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渔村“上山下海”的蜕变

文摘   2024-09-11 11:13   北京  
如何让乡村民宿发挥更大动能,让乡村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这是东、西麦窑村一直思考的乡村振兴课题。 

夏季的高温还没过去,青岛的热情也还未退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十四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历时24天的盛夏狂欢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

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

在离啤酒节会场不远的崂山流清湾畔,单冰的民宿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民宿门口带着“蛤蜊”味的歌声吸引旅客纷纷驻足。事实上,这里曾经只是远离喧嚣,以捕鱼养殖为生的传统渔村。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减少,渔民的收入大不如前,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带领村民致富的目的,比邻而居的东、西麦窑村决定利用面向大海,背倚群山的自然资源,创造以民宿为核心,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上山下海”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不断转型升级。现在,这片山清水秀的渔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村”,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从“老房”开始的致富路

走进村口,李绍亮熟稔地和路边乘凉的大爷大妈打着招呼,和刚放学的小学生们聊着天,“最近要准备期末考试了吧?复习得怎么样了?”今年是他担任东麦窑村党支部书记的第23年。作为土生土长的东麦窑人,他亲眼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背山面海,这里的土地资源匮乏,看着村民日益艰难的谋生路,李绍亮决定带领家乡转型。他先后去浙江、江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走过很多地方后,他发现莫干山等地的高端民宿非常受欢迎,有的民宿一个晚上的收入就能接近东麦窑村一户一年的收入,“这个对我们触动非常大。”

李绍亮将目光放在了村里的闲置民房上,并带头从自家的房屋着手改造。2014年,村里引进了青岛啤酒时尚文旅,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把老百姓闲置的房屋统一租过来进行装修,打造出了“仙居崂山”“瑜上山间”等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20多套院落。“我们每天可以接待游客150多人,节假日等旺季的时候都需要提前预订”,仙居崂山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

仙居崂山民宿。

将房屋出租的村民每年可以拿到三万元的基本租金,并逐年上涨。随着高端民宿的不断引入,近两年民宿房屋租金已增至6-9万元。同时,把房子租出去的村民还能在民宿从事管家、保洁、厨师等工作,获得额外的收入。李绍亮告诉记者,因为一个人兼着几份工作,东麦窑村的人均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这两年村里的条件好了,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都回来了,小孙子很开心,我也有时间享受生活了,”刚吃完饭准备去跳广场舞的王阿姨向记者热情地介绍到。她表示,原来村里的老房子,主要租给住在市区、偶尔下乡游玩的人,一年租金才几千元钱。现在村民们只需要将房子交给政府统一打理,省心又有收益,还有时间干别的工作,勤快点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

和东麦窑村一墙之隔的西麦窑村是崂山区民宿最多的村。2004年,家庭旅馆的概念刚被引入中国不久,西麦窑村抓住机会,创办了崂山区第一家家庭旅馆——山海人家。沙子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表示,西麦窑开启了崂山民宿业的1.0时代。目前,村里已建成在营民宿一百多家,年游客接待量10万余人次。

2019年,东麦窑村联合西麦窑村、流清河村和文旅公司等,成立“流清湾党建产业联盟”,通过平台化运作,布局了高端民宿、农渔家宴、海上垂钓、婚纱摄影、登山采摘等业态,举办了乡村啤酒节、沙滩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拉长了区域化产业链条,联手开辟了富民增收的新路径。
追求品质的转型路

渔村转型并不只是盖几间房子那么简单,想要留住客源,长期存活下去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李绍亮在做民宿之初,就决定不能放弃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东麦窑专门聘请中央美院对民宿进行设计,保留房屋外观的原始风貌,只将内部进行整修,“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注重生态和文化保护,将特色民居与周边山、海、林、溪的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

民宿事业起来的同时,东麦窑也在改造村里的环境,电线电缆埋入地下,天然气管道入户,污水下地进市政管网,建造景观河道、环山木栈道,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一座座红瓦石砖的院落精美别致,每家每户门前鲜花盛开,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已经焕然一新。

从2015年开始,西麦窑村意识到,家庭旅馆都是村民的自家住房,没有统一标准和管理体系,长期下去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需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向民宿进行转型。

