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桥牌还是打麻将?——从娱乐思维看国家博弈

文摘   2024-10-09 06:03   浙江  

玩是人类的天性,而每一种娱乐方式背后,都映射出不同的思维模式。麻将、桥牌、象棋、围棋……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实际上与我们的经济思维和国际战略息息相关。

先说麻将。

麻将的规则是1对3,一个人赢,就意味着所有人输。胜利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再看看象棋,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一口吃下、赶尽杀绝。这样的游戏模式背后,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小农经济时代,土地、资源有限,如果你要多收获一分,势必其他人要少收获一分。

农民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

所以,中国人发明了象棋,来模拟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

但到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乃至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经济的互动越来越多,利益的交织越来越深。要是还拿象棋的思维来看待国际局势,显然过时了,甚至会闹出笑话。

这种简单的零和思维是无法解释、也无法应对现代复杂局势的。你看,发明象棋的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点。

于是他们又发明了围棋——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势变幻莫测的博弈游戏。

在围棋中,没有绝对的“杀尽对手”,因为每一颗子都可能成为对手布局的一部分。

双方不断地在妥协、牵制、对抗、合作中寻找平衡,最终取得相对胜利。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不禁让我想起桥牌。

桥牌的规则是2对2,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独自完成对抗。

必须与队友配合,才能取得胜利。

桥牌的思维方式更接近现代国际关系:你不可能完全凭一己之力占尽所有好处,你的每一个行动,都要考虑到队友的利益、对手的策略,甚至还要为后续几步预留资源。

大国博弈如今更像是打桥牌,而不是打麻将。

桥牌强调合作、妥协、隐忍,甚至是“送牌”——暂时放弃部分利益,为了在之后的几轮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可要理解这种复杂的策略思维,很多人还停留在“象棋吃子”的阶段:拿下两个目标就觉得自己已经赢了。

一个例子:俄乌冲突爆发时,不少人大喊“俄罗斯要吞并乌克兰,局势一边倒!”

可他们只看到了战场上的几个回合,却没有看清背后各方的利益诉求和真实动机。

说白了,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打赢打输”,而是政治的继续。

政治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背后的利益纠葛和长期博弈,远比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更为复杂。

你想搞清楚俄乌冲突的本质?

你得先弄明白能源市场的走向、欧盟内部的政治矛盾、美国的战略意图……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战场上的每一颗棋子。

而不仅仅是某个阵地被谁占领了,或者某个将军被抓住了。

正确的理解是洞察整体利益结构

经济学大师达利欧(Ray Dalio)就曾说过:“投资者最需要的能力,是预测和应对未来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博弈论的理解。

桥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自己的利益。而非象棋、麻将那种简单粗暴的“你死我活”。

现代经济和政治局势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争与合作交织,利益与风险并存。

还记得当年某位大人物特别喜欢打桥牌,原因很简单:桥牌更符合复杂局势下的思维模式。

赢一盘桥牌,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全盘考虑、与队友密切配合,甚至做出牺牲。

这样的思维模式更符合现代大国博弈的实际情况。

桥牌中有一个经典策略:送牌。送牌的意思是,有时候你明知能赢一局,但却故意放弃。

这并不是“无能”或者“胆怯”,而是为了在后续几轮中赢得更多的分数。

放到国家博弈中,有时候某些国家放弃眼前利益,并不是真的退让,而是为了争取更长远的战略优势。

我们对局势的判断,不该停留在象棋思维上

放眼全球,经济领域的“竞合”关系比比皆是。

看似“打得不可开交”的对手,实际却在某些领域合作无间。

就像苹果和三星,一边在法庭上互诉专利侵权,一边在供应链上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再比如中美关系。

两国间看似冲突不断,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但中国依旧是美国大豆的最大进口国,美国的芯片企业也依赖中国市场。

而美国在科技领域制裁中国,但不少美国企业的供应链却离不开中国制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竞合”关系。

时代变了,你还用旧思维吗?

说到底,我们需要转变思维。

时代早变了,现代社会要的是桥牌般的建设性博弈,而非象棋式的零和游戏。

了解这一点,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冷静,做出理性的判断。

看清整体利益结构、理解背后的博弈逻辑,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时代思维。

也正如达利欧所言:“你要熟悉历史的模板,掌握底层的规则和逻辑,才能在这盘大棋局中游刃有余。”

诚叔百事通
时事趣谈,热点新知 —— 趣味生活馆
 最新文章