收回家缝缝补补。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家庭,娃娃们穿的衣裤都是妈妈自裁自缝的,穿的鞋都是妈妈手工做的布鞋,衣服鞋袜穿破了、烂了,缝缝补补再穿,我家也不例外。1973年放暑假前,我向文教局递交了申请,要求调到离县城近点的学校,好利用星期天,及时给孩子们缝补破烂衣物,以便托儿所徐孃孃给他们换洗穿用。

1973年秋季开学前,领导通知我调华峰小学,同时还有赵成珍老师,也是申请照顾的。华峰小学原有老师和部分群众,听说又调来两位女老师,就议论说:咦!这两个,是不是又会哭着跑呢?



噢!以前,下半县也曾有两位要照顾家庭而申请调动的女老师,她们知道被调到华峰小学,便去打探校况。她们从县城出发,沿着通往新滩的道路行进,过了小汶溪铁索桥,便往上行走,到了华峰大堰,再爬上一个山坡,一块小平地上,两排土墙平房映入眼帘,两排平房之间,有一块宽约十三、四米的坝子,看起来就是学生们的活动场地了。靠山那排平房,从东往西数,第一、二、四间是教室,第三间开间小些,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办公室有门无窗,教室有门窗洞,无门窗框,更无门和窗心之说。此排平房是建在红砂滩上的,所以,地面满是红砂颗颗。在小平地边砌了一道堡坎,下排平房的一面墙就筑在堡坎上,地势比上排平房低20至30公分左右,这排房共三间,两边是教室,中间那间,开间小些是老师们的宿舍,也是有门无窗。在两排平房西边约15米处,土坎中有一个大石头,在大石头前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在坑的前方栽上一个“人”字形的杈,一根不大的木条,一头绑在“人”字形杈上,另一头搭在石头上,在木条上搭上些竹竿,竹竿上绑了些竹片,再盖上稻草,这就是学校的厕所(里面横中隔断,分为两小间),真像农村田间地头的山茅厕!老师们在檐坎上摆上三个石头,放上锅,生火烧水做饭。见到这样的环境校貌,她们就哭着跑了。所以,大家会这样说。



华峰小学原址在第八生产队大庙处,“文化大革命”中迁到大队右上边的红砂坡下这小块平地上。

为了迎接我和赵老师的到来,学校在下排平房西面教室的一端用竹片打成竹夹篱墙壁,隔出一间宽不足两米的房间,再一分为二,每间只能放一张宽一米左右的床,躺在床上伸手就可开门了,床前摆一张课桌,放照明用的煤油灯、漱口用具或作业本。如果把课桌换成办公桌,那么床就代替凳子了。赵老师住里面那间,从教室里出入,我住这间,开门见山,脚不出户,面见大山,往左右观看,毫无遮挡,视野开阔,仰头见蓝天白云。

原有老师们早告别了三锅庄年代,自己动手,在宿舍里砌了一眼简易灶头,过上了宿舍、厨房、饭堂三合一的生活。老师们轮流烧水做饭,自己挑水。离学校不远处有一口供四五户人家饮用的水井,但农户的鸭子也会光顾那里,去洗洗澡,虽然做了一些预防,但它们也会钻空子,没办法,也只好挑此水饮用了。有时还供应不上,就要到下面大堰沟挑了,大堰水流程远,污染大,水质差,很不清洁,没办法啊。赵老师年龄大,身体弱,挑不起水,其他老师帮她挑。衣服脏了,没条件洗,穿到星期六回家去换洗,星期日穿着干净衣服到校。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我和赵老师都不在乎,既来之,则安之,环境再艰辛,也要安心工作,干好工作。后来又来了女教师,就没办公室了。



1974年,在下排平房西当头,拖了个偏房做厨房,请了学校旁边的一位残疾人为我们做饭,她的家人为她挑水,山茅厕厕所也做了些改进。

这一年秋种时节,一天晚上,我正熟睡中,赵老师啪啪、啪啪地拍打着没糊泥的竹夹篱墙壁,大声急促地呼喊:凌老师!快点,快点!地震了!我也感到摇晃、颠簸得很凶,翻身下床,伸手开门,准备逃命。就在我伸手时,地震停了,门也轻易打开了。几位老师在坝子坐了一阵,觉得没事了,返回去睡觉。天亮一看,原本就稀翕牙漏缝的土墙,口更大了,最宽的缝口约三公分,还多了新的裂缝。随即得知,这是永善团结大地震,波及到绥江县,永善团结人员伤亡惨重,财物损失特别严重。永善县来绥江县医院学习的人员中,一人在地震时想逃命,便从二楼纵身一跳,呜呼哀哉!亡了。我们谢天谢地,开着大裂缝的土墙房没被震倒,如果被震垮了,我们五个老师,可能就醒不过来了,也算捡回了一条命。

