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修静,以入心之境。谨独,以严心之律。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文化   2024-10-10 06:30   北京  

王阳明一生跌宕坎坷,受刑、坐牢、贬谪农场,尝遍人间疾苦。他曾因冒死进谏被抓,在午门着众扒光衣服,光屁股毒打三十大板。直打得血肉模糊、不省人事,扔进大牢!

奄奄一息的王阳明,在监狱里读易经、默诵文章、打坐练气。与同样被冤枉的狱友讨论学问,还和一些人结成生死之交。

命运的艰难,不仅没有击溃他,反而真正走出“圣人”之道。他的人生智慧放在任何时代,都能启迪灵魂、指引方向。
梁启超先生就曾在《晨报副刊》谈及王阳明时说:
“青年们啊,你会感觉人生痛苦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阳明心学之法去做。”
当你陷入迷茫,人生凄凄时,不妨读读王阳明。把自己的心修好时,不害怕不慌张,再大的难关也能从容迈过。
本文精选他饱富哲理的八句话,读懂开悟人心。

第一次听王阳明的名字,还是在高中政治课本。

读到那句著名的言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是王阳明和友人的一次哲辫,原本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

花是人定义出来的,是人把山川河流做出区分,所以花在人的心内,而不在外面。

面对眼前的境遇、生活的难题,你都可以回到那颗“心”上探索答案。

自我革新,开创明道:王阳明在面对人生低谷和哲学思想的重大挑战时,并未选择袖手旁观或沉溺于自我怜悯,而是直面逆境进行自我救赎和革新。他的经历教会我们,即使在中年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也能通过自我革新找到新的生命路径。

他深知,外在的逆境不过是内心不足的映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心灵深处找到光明和方向。通过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实践,王阳明成功地将他的心学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度,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面对人生的困境,积极的自我救赎和革新是走出低谷的关键。他教导我们要勇于面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为自己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当我们在中年遭遇挑战和困惑时,应当以王阳明为榜样,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和自我救赎。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新的可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当时来看,阳明先生提倡的心学,和我们所学的唯物论相违背,我也不假思索便觉得他整个人思想都不可信。

后来和复旦教授王德峰老师,学习哲学历史和阳明心学,才发现王阳明这个人十分了不得。

他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圣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深思。

0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这句话出自《教条示龙场诸生》。龙场此地远在贵州,却是王阳明领悟到“知行合一”的地方。

公元1508年,王阳明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他在此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

并为求学者立下了四条为学做人的规矩,第一条便是“立志”。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确定目标,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过去三年我做过很多事情,不停的换工作,迷茫了就读书、运动,可是始终碌碌无为、人生暗淡。

实际就是因为缺乏人生目标,沉浸在虚假成长的快乐中,不敢去立志、不敢设置目标。

所谓立志,就是你愿意向内走,把心找回来,然后打开心中的无尽宝藏。

我们不立志,主要是不相信自己内心力量,都以为成事要去外面抓取,不知道从内心中去用功。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就是走失的意思,把原来丢了的那颗心找回来,这就是学问之道。


0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这句话也出自《教条示龙场诸生》。

大意是:没有过错的人并不可贵,可贵的是有了过错,能够接受并虚心改过。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就不会犯错,可是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人就是实践性的生物,我们一生都在投入到具体事务,每天会发生各种事情。

当你勇敢去追求自己梦想时,哪怕犯了错,走了弯路,都没有关系。只要及时改正就是厉害的。

圣人尚且有过,人的一辈子“无过”是不可能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勇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现实中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改正我们所犯的错误,是我们每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0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镇码头的一条船上,享年57岁。

他的临终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活得光明磊落,走得坦坦荡荡。

他走了,但他的思想还在源源不断启迪着世人,照亮着后来人前行的路。

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说,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磨练心性,提升灵魂。

人生不就是如此,在有一天我们死去时,什么也带不走,只是灵魂比昨天更纯净一些。

如果你做到了心无私欲,什么流言蜚语、诬陷都不在乎,正所谓半夜鬼敲门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别人怕你都来不及,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强大到可怕。

你看,王阳明的这三句话比很多心灵鸡汤有用得多,这就是向内求、向心求,一旦你读懂了,人生会更加清净顺畅、笃定。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光而来,找到自身的优势,立志、立学、立言。

