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之兄 | 游戏不是地狱,输给游戏才是!

文摘   2024-07-18 10:31   中国香港  
这是我4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至今看来仍然很有用。手机游戏的问题依然很多,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向从头到尾都没变,因为人性不会变。欢迎关注视频号,并进直播间一起交流~

01

今天,有位朋友在静之读书会群里转发了一篇《地狱空荡荡,杨永信在人间》的文章,并希望我解读一下。

最近好像总是听到杨永信这个名字,还以为孤陋寡闻,错过了什么名人,本来就想百度一下这个人是哪路神仙。正好趁着今天朋友的请问,赶紧脑补了一下杨永信及其主导的争议颇大的戒网瘾中心。

杨永信是国内最早采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的医生,因为争议,其负责的戒网瘾中心多年前早已关闭。之所以最近又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有人在已经关闭的戒网瘾中心外面录到了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妈妈的声音。这一声声无助的呐喊,揪着天下父母的心,人们认为,医院又暗地里重操旧业,因此怒不可遏,对杨永信展开了新一轮的声讨,咒骂他应该下地狱。

 

02

关于杨永信,我没有兴趣了解,对于其医德、人品,也不清楚,所以对他所采取的网瘾治疗方案是否人道和科学,也没有评判的资格。但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就是杨永信是执牌医生,并非非法行医。如果他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合法,想必也不敢登上大雅之堂,甚至上央视。

人都有恻隐之心,作为父母,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痛哭,真是心碎,真恨不能手撕杨永信,痛抽那些把亲生儿女送去“集中营”的家长。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痛,只是恻隐之心,了不起感同身受而已。最痛的,恰恰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当我们一味谴责这些父母时,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疼在儿身,痛在母心啊,相信这些父母心里也已经死过多少回了。

如果不是万般无奈,如果不是眼看着孩子无救,谁会忍心让孩子遭这份罪?如果杨永信的方法没有丝毫效果,又怎会有家长愿意相信他?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如果看不到父母和杨永信的角度,就无法解决问题。只能像偏执一端,流于情绪,只是撒撒气而已。

 

03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游戏网瘾定义为精神疾病。这让人们一片哗然,原来,普通的孩子,一旦沉迷打游戏,也可能患上精神病。

作为父母,有谁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杨永信那里去治疗呢?如果不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玩游戏和致瘾之间狭窄的刀口上安全跳舞呢?

网络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它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可以无穷的满足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且成本极低。如果孩子没有远大的志向,个人价值又长期得不到认同,就很容易被游戏拉过去,沉溺于游戏所创造的虚拟成就里。

游戏,作为一种东西,没有好坏,就看如何运用。决定游戏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游戏既可以是坏东西,让人精神萎靡、逃离现实世界,也可以是好东西,帮助人类低成本训练思维及某种技能,例如军队里和飞行员就经常采用游戏来训练。游戏的中性特质也是众多游戏厂商游说监管层的一个重要依据,言下之意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积极还是堕落由个人决定,不能怪工具。比如,总不能因为有人酗酒而禁酒吧?

话是不错,但不要忘了,对身体有害的烟酒都对未成年人关上了大门,谁要是敢把烟酒卖给未成年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对于偏性很大,几乎是精神毒品的网络游戏,我们却大门敞开,没有多少约束,甚至专门引诱未成年人参与其中?这是不是全社会应该为此负责、买单的果报呢?

 

04

我们常讲,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承担行为的后果。但这个说法在游戏中近乎无效。一是因为游戏是慢性控制,孩子要体会自然后果,可能要等到几十年以后,到那时,孩子的人生也就差不多玩完了,犯错的代价太高;二是因为游戏控制的是精神,人主要由思想主宰,一旦被洗脑,再出来可就难了,所以网瘾者看起来像疯子,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游戏的偏性太大,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既不能一禁了事,又不能放任不管。。

完全禁止,这是做不到的。因为拜目前的社会环境所赐,游戏已经被资本所操纵,肆无忌惮的在大街小巷流传,法律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它们作恶。孩子随时随地可以接触游戏,伙伴中谈论的也是游戏,哪里禁得了?

