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更加璀璨

时事   2024-10-19 08:59   内蒙古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时指出:“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金秋时节来到乌梁素海,只见成群候鸟嬉戏,葱郁的树木倒映在水面,波光浩渺,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目前,乌梁素海湖区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水质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水质总体好转。


75年栉风沐雨,75载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幅幅壮美的生态发展画卷在巴彦淖尔大地徐徐展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乌梁素海风景如画 通讯员 白艳花/摄




从“一湖之治

“流域之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和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乌梁素海湖区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也接纳了流域内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湖区排污量不断增加,水质不断下降,使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一度呈现恶化态势。

乌梁素海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成因在岸上,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全流域全要素治理,才能根治乌梁素海生态隐患,保障黄河安澜和生态安全,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筑牢根基。于是,我市改变了过去单纯治湖泊的思路,转向系统治流域,构建起点源、面源、内源治理齐发力,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深入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在组织保障措施上,组建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市公安局乌梁素海自然保护区分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周密部署,各有关责任单位齐抓共管,高位推动乌梁素海综合治理。颁布施行了《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关于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加快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用法治和制度保障乌梁素海综合治理。

在工程措施上,“十三五”期间,市委、政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投资50.86亿元,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7大类、35个项目;投资24.89亿元,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修编)》5大类、34个项目。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湖区水质逐年提升,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初见成效。进入“十四五”,我市科学编制了《“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总投资35.89亿元,实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3大类、13个项目,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流域生态功能。

乌拉特前旗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程无醛芦芯板项目 记者 胡东育/摄

在科技探索上,聚焦制约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突出短板,瞄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围绕底泥治理、碳汇研究等方面,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乌梁素海科技研究与示范项目5个,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积极申报了《乌梁素海泥—草体系修复及绿色资源化技术与示范》《乌梁素海沉积物—水界面关键生源要素跨界面风险识别与管控》科技“突围”工程项目,为乌梁素海流域面源污染测算、内源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碳汇测算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为契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防沙治沙面积210余万亩,黄河输沙量由过去每年7000万吨减少到370万吨,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同时,积极探索防沙治沙与光伏产业、有机奶业、特色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新模式,有力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共生。2020年,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4年,“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被授予“北疆楷模”称号。

在城镇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做到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充分挖掘中水回用潜力,尽最大可能将中水用于工业用水、园林绿化、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其余部分经人工湿地净化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后通过各级排干沟再进入乌梁素海。

节水灌溉 通讯员 季敏/摄


在河套灌区,把面源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一号行动”来抓,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及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四控两化”行动,引导和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实现了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农田灌溉用水得到科学合理利用。2019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我市举办了全国北方农业绿色生产暨农药减量增效现场观摩会,推广我市农业“四控”行动方面的经验做法。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我市举办了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更大力度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等技术。

在湖区周边,强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乌拉山受损山体的地质地貌环境,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乌拉山的生态屏障服务功能。严格执行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实施乌梁素海周边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工程,促进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

清理乌梁素海水草 李志轩/摄


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了湖区水道疏浚、河口湿地修复与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和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进行内源治理,改善湖区水质。推进实施芦苇收割、黄苔预防、生态调控、渔民上岸等工作,采用增殖放流方式,通过“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措施,调节湖区水草藻平衡,持续减缓乌梁素海的沉积物沉积,增强乌梁素海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乌梁素海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功能。

乌梁素海修复前后对比 动图来源于奔腾融媒

随着一系列治理措施的落地落实,让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效果逐步显现,让“塞外明珠”乌梁素海更加璀璨。



“塞外明珠”重塑生态“颜值”


  

芦苇随风摇曳,水鸟嬉戏游弋,湖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的乌梁素海一派生机,“河畅、湖清、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乌梁素海 周鹏高/摄


乌梁素海变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现在的乌梁素海,真是焕然一新了!”十几位参加中学毕业40周年校友聚会的游客一边走下游船,一边啧啧赞叹道。

这焕然一新的背后,是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的重要转变,是乌梁素海流域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保卫战。

乌梁素海 记者 齐鸿雁/摄


通过多年来的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整体保护,根据2023年《“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中期评估结果显示,乌梁素海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呈现逐年向好趋势,乌梁素海入湖污染物总量较2020年下降了15.23%。2023年,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已满足规划确定的Ⅳ类水目标,水体由轻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中营养状态。乌梁素海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鱼类种类由2020年的21种增加到2023年的29种。每年来这里栖息繁殖的野生鸟类数量达20余万只,过境鸟类数量达60万只~80万只,疣鼻天鹅数量由200只增加到现在的600只左右。白鹭翩翩起舞,天鹅优雅游弋,鸿雁翱翔天际,这些珍稀鸟类在乌梁素海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75年沧海桑田,75载波澜壮阔。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流域生态系统,乌梁素海流域真正做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市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相信乌梁素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文字:记者 黄景莲

编辑:贾楠

校对:杨岚凯

编审:吕珂慧 崔瑨

审核:王剑

终审:韦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ID:bynrrb)



巴彦淖尔日报
巴彦淖尔市最新时政新闻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