我们也可以成为阳明先生一样的智者,温暖自己的同时,照亮他人。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04.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原话出自王阳明和学生对话。
弟子路橙问王阳明:“为啥安静的时候,听您讲啥都对,一遇到事情就不行了,这是咋回事?”
先生回答:“那是因为你知道在静中学习,不知道在克制欲望上下功夫。
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练自己,才能立得住,才能做到静的时候有定力,守得住,动的时候也一样沉稳有力”
过去我非常喜欢冥想,每次冥想整个人非常清明,但一投入到每天生活中,各种事情扑面而来,就很容易心生烦躁。
这正是缺乏在事中磨练,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才是人生修行最好法门。
面对生活柴米油盐,只有沉下心,耐住性,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
05.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药而病。

这句话也源自《传习录》,大意是:
白天用功时,如果觉得烦躁不安就去静坐,就算不想看书时,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的方法。
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这正是解决之道。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旦你开始慵懒,就更不想做。这时给自己施加一定压力,必须去做。
反而你会进入心无杂念的状态,开始专心做一件事儿,在投诉中进入心流状态,越来越快乐。
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但这种特性是种族天性,而不管个人好坏。所以要刻意去克制自己,不给自己留后路。
工作中做事情总是一拖再拖,直到快要截止埋头苦干;房间乱了,总是明天再收拾,于是越来越乱,到最后不得不开始。
就是因为给自己太多选择,很多时候告诉自己,你必须完成,必须今天就完成,拖延也就不存在了。
换句话说,就要逆着自己性子来,要经常强迫自己、改变自己。
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
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惯,主宰你的行为。

06.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薛侃经常后悔,阳明先生说:“悔悟是除去疾病的药,然而以能够改正为贵。如果留滞在心中,则又可能因为药而引发疾病。”
是人就一定会犯错,能改过来就是好的,这就是人生常态。
当回首过往时,我能想到非常多做错的事情,那怎么办呢?以前会觉得愧疚、抱歉,后来发现这样只是徒增烦恼。
就像《了凡四训》中袁了凡所讲: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无论昔日有何种善恶美丑之事,皆应一概放下,从今日起、从此刻起,犹如凤凰涅槃,展现全新自我。
不要总让过去事情、情绪,影响你的现在判断和选择。人有的只是今天,从今日起,此刻起,全然重生。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三句话,在此分享给你。暂时做不到大彻大悟也没有关系,毕竟你我皆凡人,依然需要在事上磨。
只是这个过程中,能在生活运用一二,保持自己内心安宁,让生活发生改变,就已经非常好了。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宁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觉一种宁静之感缓缓由心而发。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所提倡的,正是这生于独坐观心中的宁静。


那么,既然生于尘嚣中的我们一时难以摆脱俗世的念头,何不学习王阳明,以其独坐静思之法为自己的浮躁心灵养一方净土?



07.修静,以入心之境


静,则入心境。王阳明以坐入静的要诀在于二:
其一:“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
让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知行合一” “贵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讲的正是此理。
王阳明所说的“息思虑”则是通过暂时的放下,去寻求内心真正缺失的为何物。 
其二“省察克治”,也就是以心为镜,观照自身。
人活于世不乏私欲,而私欲不外乎:好色、好货、好名。孔子常说君子正身之法就是“自查不惑而内自省也”,王阳明修静最重要的一点也就在这里。
人心的不静来源于人心的不净,因此,通过独坐不断地反省,这是帮助自己了解内心的快速方法。

08.谨独,以严心之律


谨独就是慎独,原意是,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我们静坐时就是谨独时。于王阳明而言,谨独其实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含了诸多要素,王阳明说,静坐时只要把这些要素一一排列,就是谨独了。
首先是分析,我有什么私欲;
第二是目标,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
第三是信心,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
第四是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
第五是心态,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
第六是学习,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
第七是检验,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
第八是反思,我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再犯同一错误。
常言道,人心静方能生慧。
修静,意诚,谨独,此三步为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所在,也是生于这浮躁尘世的我们如何更好地获取内心恬淡朴实的不二法门。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一个有强大心力的人,即使面对高压挑战也能从容应对,找到自己的内心的那一片海。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
弘扬王阳明心学思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个人学习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