单冰告诉记者,她是2019年来到西麦窑村的,来度假的她一来就被这里的美景美食吸引,没想到这竟是她“退休再就业”的开始。

单冰在民宿接受采访。

单冰的房子离流清湾的大海只有一街之隔,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就能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她向记者说,民宿之所以起名叫“邂逅美宿”,是因为她希望这里不仅是自己和西麦窑的邂逅,也是来这里的游客和美好的邂逅。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单冰曾经经营过国际青年旅社的经验在这里行不通,“来这里的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想要享受慢节奏的休闲生活。”因此,她决定转变民宿风格,将小院重新布置,房屋装饰得温馨而舒适,尽力满足旅客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她说,“希望来我这里的客人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

《携程乡村旅游振兴白皮书(2023)》显示,2023年携程平台乡村民宿供给量增长率达到5年以来最高的44%,总量实现历史峰值33万家。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院长林文斌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住宿业的繁荣,人们对酒店的需求不再是基本的住宿需求,而是更加追求品质化的住宿体验。

为了提升民宿的品质,西麦窑村专门举办了管家培训班,对辖区农家宴、民宿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提升民宿接待水平,还教授他们如何拍摄视频作品,使用网络直播平台,提高民宿的知名度。

暑期高峰来临,单冰的民宿已经被订满。来此居住的刘莉是青岛本地人,他们一家经常在周末来度假,“这里的风景好,离市区也近,这两年的住宿环境好了很多,周末带孩子来这里放松一下是很好的选择。”

单冰每天忙的脚不沾地,但她开心地向记者说,“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这里,来到这里,爱上这里”。

一体化发展的振兴路

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民宿的角色日益丰富,不仅是食宿服务提供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体验。

根据途家民宿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乡村民宿发展报告》,青岛崂山区位列乡村民宿创收全国前十。途家民宿首席商务官刘杨表示,2023年可以说是民宿品质化元年,“特色”、“体验”是关键词,其背后蕴含着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如何让乡村民宿发挥更大动能,让乡村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这是东、西麦窑村一直思考的乡村振兴课题。为了实现价值增值,东麦窑村决定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围绕“上山下海”进行多元化发展,打造“民宿+”融合型经济新业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东麦窑村全貌。

单冰的民宿会为旅客提供渔家宴,也承办婚礼、团建等活动,同时她看中了离民宿不远的流清湾“魔方公园”,准备在这里租下店面开咖啡店和餐厅,将自己的民宿事业拓展到乡村旅游的更多环节。

杨会娟和丈夫在八年前开始做大湾渔家宴,当时东麦窑刚开始打造民宿,一天只能接五六桌客人。随着民宿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渔家宴生意也越来越好,“我们家得提前一个星期打电话预订,一天差不多能接待四十多桌。”

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十分火热,作为一种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的校外活动,研学正成为农文旅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墨窑历史、渔民文化、抗日游击队的红色文化、崂山茶文化……东麦窑正在围绕这些主题打造生态研学基地,赋能乡村旅游。同时,在山上发展高端生态观光体验园、采摘园,在海里发展海上观光旅游、海上垂钓、传统非遗沙滩拉大网等体验项目,研发干海产品、农土特产伴手礼等。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李绍亮介绍,2023年他们接待上合组织国家考察团、港澳台考察团6次,全国各省市领导及企业、学校等研学培训班近300余次。他骄傲地向记者表示,“原来是我们出去学习,现在是全国各地的人来向我们学习,这说明我们还是做出了一点成绩的。”

李绍亮带领各地来访学者参观东麦窑村。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文化传承以及推动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携程基于经营带动、运营带动、营销带动、产业带动4个维度的评估体系显示,2023年利用携程平台开展的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共带来了8.6亿元的价值增值。
通过发展民宿、渔家宴、研学等相关旅游产业,东麦窑村现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0余人,人均收入5万余元,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曾经崂山脚下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正在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优势一步步迈向幸福生活。

撰稿:郭熙贤
排版:朱梦晓
编审:鲁楠

中国东盟报道
Connecting China and ASEA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