我们将学校受灾情况,向公社教办室和文教局做了汇报,教办张胜元亲临查看,文教局负责修建的同志也来查看。然后他们再向县地震救灾办公室汇报,地震救灾办批拔了救灾款给华峰小学重建校舍。新校舍选址仍在第三生产队地盘上,大队办事处对面的天堂包。利用救灾款建了一排四间教室的砖砌平房,一幢楼房,楼下三间是教室,楼上是老师们的宿舍(办公室)和会议室,有了像样的厨房、较好的厕所,活动场地也宽些了。1976年秋季开学,全体学生到新教室里上课,老师们也住进了新宿舍。



华峰大队是个两面坡的小大队,人口不多。农户分散,全大队一所公校,两所民校。从卡房沟沿金沙江而上,再沿小汶溪沟至回望大队对面的吊岗坝。即华峰第1-5生产队,是公校华峰小学的新生招生范围,吊岗坝上面半山腰和五马盘上面半山腰至山顶,即6、7、8生产队,是大庙民校的招生范围,背面山从石柱岗上面半山腰及五马盘左面半山腰至山顶,即9、10、11生产队是南坪民校的招生范围。民校各有两位老师,开设一至三年级,上四年级就要到公校就读了。到公校上学,最远的学生来学校约一个半钟头,放学回家是上坡路,需两小时左右,一天往返实在辛苦!

我们刚到学校,原有老师多次对我们说:绥江解放二十多年了,直到现在,华峰大队这个地方,还没有一个正规的初中毕业生或在校生,至于高中、大学生就不用提了,家长群众对文化知识很不重视,对学文化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多少识点字,记得起劳动工分,等到生产队按工分分粮、分现金时,不挨整就可以了。还说:有群众说,只要能识别“男女”两字,出门入厕不走错就行了。

这些说法是推卸责任或无奈之说。从古至今,人们的观念都是望子成龙,期望子女有文化知识,知书达礼,有理想、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华峰的家长群众也不例外。家长们不信任华峰小学,对华峰小学不抱希望,很无奈。学校门槛脚底下,一闵姓人家,几个子女到了入学年龄,都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凤池中心校入学。



我这新来的老师,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校风,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和大家老师一起踏踏实实,奋力拼搏,力争改变华峰文化知识落后的面貌。

每周,周一至周六早上,我们坚持半小时的集体学习,为了照顾轮值的炊事老师,学习地点就在男老师的宿舍、厨房里。三天早上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三天早上学习业务文化,学习先进学校及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查找华峰文化落后的原因和我们任务。通过学习,大家有了紧迫感,表示:我们既是这条“虫”,就要钻好这个“木”,当一天和尚,就要撞响一天的钟,不能混日子,误人子弟,要关爱学生,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华峰人民和共产党。

教学上要求认真备课,备好课,写出教学笔记,讲课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到当堂课的知识,加强课堂作业辅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由于学生人数不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及时知道对错,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负责业务的老师可随时抽看学生的作业及批改情况。教学中,灵活向学生灌输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了好参加祖国建设,改变家乡面貌,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工作,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所以从小必须努力读书,积极锻炼身体。.

每两周,集中全大队教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学期两次公开教学活动,一次在公校,一次在民校,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加强家访,常与家长沟通,共同教好学生。

1974年8月,我到县上开会。在分组会上,公社教办拿着绥一中初中新生录取通知书发给各校,到最后都没有华峰小学的,华峰小学毕业的学生只能被凤池中心校附设初中班录取。当即,我心情格外难受,五味杂陈,羞愧至极,这是华峰小学的耻辱,是华峰小学老师们的耻辱。要改变面貌,全体老师必须更加努力拼搏,自己更要带头苦干实干,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常向大队党支部反映学校工作,听取党支部意见,大队领导也很重视,支持学校工作,有时我们集中学习或开会,党支部书记潘成旭也来参加,并做些指示。1975年,上级批准华峰小学开设附设初中班,大队挤出一间房屋,作为附设初中第一班的教室。华峰小学连续三年招收附设初中班,1976年小学毕业班人数少,附设初中第一班人数也不多,所以,第一班与第二班合并,原来的第一班就多读一年了。

1978年,华峰小学附设初中第一班毕业,参加全县中考后,16%的学生升入了绥一中高中部,当年华峰小学停招附设初中班,小学毕业生参加小升初统考,15.8%的学生升入绥一中,在被录取的人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被分到了快班。