完全信任孩子,放开来玩也不可行。如前所说,游戏是种精神毒品,偏性太大,一旦上瘾,很难自拔。戒游戏的难度有多大?比戒烟难十倍。我所认识的人里,真能戒烟的一百个里面不超过十个,戒游戏有多难,可见一斑。

中药里面,有一味药叫附子,量合适了能治病,过了则有害。对待游戏,也要像对待附子一样,控制毒性发作的阈值,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05

具体的做法有四:

第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比游戏更爱孩子

作为父母,要与游戏做斗争,首先需要搞清游戏是如何把孩子抢走的。游戏之所以能够抢走孩子,一是因为奖励无处不在且即时兑现,二是目标轻松可达,三是从不否定。

游戏牢牢的抓住了人性渴望即时奖励的弱点。设计了无处不在且即时兑现的奖励,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感。相比苦读书、参加无穷无尽的考试,游戏自然更容易吸引孩子。

游戏设计的打关,只要用心玩,就可以达到。这在无形中就鼓励了孩子不断的升级、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乐此不疲。

游戏从来都是正向的鼓励玩家,即使玩砸了,也不会指责玩家,还会给玩家无穷的机会重玩。与之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会如此耐心的给孩子们试错的机会,更难从内心里完全接受孩子的失败,批评指责随口就来。哪里更温暖,孩子难道不知吗?

我们的孩子,游戏厂商却更懂他们,也更友好的对待他们,难怪在与游戏做斗争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落败,最后只能请出杨永信之流的“专家”来给孩子“上电刑”。这不怪游戏,怪我们这些父母啊。

游戏已经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明路,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是我们身上的一块肉,只要我们正心诚意的帮助孩子,怎么可能会输给那些通过游戏让孩子上瘾来赚取不光彩利润的黑心商人?实在是不怕没办法,就怕不够诚心啊。

 

06

第二,陪伴运动,提升阳气

沉迷打游戏的孩子,气质往往偏阴,在现实世界里可能常被压抑,需要提升阳气。父母可以多带他们走出房间,到大自然去登山、徒步,接受天地之气,让他们在出出汗的同时打开心扉。当父母陪伴多了,倾听多了,理解多了,孩子可能就不会太想着在游戏里找知音了。

第三,定时定量

前面说过,游戏就像中药附子,不能过量,因此如果孩子一定要玩游戏,就要与他们约法三章,定时定量。

根据德国科学家的研究,青少年持续两到三个月内每天玩半个小时的游戏,右侧大脑负责注意、工作记忆和执行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的脑区体积会明显增大。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游戏成瘾”定义中,明确的指出,对游戏自控力低下、将游戏优先其他活动之上、明知有负面后果仍无法自拔等情况持续12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游戏成瘾”,换言之,就成了精神病了。

因此,对于孩子玩游戏,一定要规定玩游戏的时间,控制每次玩游戏的时长,不要等到进入成瘾状态后再去亡羊补牢,那时可就晚了。

 

07

第四,选择好游戏

游戏分好坏,有些游戏有利于孩子大脑发展,有些则会激发孩子的欲望,研究表明,单人游戏更有利于孩子,多人游戏则不利于孩子。国外有很多好的单人冒险游戏,对于锻炼孩子的谋略、思维有很好的帮助。而国内的游戏,大多都是多人游戏,只能给孩子低级的刺激,孩子容易在各种杀戮中杀红眼,反而会抑制右脑负责执行控制等功能脑区的发展,有害无利。

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好游戏,最好是国外的优秀单人游戏,比如《超级玛丽》、《塞尔达》等。

 

08

游戏,是每一个父母绕不开的一个大问题。在游戏问题上,每一个父母都没有退的可能,也没有失败的资本,这是一场退无可退的战争。在全社会并没有形成合力将游戏这头怪兽拴在牢笼里之前,每一个父母都只能自救。

当然,世上并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在与游戏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环境好转,更不需要杨永信。

游戏不是地狱,输给游戏才是!



去年今日文章:《把世界想得太简单,就是公然耍流氓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关注

         不灵可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静之兄
传习阳明心学,洞察事物本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