1978年秋季学期,凤池公社教办室举办全公社小学毕业班和附设初中毕业班的数学比赛,参赛学校有:凤池中心校、回望小学、华峰小学、石溪小学、新滩中心校、银厂小学。赛后,教办室按参赛生得分排名,并标明所在学校,张榜在通往县城、回望、新滩的大路边——凤池俱乐部的墙上。小学毕业班,第一名在华峰小学,华峰小学其他四人也在前十五名之内,第二名在新滩中心校,第六名在凤池中心校。两个毕业班参赛生的平均分,华峰小学也在前列。这下华峰小学火了!凤池中心校小学毕业班和附设初中班有七、八位家长,也舍近求远,星期六或星期天带着子女,在我进城或返校途中等着我,或直接到学校联系,要求转学到华峰小学。1979年,中考华峰附设初中班25.8%的学生升入了绥一中高中部;小升初全县统考,华峰小学13.3%的学生升入绥一中,全县第一名在新滩中心校,第二名在华峰小学。七八、七九两年小学毕业没升上绥一中的学生除个别人外,都被凤池中心校附设初中班录取。 

七十年代后半期,通过全体师生奋力拼搏,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面貌有了一个飞跃,得到了华峰大队干部群众的认可。华峰小学毕业升入绥一中的小学生和附设初中班毕业生,包括到凤池附设初中班就读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再升入高一级学校,直至中专、大学,有的在省内上中专、大学,有的在天津、上海、广西上中专、大学。大学中专毕业后,有的是行政人员,有的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的是铁路工作者、有的是医务人员、有律师、商贸金融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出力。

相关阅读

文学绥江∥  吉林印象

记忆绥江∥  体育课

文学绥江∥ 月宫里的绿豆糕

文学绥江∥ 那年 我上了清华下了海

文学绥江∥ 雨

记忆绥江∥ 阎红彦视察绥江侧记

记忆绥江∥ 人间美味油糍粑

记忆绥江∥  绥江大型渡江活动二三事

大美绥江∥  梦里水乡大团岩初游小记

记忆绥江∥ 绥江教学生活粗忆

记忆绥江∥ 惜别绥江老县城

记忆绥江∥ 援建大汶溪水电站的点滴回忆

记忆绥江∥ 忆同学少年时代

昭通往事∥ 那年,我登上了昭通舰!

文学绥江∥ 西藏十六日

记忆绥江∥ 我的保龄人生

文学绥江∥我心中的大侠 ——令狐印象

记忆绥江∥ 我的乒乓人生

记忆绥江∥绥江中学解放后的第一、二、三班及教职工

记忆绥江∥ 老夫的幼儿园

大美绥江∥ 绥江有座“笔架山”

记忆绥江∥ 牵牛花

往事∥老山,1985

记忆绥江∥我的人民大学之献血、毕业

往事∥我的人大之实

记忆绥江∥我也是“居委会大妈”

往事∥我的人民大学之 《乡恋》、竞选风潮、国足中沙之战

往事∥ 我的人民大学之校舍风波、读《小逻辑》、看《围城》

昭通往事∥ 我的人民大学之负笈京华、开学典礼

记忆绥江∥ 霞光里的桥头眺望

记忆绥江∥ 我的中城小学之批林批孔

夜读∥难忘的卧谈会

昭通旧事∥ 我的地区三中

记忆绥江∥农职中趣事

记忆绥江∥高考,高考

记忆绥江∥我的音乐课

记忆绥江∥我与绥江图书馆

记忆绥江∥中城小学二三事

记忆绥江∥我的1974

记忆绥江∥我的中城小学

记忆绥江∥梅花妹儿

记忆绥江∥我的绿荫沱

记忆绥江∥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二)

记忆绥江∥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一)

记忆绥江∥王兆佑:读《大家庭——老招待所》有感

记忆绥江∥大家庭——老招待所

记忆绥江∥心中永远的乐园——钟碛坝

记忆绥江∥水井湾涵洞探险记

记忆绥江∥给“三干会”剥花生

记忆绥江∥魔芋·海带·凉面

记忆绥江∥我家也有“望天书”

记忆绥江∥想起来就笑


想听的绥江故事

想看的绥江风光

想找的绥江人文

这里有

我家绥江

绥江,我们的家,我们与她共同成长

感谢我们的遇见,投稿邮箱:253299397@qq.com

长按二维码,我家绥江微信公众号欢迎您!

觉得不错

点个赞再转发哦↓↓↓


我家绥江
云南绥江,我们的家园。我们祖先,到此已逾千年,繁衍生息,书写着世界在这里的文明,尽管向家坝电站让大河变成大湖,河岸文明封存于记忆,但绥江人家、绥江生活、绥江文化、绥江精神,依然像金河一样奔腾!文化在,精神在……欢迎关注我家绥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